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11000-2025-003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5-03-24 |
名 称: | 关于印发《2025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卫疾控〔2025〕4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2025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3月24日
2025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25年,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46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疾控体系改革,提升疾控体系服务能级,全面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建设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提供保障。
一、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建设
1.推进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以《上海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标准(2024版)》要求为引领,依托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能力达标建设。以嘉定区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化复旦-嘉定公共卫生高质量发展学科共建,完善公共卫生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双向轮岗等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强化学科能力提升和人才梯队建设。
2.完成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第六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终期评估,重点梳理“重大疫情防控、机构内涵建设、人群健康需求、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四方面、14项主要任务和15个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做好经验总结,推动转化应用,助力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服务等关键能力。
3.深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根据《上海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2024版)》要求,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人员配置、优化医防协同,进一步推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网底作用,积极推进多病联合筛查、重点对象规范管理及健康宣教,依托社区慢病支持中心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协同共管。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培训指导,推进传染病防控责任落实。
4.深化“嘉昆太”疾控协同合作机制。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建设布局契机,深化“嘉昆太”疾控协同发展,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疾控工作任务。推进“嘉昆太”疾控联合体系建设,完善“嘉昆太”三地卫生应急联络员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卫生应急队伍联合演练、跨区域联防联控、信息通报、风险研判和学术交流。
二、全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5.巩固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巩固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控协同处置机制,强化与教育、市场监管、公安、民政、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处置,共同规范落实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传染病综合防控。
6.坚持抓好重点传染病多病同防。做好新冠、霍乱、人感染禽流感、登革热、流感、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重点及新发、输入和少见传染病防控。加强以蚊媒传染病为重点的媒介监测及预警,阻断输入性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持续巩固血吸虫病、疟疾消除状态,开展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加快区域病媒生物实验室建设。
7.巩固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结核病防治”规划。加快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扩点,强化重点人群筛查和结核病患者耐药检测,推进结核潜伏感染者预防性治疗;加强老年人集中住养机构肺结核防控。全面推进第五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尿液自检服务,探索推广HIV暴露前后预防门诊服务,完善创新“2+X”重点领域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健全疾控与高校沟通机制,加强学生结核病、艾滋病预防宣教和干预。持续推进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规范丙肝定点医院病例发现、转介、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重点推进丙肝社区诊疗点扩点工作。
三、着力增强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
8.持续完善传染病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部署应用。持续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腹泻病以及发热伴出血等临床症候群监测,逐步实现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监测。推进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增强医疗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的早期主动发现能力。深化跨部门联合风险评估,推动信息共享,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数据的分析、风险研判与运用。加强突发公共卫生苗子事件监测,推进传染病疫情风险报告管理,探索建立疫情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9.巩固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强化应急值守,提升应急响应水平。深化区级、社区级传染病应急队伍标准化建设,组建区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队伍,加强队伍分级分类管理,开展应急队伍规范化培训和“三公(工)一大”联合演练。启用区级卫生应急作业中心(EOC),完善管理规范和作业流程,提升应急指挥管理能力。继续做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提高重大活动风险评估和研判能力。加强平战结合和平急转换机制建设,切实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换能力。
10.强化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持续提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不断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网络。加快推进生物样本库建设,进一步强化病原体快速组合检测、罕见和未知病原体的鉴定技术水平,提升新型健康危害物、人体生物标志物识别等能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
四、不断完善健康监测与干预服务水平
11.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落实疫苗全程可追溯工作要求,推动智慧接种门诊建设,确保预防接种服务规范有序。组织实施第二剂次脊灰灭活疫苗补种,持续落实消除麻疹综合防控措施,保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稳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序做好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工作。试点开展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注射液使用管理工作。加强预防接种档案管理,稳步推进新版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加紧完善受种者身份证件信息核实。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培训,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工作。持续推进疫苗临床试验基地建设,加大对疫苗产业的技术支持。
12.强化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与干预。持续推进生活饮用水、空气环境、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及消毒等监测,强化监测结果运用,提升环境健康风险早期预警能力。稳步推进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城市污水新冠病毒监测、水源水抗生素耐药菌及耐药基因检测,为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撑;积极落实《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有关工作。
13.推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与管理。深化医教结合,以近视、肥胖、脊柱弯曲等学生重点常见病为切入点实施多病共防整合型策略。大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行动,重点落实4-18岁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建档全覆盖,稳步提升眼轴监测覆盖率。深入推进健康副校(园)长工作,扩大试点范围,结合区情校情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健康副校(园)长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区级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讲师团的力量,结合学校需求深入推广“健康上海”学生健康管理工具包应用。探索建立儿童心血管代谢风险预警体系,开展膳食模式与眼轴发育关系、学习焦虑等健康问题科学研究。
14.深化伤害监测与风险干预。进一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伤害报告工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伤害住院病例登记信息化覆盖率,加强住院监测培训,提高监测质量,降低漏报率。持续推进老年人跌倒综合干预,探索在社区实现筛查到干预的闭环管理工作路径。以学生为重点人群试点开展伤害综合干预服务,拓宽伤害干预覆盖面,提升伤害防治工作综合水平。
15.推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地。严格落实中央转移支付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经费管理,完成各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继续开展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工作。
五、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水平
16.持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根据《上海市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要求持续优化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提升备案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和宣贯工作,组织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标准跟踪评价及意见反馈;以“标准服务强基层、进企业”专项活动为契机,深入食品企业开展常态化标准宣贯,提升标准的执行力度。
17.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认真落实各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及时上报食品安全隐患。扎实推进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时规范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和处置,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救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研判,形成年度食品风险研判报告。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等宣传活动,推动形成共同关注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18.协同推动营养健康赋能。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学校等单位健康食堂建设,全力做好马陆镇国家营养支持型社区验收工作。结合“体重管理年”行动,扩大老年人肌少症筛查试点与干预,开展碘营养状况、居民营养膳食与健康状况、特定健康问题等营养监测及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科普宣传能力建设,依托嘉定市民健康促进中心,结合全民营养周、碘缺乏病日、学生营养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打造嘉定区营养健康科普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