各医疗卫生单位
关于印发《2023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WE7311000-2023-005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委 发文日期: 2023-04-19
名 称: 关于印发《2023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 号: 嘉卫预防(2023)4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3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19日

 

 

 

 


2023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23年,我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紧紧围绕“健康嘉定”建设目标,牢牢把握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战略机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及“公卫20条”要求,加快推进疾控体系建设,优化工作机制和服务流程,提升疾病防控服务能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一、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启动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公共卫生“1+5+1”系列政策文件,结合辖区实际,启动编制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要围绕当前重点任务和长远发展目标,聚焦关键、补齐短板,科学合理制定建设任务清单,做好项目管理、财政资金评审和预算编制,强化项目管理各项机制,落实项目实施必要的保障措施,确保年内实质性推进。

2.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公卫20条”,构建防治结合,医防融合,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实施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区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工程,巩固区疾控达标建设成果,完善相应支撑保障机制,提升实验室检测、现场调查处置等关键能力。依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平台,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后备带头人、骨干人才、青年人才的培养,加强“区-校”合作,推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加快环境与健康实验室共建。调整公共卫生定向培养高校名单,制定并继续实施本区第二轮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定向培养政策。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定位,招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在慢性病管理、视觉健康、健康教育、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3.实施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公共卫生分级分类服务与管理,根据国家和本市要求,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治等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完成各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继续开展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和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

4.推动“嘉昆太”公共卫生协同发展。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建设布局契机,进一步深化嘉昆太疾病预防控制协同发展,落实长三角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体化发展。推进嘉昆太疾病预防控制联合体系建设,建立嘉昆太三地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卫生应急队伍联合演练、跨区域联防联控、信息通报、风险研判、学术交流。探索三地艾滋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跨区域流动人口艾滋病治疗和管理工作模式。

二、持续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5.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处置机制建设。强化疫情监测和应对,动态追踪国内外病毒变异情况,完善监测方案,密切追踪社区人群感染水平,做好疫情趋势和风险研判,依法动态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高峰。强化养老机构、学校、医院等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持续完善新冠网络实验室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本市部署,继续稳妥有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推进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6.巩固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管理,强化应急值守,优化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提升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水平。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开展公共卫生应急“预备役”“特种兵”队伍选拔及培养,规范做好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完善专业培训及能力评估机制。举办嘉定区第三期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JDFETP),培养实用型现场流行病学骨干队伍。做好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

7.完善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推进区级“基于多源数据的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建设及落地应用。持续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腹泻病综合监测、发热伴出血等症候群监测,加强对医疗机构发热病人信息采集与分析,有效开展霍乱、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监测。完善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消毒效果监测及医疗机构耐药菌监测。全力提升对各种新发、输入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疫情报告和舆情监测。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疟疾等消除后监测,巩固并维持消除状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及其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进行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建立辖区病媒生物种类名录和病媒生物实验室,做好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预警、控制指导和评估。

8.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霍乱、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猴痘等重点及新发、输入和少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分析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巩固深化“医防融合”“平战结合”,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方案等培训指导和技术支撑,强化相关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消毒隔离等技术提升。巩固与教育、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调落实重大传染病疫情综合防控措施。深化医教结合、体卫结合机制,健全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信息交换机制和会商机制,推进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9.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落实疫苗全程可追溯工作要求,持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管理,确保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有序开展。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积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查漏补种、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保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聚焦重点人群,加强统筹协调,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培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工作。完善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全面推动在线预约接种功能应用。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支持参与预防接种工作。

10.进一步规范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六大工程”各项任务,巩固完善综合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继续推进新一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巩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干预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防控工作模式和技术措施,探索开展艾滋病社区智能随访管理。优化“互联网+”综合干预,进一步扩大人群艾滋病检测服务,提高艾滋病检测可及性。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健全疾控与高校疫情沟通机制,加强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和干预。加强学校和特殊人群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落实结核病治疗费用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强结核病人社区健康管理,提升社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开展病毒性肝炎综合监测工作,推进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探索家庭医生制度下的有序诊疗和延伸处方,提高肝炎规范化治疗率。

三、优化完善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综合防治服务

11.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本市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巩固提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迎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落实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构建完善“四位一体”的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监测与评估体系,结合区域医联体、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和家庭医生制度,不断优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重点慢性病筛查策略,推动落实慢性病早诊早治。加快推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力度,推广应用血压、血糖标准化测量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推进整合型慢性病健康管理,继续开展本区慢阻肺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开展上海市第五轮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和国家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规范实施肿瘤、心脑血管急性事件以及住院伤害登记报告。做好一网通办“身故一件事”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死因登记数据质量,确保死亡登记数据全流通周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拓展本区健康期望寿命等指标的测算应用。

12.持续深化视觉健康、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完善“三级”视觉健康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加快视觉健康规范诊治中心建设,开展“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重点对象社会视觉健康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行动,持续开展视力和屈光筛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健康干预,进一步提高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覆盖率,落实全覆盖4-18岁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建档,推进学校视觉环境与学生用眼行为综合干预,探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全面推进老年人眼健康管理,提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眼保健建档率,加强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加大糖尿病患者眼健康规范随访力度。推进区域眼健康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试点开展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建设,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社区重点眼病筛查中的应用。优化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技术,完善学校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持续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与心理压力调查,试点开展学生心理干预工具包使用项目。持续开展人群碘营养状况监测及孕妇碘营养状况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监测、特定健康问题哨点监测,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居民含糖饮料干预工作,试点开展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强化环境卫生监测与应急处置,继续做好饮用水水质监测。

13.持续深化口腔健康服务管理工作。关注“一老一小”人群,扩大口腔公共卫生服务受益范围。持续推进健康上海行动“上海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促进与综合干预”项目。继续做好辖区内儿童口腔普查普治工作、公办幼儿园3-5岁适龄儿童涂氟、中小学适龄儿童的窝沟封闭以及龋齿充填工作。持续开展敬老院、特殊儿童学校的口腔健康综合干预项目,实现弱势人群口腔卫生服务常态化。加强口腔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结合爱牙护齿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提升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四、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心理健康服务

14.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持续健全多部门联防联动、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协作机制,不断完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提升区域精神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心理门诊规范设置,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15.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规范区内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和信息登记工作。严格落实社区患者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等措施,探索对暂居本地的外地来沪重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积极开展健康监测、非接触云随访新模式,加强新技术的试点运用和推广。继续推进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使用长效治疗药物工作和免费服药工作,落实奖励补贴政策,聚焦高风险、弱监护、服药依从性差等重点患者。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做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防止有社会面影响的严重精神障碍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

16.深化心理健康促进服务。整合区内多部门心理服务资源,建立与多部门的平台共建、队伍建设和协作机制,广泛输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切实回应社会公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落实、宣传和推广上海市及嘉定区心理热线,提升公众对热线的知晓率和利用率,提高线上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质量。

关于印发《2023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pdf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