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7311000-2017-010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7-06-21 | |
名 称: | 关于印发《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卫计医政(2017)15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医疗卫生单位:
2016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有效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合理的分级、有序的就医秩序,提高区域内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患儿就医,我区与市儿童医院共同组建“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医疗联合体”。经过前期积极合作,儿科医疗联合体在资源共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为进一步有序推进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现将《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 海 市 儿 童 医 院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5月10日
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医疗联合体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沪卫计〔2016〕21号)的精神,推进嘉定区医疗资源系统整合,完善本区新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医疗联合体的紧密联动,有效提升本区儿科服务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托上海市儿童医院,整合区内二级医疗机构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资源,围绕“一个目标、两个提升”(“一个目标”是形成嘉定区儿科分级诊疗模式;“两个提升”是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提升区域儿科学科建设),有效提高本区儿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儿科整体学科建设水平,为辖区儿童提供同质化、连续性的儿科医疗服务,实现儿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组织建设
1.成立西部儿科医联体理事会。下设办公室,中心办公室设在市儿童医院,具体负责医联体内部的整体管理;区县办公室(其一)设在嘉定区卫计委,负责上下沟通协调。
2.区卫计委与市儿童医院再次签约,把本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起纳入,形成儿童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大医疗联合体。以市儿童医院为区域中心,区级医院为中坚架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延伸,推动联合体纵向发展,提升本我区整体儿科服务能力。
三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一级社区 |
上海市儿童医院 | 中心医院 | 马陆、徐行、华亭、工业区、外冈、菊园 |
南翔医院 | 江桥、真新、南翔 | |
安亭医院 | 安亭、黄渡 | |
中医医院 | 嘉定镇、迎园 | |
妇幼保健院(所): 新生儿疾病诊治和0-3岁高危儿分级管理 |
3.统一挂牌和标识:一是在医院门口挂牌“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区儿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二是在区级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儿科)胸前统一挂牌“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区儿科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
(二)内涵建设
主要围绕“1+2+3”六大项目展开。
“1”指1个区级医院项目,即亚专科中心建设项目。在前期“上海市儿童医院-嘉定儿科联合团队”学科扶持基础上,由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消化科、新生儿科、中医儿科5个科室在嘉定5家区级医院建设亚专科中心。儿童医院各对口专业组织本科室副高以上医务人员至对应区级医院开展“三个一”互动,即每月一次教学查房、每周一次专家门诊、每月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并优先安排中级升副高职称的“下乡”医师至对应区级医院;区级医院每年选派1-2名优秀儿科医师至儿童医院对应科室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专科进修学习,鼓励区级医院开设儿科亚专科门诊,逐步建成亚专科中心。探索区级医院副高以上儿科专家至儿童医院开设专家门诊,藉三级医院的平台提升业务能力和知名度。
“2”指2个信息化项目,即儿联体互联网平台项目和数据库互联互用项目。
一是儿联体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医疗云平台,通过医生端、患者端、管理端三个层面,实现医疗咨询、门诊预约、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大型检查资源共享等功能,探索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分级诊疗为目的的专科医联体模式。
二是数据库互联互用项目建设。以高危儿分级管理和转运为切入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与市儿童医院探索建立互联互通的高危儿三级管理网络平台,包括高危儿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全面(体格、神经系统、心理等)和全程(0-3岁)的生长发育监测信息,以及早期干预/康复信息等。通过数据平台,各级医疗机构能及时获知高危儿在网络内各级医疗机构随访情况,并根据生长发育监测结果,在第一时间启动转运机制,使高危儿能得到及时、全面的早期干预或康复治疗。
“3”指3个社区项目,即儿童家庭雾化适宜技术推广、高危儿规范化随访和早期综合干预、全科医生儿科技能专项培训。
一是儿童家庭雾化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由市儿童医院牵头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和设置要求,社区配置专科治疗药物、专用的雾化仪器设备等,前期选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由经过培训的家庭医生指导儿童家长,推广儿童家庭雾化适宜技术,争取2020年在全区铺开。
二是高危儿保健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妇幼保健院和市儿童医院联合开展“0-3岁高危儿分级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项目:儿童医院提供随访管理规范、评估和干预技术指导及培训,并共享高危儿健康宣教知识库及平台;早产及足月高危儿按出生危险因素和发育风险,在社区中心或区妇幼保健接受分级管理,体格和/或神经精神发育迟缓的高危儿,适时通过高危儿三级管理网络平台,转诊至儿童医院,接受进一步的随访和干预/治疗/康复。
三是全科医生儿科技能专项培训项目。藉儿童医院强大的培训师资力量,联合嘉定区中心医院、南翔医院、安亭医院、中医医院和全科医师培训中心,对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进行儿科适任能力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临床实习,第一期拟组织15人左右,培训后择期在社区门诊开展儿科常见病的诊疗。
三、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4月底前)
与市儿童医院沟通,研究制定儿联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做好再签约的准备工作。
(二)试点推进阶段(2017年5月-6月)
1.举行签约仪式,完成再签约,形成大联合体。同时成立西部儿科医联体理事会及办公室。下设中心办公室和区县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
2.以南翔医院作为试点,完成上海市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并开展儿联体互联网平台项目试点建设,探索制订医联体内专业人员合理激励的方案。
3.开展0-3岁高危儿分级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项目。
(三)扩大实施阶段(2017年7月-12月)
在南翔医院试点基础上,在其他区级医院推广,并启动儿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建设。
1.选择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与儿童医院探索建立互联互通的三级网络数据库。
2.选择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家庭雾化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3.完成第一批社区全科医师儿科适任能力培训任务。
4.完成区中心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
5.开展区级医疗机构儿科门诊、住院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界定工作,着手制定诊疗规范和转诊标准。
(四)全面建设阶段(2018年1月-2020年12月)
不断完善,总结经验,儿科医联体各建设任务在试点基础上进行全区推广。全面建成“上下联动、区域协同、资源共享”具有嘉定特色的儿科医联体长效发展模式。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在西部儿科医联体理事会领导下,根据儿科医联体建设总体部署与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小组细化制定相关推进方案,整合区内儿科资源,形成科学定位,推进各项具体工作。
(二)建立机制,加强协作
不断加强协作,完善各项措施,以信息化为支撑,完成组织机构建立、机制建设、人员培训等工作,在医联体内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建立医联体新机制。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儿科医联体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以提升辖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能级,保障辖区儿童健康,不断提高居民感受度及儿科医务人员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