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02000-2017-004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7-06-12 | |
名 称: | 关于印发《2017年嘉定区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卫计(2017)9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现将《2017年嘉定区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4月11日
2017年嘉定区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7年,嘉定卫生计生系统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以推进健康嘉定建设为主线,以抓落实为主旋律,持续深化医改,不断增强嘉定人民的健康获得感,全面推进落实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各项任务。
一、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落实公立医院改革重点任务。按照全市深化医改精神,落实嘉定区新一轮综合医改方案,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设,成立嘉定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中心,评价结果作为管委会的决策依据。完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基于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的病种组合指数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完成区中心医院第四轮托管,并签署合作协议。以新建江桥医院全面委托市第一人民医院管理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医院集团建设。
2.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构建以社区为网底、医院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 “上海联影-嘉定医疗影像云中心”建设,提升五个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推进基于学科型的市儿童医院-嘉定区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二级医院建立分级诊疗专门机构并提供双向转诊优先服务。进一步落实医保费用管理等各类资源对家庭医生的支撑政策,采用模式化在全区推进。根据市标化工作量指导模型,核定2017年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化工作总量,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偿、人员核定、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指导各社区内部标化工作量核定。
3.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完善市、区、社区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探索建立家庭医生执业平台,由家庭医生工作平台2.0系统、家庭医生责任目标年薪系统、家庭医生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和家庭医生移动工作平台(家医出诊包)组成,完善业务规则库管理、执业管理、平台诊断、签约服务包、责任目标、绩效考核、年薪管理等功能,上半年在华亭镇和工业区试点,下半年在全区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嘉定区域远程超声诊断中心项目建设,为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和集约化服务。全面推进嘉定区医养结合平台建设,形成开放有序、收支流畅、管理严格、流程标准的医养结合工作平台。继续完善社区“1+1+1”签约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区域各级医疗机构间的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医保费用监控及处方延伸等系统。建设符合卫生计生行业特性的区级家庭医生CA认证平台,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和执业。
二、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
4.继续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继续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宣传引导,推动形成按政策生育的社会环境。做好出生人口监测,开展生育状况调查。做好怀孕生育信息核查,完善电子生育登记制度。
5.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强行政事务办理审核的培训与督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提升窗口办理能力。探索便民服务措施,尝试提供业务证件快递服务。加大《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的宣传力度,开展网上知识竞赛,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开展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加强省际通报协查处置能力。
6.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做好目标人群测算、资格确认和资金发放等工作。进一步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爱扶助力度,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就医便利,实施失独家庭“安康通”援助服务项目,协调相关部门完善特殊家庭养老服务。实施“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培育2个村居展示点,争创3个市级试点。通过渗透式宣传提高社区家庭对“新家庭计划”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普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继续做好“幸福家庭直通车”品牌项目,在五个街镇组织开展第二轮家庭发展追踪调查。
三、继续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7.继续巩固和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完成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市郊一流”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组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免费接种、社区居民大肠癌免费筛查等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症等重点以及夏秋季和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巩固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和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抓手,加强培训和指导,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8.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组织开展各项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意识,提升处置能力,有序、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动态调整应急队伍和专家库,增强应急保障人员力量。开展“卫生应急直通车”和“1万名群众急救技能培训”实事项目,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居民开展多形式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宣教,组织人员参加上海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做好各项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9.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结合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增多等风险因素,以“安全和质量”为核心,加强生育全程服务。巩固“首诊社区负责,孕情及时追踪,全程精细管理”孕产妇管理模式,建立孕情监测、分娩状况报告及妊娠风险预警评估机制,强化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报告、评审等制度。动态监测出生人口性别比数据,落实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做好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儿科从业医师增至100人,儿科床位增至170张,区中心医院、南翔医院建设成标准化儿科门急诊示范点,瑞金医院北院实现儿科24小时急诊服务。
10.启动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制定《2017年嘉定区建设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工作计划》,推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文化”五大健康工程,实施15项重点行动。制定《“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的任务分工表并按序推进。新增一批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为核心的室内外健康支持性环境,提升各类示范场所创建水平。完成“万名社区居民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区政府实事工程,创新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做好新出台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宣贯工作,加强控烟巡查和执法力度,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完成第五轮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评估工作,制定第六轮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
1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整洁行动。继续开展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病媒防控工作,制定实施嘉定区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十三五”规划,做好血防监测工作。动员部署国家卫生区迎复审工作,分解落实巩固责任,全面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顺利通过复审。
12.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备案工作。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能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促进监测信息多部门共享,加强评估结果的实际应用。强化部门协作分工,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加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宣贯,提高公众对备案工作的认知度,号召相关企业按照规定及时做好备案工作。同时,持续优化办理流程,提升食品企业标准备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效能。配合市卫计委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
13.继续推动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培训,开展职业卫生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三进”活动。搭建平台,推进市级优质资源与我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接,强化职业健康检查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区内生产型企业的职业健康建档和复核工作,开展重点职业病风险、重点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四、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4.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按计划推进安亭医院新院和江桥医院建设,启动区中心医院Ⅱ期工程,推进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建设。着力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社会急救三个层面推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马陆北、真新2个急救分站建设。加强区内设有急救服务的医疗机构急诊科和相关专业科室建设,提高急救能力。由区中心医院按照《上海市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标准(试行)》建立本区急诊分级救治评估标准和分级救治信息系统模块,并在全区推广。根据实际需求试点对紧缺专业科室实行全区控管的运作机制,积极落实医师多点执业相关工作。
15.加强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监管。实施临床路径、日间手术中心建设。鼓励区域内医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分片协作关系。扩大就医零排队试点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的许可流程监管,规范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审核流程,根据新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落实相关工作。落实“三调一保险”工作要求,构建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继续做好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16.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完善本区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实施区域老年护理规划。在全区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形成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医养结合模式。与“长护险”对接,完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标准与规范。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全区所有社区护理床位实行轮候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嘉定区护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规范设置护理中心,承担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以及居家老人医疗护理服务的统筹管理。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办护理站的发展。
17.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启用嘉定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研发“嘉医在线”APP,开展家庭医生技能培训和竞赛,着重加强家庭医生的儿科、急救、慢性病、中医药等学科诊治和操作能力培训。依靠“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区儿科医疗联合体”,开展全科医师儿科适任能力培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科医疗(儿科)门诊,增设儿科服务项目。推进卫生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错时便民服务,不断提升辖区百姓“获得感”。加强乡村医生卫生计生政策、知识技能的培训,组织符合条件老乡医参加全国“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提升乡村医生队伍整体水平,同时深入推进新乡医的签约服务和目标年薪试点,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五、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8.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一步加强辖区中医“治未病”体系建设。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迎评准备工作。推进市、区两级“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和中医工作室项目建设,开展嘉定区名中医评选工作,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19.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建设嘉定区中医特色健康服务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养生养老、健康保健等领域的作用,继续在华亭镇和安亭镇探索建立融医疗保健与养老养生服务为一体的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新模式。做好迎园医院中医药参与舒缓疗护试点工作并加以推广。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医改。
20.加强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继续实施“杏林文化疁城行”项目,加强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继续开展中医药知识“五进”活动,与嘉定影剧院联合开展“嘉影杏林讲坛”。加快推进中医药流派传承“申遗”工作,完成陈氏儿科、郑氏妇科申报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工作。推进“陆瘦燕针灸传承研究中心(嘉定分中心)”建设。
六、大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21.加强学科建设。继续做好瑞金医院北院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卫生、区中心医院脑卒中与COPD等5个区重点专科的建设,启动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区中心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及区中医医院中医外科等3个重点专科建设。启动嘉定区卫生计生系统第四批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区中心医院全科医疗教学基地以及南翔医院、安亭医院助理全科医疗教学基地的建设。利用区域科研管理平台加强科研项目从申报到验收全程规范管理。
2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选送本系统内管理干部、专业技术骨干及优秀青年干部出国出境培训。按计划开展“嘉定区全科医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第二年任务。以部分医疗机构扩建、迁建、新建等重点项目为契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调整人才结构,扩增人才规模,加强紧缺人才引进和管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合理核定医务人员岗位数以及职能部门设置,完善公立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科学核定各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额,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七、进一步强化全行业管理
23.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制定卫生计生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方案,清理历年规范性文件,强化规范性文件贯彻实施。组织实施卫生计生系统法律法规专题培训,深入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宣贯工作。全面深化卫生计生审改工作,落实审批事项的调整。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有关行政审批的业务手册和办事指南。探索市、区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联审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举措。
24.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无证行医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健康相关产品与消毒服务等领域监管工作,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检查。加强卫生计生监督员队伍建设,强化卫生计生监督稽查。全面落实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继续做好各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
25.深化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开展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巡回义诊活动、青海果洛州久治县“嘉定-久治光明行”活动、安徽六安独山镇革命老区义诊活动,新增对云南楚雄州的医疗对口支援。同时,结合区内“三下乡”活动为本区农村居民开展送医送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