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5年嘉定区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 引 号: WE7318000-2025-001 主题分类: 区政府委办局
发布机构: 区卫生健康委 发文日期: 2025-03-20
名 称: 关于印发《2025年嘉定区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 号: 嘉中医办〔2025〕1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5年嘉定区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药发展办公室

2025年3月20日       

 


2025年嘉定区中医药工作要点

 

 2025年,嘉定区中医药工作将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根据《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沪卫中发〔2024〕22号),以深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西医协同,推动区域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贯彻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1.强化党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规范中医类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文化建设,弘扬“大医精诚”优良传统和中医药行业新风正气。

2.推进中医药法及中医药条例贯彻落实。做好中医药法实施八周年及《上海市中医药条例》宣贯工作,开展集中主题宣传和中医药普法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法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促进中医药事业法制化、规范化发展,在全区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做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及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相关工作。

3.推动中医药改革及政策落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关于中医药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嘉定区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启动编制嘉定区中医药发展“十五五”规划,在更高目标上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编制并实施《嘉定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二、深化医疗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4.提升区中医医院能级。以三级中医医院标准推进区中医医院新院异地迁建项目,提升中医床位配置水平,强化区中医医院条件改造和设备更新。按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目标,加强区中医医院急诊、康复、儿科、老年病等重点科室建设,支持区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持续提升专科诊疗能力和区域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

5.打造中医药社区主阵地。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大力推广中医医疗技术应用和培训,各社区开展不少于90种中医病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不低于10类20项。推进社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加强社区中医诊疗服务品牌特色。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服务内涵提升和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及中医阁建设,年内创建不少于5个巡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占比达到50%,做好社区中医药服务推广和宣传。积极推进“一社区一流派一特色”和名医堂工程(名中医基层工作站等)建设。

6.发挥区域+专科中医医联体作用。深化“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中医联合体”及“1+13+X”中医医联体建设,持续做好优质资源下沉、双向转诊、人员培训、技术推广等工作,持续完善人员“双聘”模式,鼓励中医专家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加强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建设和运行,以重点学科和优势专科为依托,建立医联体内学科专科协作机制。强化“一区一品牌”重点基地建设。在中医医联体建设中夯实区中医医院发挥区域龙头作用,辐射带动社区中医药能力提升。

7.完善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政策试点。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7家试点医疗机构持续扩大付费病种范围,配合医保部门不断完善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和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扩大改革效应,深化中医药内涵,积极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中医药医疗服务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

三、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8.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与管理。扎实推进市“十四五”中医特色专科和中医急诊能力提升专项,持续推进皮肤科、儿科、妇科等区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完善医疗机构中医专病门诊布局,增强专科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中医专科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

9.夯实中医药健康管理。积极推动中医药参与医养结合、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工作。做实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完善65岁以上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等重点慢性病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目标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儿童达到85%)。

10.提升中医药在重点领域的服务能级。将中医药全面融入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综合医院和康复专科医院中医药康复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融入现代康复医学体系。开展老年健康、妇幼健康、青少年近视、儿童哮喘、肥胖和脊柱侧弯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精神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优势,深化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内涵。

11.构建防治康全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区中医医院重点领域中医特色病种建设项目,通过针对肥胖为代表的糖脂代谢性疾病,探索建设嘉定区糖脂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全程健康服务网络。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和体重管理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体验。加强“1+1+13”中医治未病中心项目建设,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体检,完善区域内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实现中医药治未病服务体系社区全覆盖。

12.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南翔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扎实推进市区两级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完善并实施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进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鼓励其他临床科室与中医科室联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特色门诊、成立并管理中西医结合病房,健全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等管理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

13.加强中医护理服务能力。依托嘉定区中医药学会和区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持续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进一步优化中医护理资源配置,加快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14.推进中医药服务智慧化建设。推动智慧中医医院、智慧中药房建设,围绕患者需求,强化数字化管理,优化就医流程,加快中医智慧医疗、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持续推进“互联网+中医药”和“养老院+互联网医院”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综合监管,系统规范中医药健康服务

15.完善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价。加强中医药质控队伍建设,鼓励开展质控经验交流,深化中医医疗、中医护理、中药药事等专业质控内涵,完善中医药质控标准内容,持续提升中医药质控管理水平。按照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中医药服务质控与督查,促进中医药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升。

16.加强中医药服务质量监管。强化中医药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医疗机构(含社会办医疗机构)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管理,严格开展伦理审查和卫生执法工作。加强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日常监管工作。完善备案中医诊所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中医诊所备案管理追踪和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和整改追踪,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

17.加强中药药事管理。全面开展“中药安心达”服务,推进中药饮片溯源工作,强化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全流程管理,加强医疗机构中药代煎监督管理和委托代煎过程的质量控制,保障代煎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完成区域前置审方平台上线,试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中药房建设,完善中药药事管理制度,探索中药药事服务全流程管理新模式。

五、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有效筑牢中医药事业发展根基

18.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与成果转化。以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契机,全面提升中医药学科科研水平。支持申报市级、国家级中医药科研项目,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医药科研课题申报研究,对历年项目开展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以“杏谷”建设为抓手,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医教研产用深度融合,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开展中医经方、验方的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推进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和转化。

19.强化中医药人才多层次培养。扎实推进“疁城杏林”人才培养项目,培育一支梯次衔接、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以重点学科(专科)建设赋能培养中医药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师承教育,持续开展练川岐黄学堂系列培训,培养传承型人才。

20.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依托本区基层中医药实践推广培训基地建设,全面开展基层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启动“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南翔专班,提高综合运用中医药和西医药技术能力。依托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不断提升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水平。

六、推动守正创新,传承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

21.深化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加强本土流派传承保护,积极推进申报国家级及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持续开展嘉定区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传记和画像等书籍编撰工作。加强各级名老中医工作室及基层工作站建设,推动名老中医专家思想、临证经验、特色技术的全面继承和临床转化应用。依托嘉定区中医药学会,成立吕炳奎学术思想研究中心,传承发展吕炳奎学术思想,进一步发挥吕炳奎影响力推动我区中医药振兴发展。

22.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持续实施“杏林文化疁城行”项目,举办系列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企业等“七进”活动。打造1-2所中医药特色学校。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推进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嘉定分馆建设。持续推进“陆氏针灸”文博馆及黄墙朱氏医学文化馆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深化徐行、安亭镇黄渡、菊园太极健康实践基地建设,打造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矩阵。

23.推进中医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本区现有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优化中医药旅游线路,积极促进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协作。深度推动中医药与旅游、非遗等多元产业跨界融合,以产业发展反哺中医药事业,实现双向提升。大力支持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健康养生旅游产品等的创新创制,将中医药特色文化与“南翔小笼”“徐行草编”等嘉定名片元素有机融合,打造特色文创产品,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迈向新高度。

七、深化合作交流,持续扩大中医药影响力

24.推动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依托与WHO西太区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项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协调推进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持续探索嘉昆太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协作机制,协同举办以中医药为主题的讲座或学术交流等,强化嘉昆太中医药合作交流。以吕炳奎思想研究为契机,讲好中医药文化嘉定故事,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嘉定、走向世界。 



关于印发《2025年嘉定区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