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02000-2025-041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委 | 发文日期: | 2025-05-19 |
名 称: | 对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25-125号提案的答复 | ||
文 号: | 嘉卫建提〔2025〕37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陶善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嘉定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我区是全市最早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也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在市卫生健康委和市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我区中医药工作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依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辖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一、多措并举,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级
在以区中医医院为枢纽的“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和“1+13+X”中医医联体整体布局下,我区以患者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区域中医资源布局,完善一、二、三级中医医疗资源协同、优势互补的立体化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扩大中医医联体的辐射作用。一是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根据国家和本市中医药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区先后制定实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嘉定区中医药“强基促优”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嘉定区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加强顶层设计,目前正在制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保障、人财物支撑等全方位推进区域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中医枢纽作用。深化“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和“1+13+X”中医医联体建设。对标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目标推进嘉定区中医医院异地迁建工程,进一步加强区中医医院急诊科、老年科、儿科和康复科等内涵建设,区中医医院在承担区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抢救的中医诊疗的同时,加强“两专科一中心”及肛肠病、皮肤病等一批中医专病诊疗中心建设,打造中医特色优势专科集群,发挥区域龙头作用。三是深化中西医协同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南翔医院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强10个区级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稳步推进“西学中”嘉定专班和南翔专班工作,扩大中西医人才队伍。推进综合医院成立中西医联合门诊、病房,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发挥中西医协同互补的优势。四是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在各社区开展不少于84种(平均93种)中医病种,平均开展中医医疗技术9类40项,中医馆、中医专病专科门诊、市中医药特色站点实现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及中医阁,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占比超过50%,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丰富服务内涵,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
二、引育留用,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
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嘉定区卫生健康系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实施细则》,并实施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制,启动“疁城杏林”人才培养计划,遴选嘉定区名中医、好中医,开展市区两级中医药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等,引育留用构建中医药人才梯队,持续强化梯次有序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平台聚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挥重点学科、优势专科的磁场效应,鼓励机构双聘、多点执业、战略合作等方式引入高层次人才。以名中医工作室、临床科研平台为依托,强化传承创新,支持申报国家级、市级中医药科技项目,构建“顶尖人才引领、骨干人才支撑、青年人才蓄力”的梯队格局。激活区中医药学会“传帮带”平台,让本土人才在实践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二是以项目育才,夯实人才发展根基。持续开展“疁城杏林”“练川学堂”等品牌工程,推进中医名师社区师承项目,培育懂理论、精临床、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岐黄学者”“东方英才”等高端人才孵化力度,强化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深化“西学中”培训,推动社区中医师康复技能升级,打造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的服务队伍。同步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扩大优质服务供给,锻造一支结构优、技术强、辐射广的中医药“嘉定军团”。三是以生态留才,营造近悦远来氛围。区人才工作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完善激励机制,打破人才发展壁垒,优化政策保障、促进产教研融合、统筹资源联动,共同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让事业有平台、成长有空间、贡献有回报。
三、守正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
近年来,我区通过谋划市中医文献馆嘉定分馆建设,实施“杏林文化疁城行”等中医药文化品牌项目,挖掘郑氏妇科、陈氏儿科、黄氏肛肠、喜氏妇科等本土中医流派非物质文化,多途径传承、发扬、转化中医药文化,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及成果转化。一是夯实中医药文化传播阵地。打造“陆氏针灸”文博馆及“黄墙朱氏”医学文化馆,“陆氏针灸”文化传承宣教基地先后入选上海市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持续推进中医文献馆嘉定分馆建设,深化徐行、安亭镇黄渡、菊园太极健康实践基地建设,构筑区域中医药文化科普的新“地标”。鼓励厚朴中医等社会力量支持区域中医药文化传播。持续打造安亭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并将借助嘉定传统文化平台如孔庙等,加强嘉定中医药文化资源梳理,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形成“医、养、教、学、展”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基地资源共享平台。二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持续实施“杏林文化疁城行”等中医药文化品牌项目,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七进”活动,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深化跨部门协同机制,统筹区卫生健康委、文化旅游局、融媒体等多方资源,构建中医药文化“全域传播+全民参与”新格局,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全面融入居民健康生活,推动市民健康素养与自主管理能力双提升,引导市民“主动健康”理念,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三是提升中医药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学习和弘扬吕炳奎先生的崇高精神,发挥嘉定名人效应,讲好中医药文化嘉定故事,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嘉定、走向世界。积极安排中医药专技人员参与对外医疗援助工作,交流传播中医药技术和文化。四是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以建设“杏谷”中医药产业集聚区为契机,借助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落户嘉定,形成“医教研产”一体化生态圈。引入大数据测算、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实现中药饮片生产全程可控、质效双升。
下一步,我委将以谋划新一轮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中医药发展“十五五”规划为契机,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中医医院发展体系建设,注重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强化中医药队伍建设,以人民获得更可及、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一主线,全面推动区域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5月19日
联系人姓名:李 莉 联系电话:69531012
联系地址:嘉定区塔城路264号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