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A3315000-2017-004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经委 | 发文日期: | 2017-05-09 |
名 称: | 嘉定区四大产业集群企业认定办法 | ||
文 号: | 嘉经〔2017〕12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嘉定区四大产业集群企业认定办法
第一条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嘉府发【2016】36号)的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四大产业是指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产业、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由区经委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编制《嘉定区四大产业指导目录》,并定期修订完善。
第三条 由区经委负责组织实施企业认定工作。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财政局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协调解决本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条 申请认定的四大产业集群企业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在本区行政区域内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主体,并主要在四大产业指导目录中从事有关研发、设计、生产及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
(二)企业应拥有四大产业相关领域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关键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其属于四大产业指导目录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原则上应占其年度营业收入的50%(含)以上(当年度新引进企业除外)。
(三)企业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无偷税漏税等违法违规问题。
(四)企业社会信用记录良好,三年之内无重大行政处罚记录、未进入区级黑名单。
第五条 提交材料。
(一)四大产业集群企业认定申报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以及企业取得的其他相关资质证书等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公章。
(三)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企业真实、有效的近三年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以及四大产业领域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
(五)企业自主开发或拥有知识产权(如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图设计、软件著作权等)的证明材料。
(六)保证产品质量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质量管理认证证书、用户使用证明等)。
(七)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六条 认定流程。
(一)每年由区经委发布申报通知,组织申报认定工作。申请企业对照本办法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符合认定条件的,可向所在街镇提出认定申请。
(二)街镇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汇总、真实性审核及初审工作,将企业初审通过的申报材料加盖街镇公章后,报区经委。
(三)区经委牵头组建四大产业集群企业认定小组,小组成员由发改委、经委、科委、财政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规土局、环保局、安监局、统计局等部门和相关专家组成。
(四)通过认定和年审合格的企业将在嘉定门户网站和区经委网站上进行5个工作日的社会公示,如发生经核查证实的重大否定性投诉,则取消认定资格。
第七条 经认定的四大产业集群企业发生调整、分立、合并、重组等变更情况时,须在做出变更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区经委办理变更认定或重新申报手续。未经认定小组批准同意变更认定的,取消企业的认定资格,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八条 经认定的四大产业集群企业一经发现有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的,经核实后取消该企业认定资格,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九条 经查明企业在申请认定时提供虚假材料及内容的,中止其认定申请;已认定的,撤销认定,并予以通报,同时追回已享受的政策扶持;2年内不再受理其认定申请。
第十条 经认定的四大产业集群企业,可按《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嘉府发〔2016〕36号)申请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原则上区经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四大产业集群企业认定工作,具体认定的程序和要求以当年度认定通知为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区经委会同区发改委、区科委、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嘉定区“四大产业”指导目录(2017)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财政局
2017年5月9日
附件:
嘉定区“四大产业”指导目录(2017)
一、集成电路及物联网产业 | ||
序号 | 细分领域 | 主要内容 |
1 | 集成电路设计服务 | 指发展物联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所不可缺少的各种功能芯片设计服务,包括RFIC设计服务、MEMS传感器/执行器设计服务、功率器件设计服务、生物MEMS设计服务、光传感器设计服务、磁传感/磁存储设计服务、微能源芯片设计服务、消费电子类IC设计服务、网络通信类IC设计服务、智能卡类IC设计服务、超低功耗微处理器和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服务、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类IC设计服务、工业控制IC设计服务、电子仪器IC设计服务等。 |
2 |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 | MEMS芯片制造、硅基III-V族光器件制造、功率器件制造、TMR和mRAM制造和硅光子芯片制造。 |
3 |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 | MEMS及先进传感器封装、MEMS执行器封装、生物MEMS封装、MEMS芯片晶圆级测试、MEMS器件封装级测试;采用SiP、MCP、MCM、CSP、WLP、BGA、Flip Chip、TSV等技术的集成电路封装。 |
4 | 集成电路芯片产品 | 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微控制器(MCU)、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嵌入式CPU、片上系统(SoC)、MEMS及先进传感器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射频芯片、功率器件、通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多媒体芯片、信息安全和视频监控芯片、智能卡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智能电网芯片、MEMS传感器芯片、功率控制电路、医疗电子芯片及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光电混合集成电路等。 |
5 | 集成电路设备 | 主要包括6英寸/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所用的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退火设备、单晶生长设备、薄膜生长设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封装设备、测试设备等。 |
6 | 集成电路材料 | 主要包括6英寸/8英寸/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绝缘体上硅(SOI)、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光刻胶、靶材、抛光液、研磨液、封装材料等。 |
7 | 半导体材料 | 包括硅材料(硅单晶、抛光片、外延片、绝缘硅、锗硅)及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蓝宝石和碳化硅等衬底材料、金属有机源和超高纯度气体等外延用原料、高端LED封装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等。 |
8 | 物联网设备 | 包括传感器及节点设备、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化学及生物量传感器等,低功耗、小型化、多功能、高性能、集成化传感节点设备,极端环境传感器节点设备等;RFID读写机具/标签,高频、超高频、有源RFID标签和读写机具等;物联网终端设备、M2M终端、RFID与移动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通信终端模组等;近距离无线通信节点设备,各类低功耗低成本近距离无线通信设备;物联网网关,包括M2M网关等各类物联网网关;定位系统设备、北斗全球定位系统(GPS)终端与设备、RTLS定位系统等。 |
9 | 物联网应用服务 | 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的能力,面向行业和公众的服务,包括智能交通、电网、水务、医疗、环保、物流、安防、供热、供气、监控、公共安全等服务。 |
二、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 | ||
序号 | 细分领域 | 主要内容 |
1 | 新能源汽车产品 | 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制造和研发,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以储能电池作为主要能量源,由电动机驱动行驶、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时、工况续驶里程不低于100公里、综合工况续驶里程不低于150公里。 |
2 | 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 | 从事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主要包括: |
3 | 充电桩 |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充电设施、充电桩、充电接口等。 |
4 | 汽车智能化 | 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高精定位系统、车载互联终端、集成控制系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数据安全及平台软件、人机交互与共驾技术等,相关技术标准符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
三、高性能医疗及精准医疗 | ||
序号 | 细分领域 | 主要内容 |
1 | 医学影像设备 | MRI、开放式超导系统、CT机、PET-CT机、一体化PE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128级以上物理通道)、微型超声诊断设备、DSA、X射线相衬成像、电阻抗成像设备、脑磁图设备等新型影像设备。 |
2 | 临床检验设备 | 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快速床旁检验、集成式及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检验分析系统、分子诊断设备、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高分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 |
3 | 先进治疗设备 | 大型重离子/质子肿瘤治疗备、图像引导放疗设备、高清电子内窥镜、高分辨共聚焦内窥镜、数字化微创及植介入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麻醉机工作站、自适应模式呼吸机、电外科器械、术中影像设备、脑起搏器与迷走神经刺激器等神经调控系列产品、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可降解血管支架、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 |
4 | 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 | 智能型康复辅具、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和慢性病筛查设备、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可穿戴)、健康大数据与健康物联网、远程医疗设备。 |
5 | “组学”技术 | 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表观遗传组、结构基因组等各类组学技术,加快新一代测序技术、高通量样品分析技术、微量样品提取和放大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发展,促进组学技术在疾病防控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
6 | 系统生物学技术 | 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研发高通量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与文本挖掘技术,建设支持基因组结构变异与疾病致病相关性分析、表观基因组和重大疾病分子分型等研究的大型生物医学数据融合分析平台。 |
7 | 纳米医学技术 | 纳米医学材料、药物靶向传递的纳米载体、纳米生物器件、纳米诊断试剂等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展纳米医学产品的生物效应机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
8 |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 | 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等干细胞的分化发育技术,以及分离鉴定、扩增、识别、植入人体、免疫排斥等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工程医疗产品构建及保存等再生医学关键技术。 |
9 | 医学工程技术 | 型电磁功能检测分析技术、高分辨率医学成像技术、分子生物医学诊断技术、医用植入/介入体技术、基于多模态融合影像介导的个体化手术规划、导航、定位技术等,以及将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的中医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 |
10 | 新型疫苗 | 肝炎、疟疾、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等重大或新发传染病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流感百白破(无细胞)、水痘、麻疹、甲肝、脊髓灰质炎等传统基础免疫用疫苗升级换代和联合疫苗;新剂型口服疫苗,吸入性疫苗及疫苗生产用清洁动物、细胞基质、培养基等;疫苗抗原大规模培养、疫苗抗原纯化技术、蛋白纯化生产新工艺技术,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性相关技术,冻干疫苗耐热保护技术和疫苗质量快速评价技术和方法等。 |
11 | 生物技术药物 | 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难治性疾病以及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针对恶性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基因治疗药物。重组凝血因子、基因重组白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利于提高血浆利用率的血液制品;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技术等的规模化制备生产技术、0蛋白质工程技术、化学修饰技术、长效、缓释、控释等生物制剂技术,多肽药物大规模合成技术等,疫苗的新型载体、佐剂、稳定剂和保护剂,细胞治疗相关技术。 |
12 | 现代中药与民族药 | 围绕重大疾病针对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的中药新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制备工艺先进的中药新药;疗效确切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有显著疗效的民族药二次开发,针对民族和地方传统用药的新用途、新技术、新品种开发,源于昆虫动物的民族特色动物药物的开发;中药提取精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中药饮片炮制加工技术和装备、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与技术等,以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源于昆虫动物药的提取精制及质量控制特种技术等;珍稀濒危品种保护、替代品研究,建设道地和紧缺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及规范化种植、养殖,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中药种质及活性成分资源库,完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我国独有的源于昆虫动物药的种质及活性成分资源库建设及养殖质量管理规范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的建设,开展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搭建濒危独特药用昆虫动物资源保护信息网络。 |
13 | 生物医药服务 | 针对化学药、生物制品、中药和医疗器械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以获得上市许可为目标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的委托合同研究(CRO);不同规模的医药原料、辅料和制剂的委托合同生产(CMO);生物资源(包括人类、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及其他特殊样本库(化合物库、细胞库、抗体库和其他生物元件库)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服务;生物信息系统(基因组信息、蛋白组信息、系统生物学信息等)和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发掘利用服务;基因测序、药物筛选、实验动物模型、规模化动植物转基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的供应、维护、检测监测服务;生物安全实验室、GMP生产车间的设计、建造、维护、报批和监控服务;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的社区和家庭远程健康管理服务。 |
四、智能制造及机器人 | ||
序号 | 细分领域 | 主要内容 |
1 | 工业机器人 | 6-500kg级系列化电焊、弧焊、激光及复合焊接机器人;关节型喷涂机器人;切割、打磨抛光、钻孔攻丝、洗削加工机器人;精密及重载装配机器人;六轴关节型、平面关节(SCARA)型搬运机器人;在线测量及质量监控机器人;洁净及防爆环境特种工业机器人;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 |
2 | 服务机器人 | 智能客服、智能虚拟助手、教育娱乐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无人机、仿生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
3 | 增材制造装备 | 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大型整体构件激光及电子束送粉/送丝熔化沉积等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光固化成型、熔融沉积成形、激光选区烧结成形、无模铸型、喷射成形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生物及医疗个性化增材制造装备。 |
4 | 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 | 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智能化高效率强度及疲劳寿命测试与分析装备;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 |
5 | 工业软件 | 制造执行系统(MES)、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在线监测软件、远程诊断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智能服务机器人云操作系统、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工业数据智能采集平台。 |
6 | 智能关键部件 | 机器视觉系统、语音感知及认知、语义处理、激光传感器、数据采集板卡、电子标签、条码等数据采集设备、智能监测装置。 |
7 | 智能控制 | 机器人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机床数控系统、钠硫电池管理系统。 |
8 | 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 | 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高功率大力矩直驱及盘式中空电机;高性能多关节伺服控制器;机器人用位置、力矩、触觉传感器;高速高性能驱控一体化装置;软件系统。 |
9 | 服务机器人关键部件 | 人机交互、机器视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算法及网络通信设备。 |
10 | 增材制造装备关键部件 |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品质电子枪、光束整形、高速扫描、阵列式高精度喷嘴、喷头;智能设计与专用控制软件。 |
11 | 系统集成 | 基于智能装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社区服务等领域的技术总集成等系统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