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E0300000-2016-001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管局 | 发文日期: | 2016-01-13 |
名 称: |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市监办〔2016〕1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科室、所,大队、学会及所属事业单位:
现将《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6年1月13日
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基层工商、质监、食药监和物价检查完成“3+1”机构合并的特殊之年。5月28日之前,原各部门立足职能,保持工作不断不乱,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各条线业务工作得到稳步有序推进。5月28日,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揭牌成立。合并以来,全局上下紧紧把握当前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市级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构建“大安全、大质量、大市场”的市场监管体系为目标,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确保“四品一械”、特种、危化品等市场的安全,有效推进了目标聚合、队伍融合、业务整合,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理顺机制,转变思路,四项举措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1.统一思想认识。先后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中层副职以上干部会议,形成思想共识。各党支部全面开展专题学习、谈心、专题组织生活等“三个一”活动,营造团队氛围。过渡期间,广大干部能正确对待进退得失,主动搞好工作对接,体现了较强的大局观念、奉献精神和协作意识。
2.厘清工作职责。6月明确局班子成员分工,7月完成中层正副职干部安排,8月按照区三定方案要求,细化内容,明确《机关科室、综合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工作职责》。按照“精机关强基层”的原则,机关科室由原30个精简为20+1个,精简33%,其中业务科室15个,占比75%。另设综合执法大队1个,内设7个中队和1个综合科。并设基层派出机构15个,实现与行政区划一一对应。
3.合理配备人员。按照“向基层倾斜”、“人员交叉融合”原则,强化市场监管核心职能履行,合理分配科所队人员配置,增配优秀干部、业务骨干到一线业务部门和重点岗位;强化基层基础,近80%的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截至12月31日,全局干部职工人数总计796人。其中,正式编制数483人,实有人员458人;下属事业单位编制47人,非编聘用、食品检查员、协管员等291人。
4.强化基础保障。一是落实办公用房搬迁,局机关于6月底全部搬迁入驻,执法大队于7月31日正式挂牌运行,各市场所于8月全部完成队伍整合、实行一处办公,12月全面完成装修配套。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局“统一门户”办公系统顺利投入运行,实现三局网络互联互通。三是完善内务管理,出台并制发《行政制度汇编》,共梳理完成着装、值班、请假、安全、车辆管理、财务等17项规章制度。四是加强信息宣传,“统一门户”共计编发简报专报17期、简讯771篇,理论调研12篇,外宣媒体录用信息83篇。“嘉定市场监管”政务微博正式运行。五是加强应急值守,做到值班室电脑、电话、传真监控24小时不断人。
二、紧贴区情,服务大局,三个优化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一)优化政策服务,扶持重点产业发展
1.出台支持科创11条措施。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承载区的工作部署,在多方调研基础上,于8月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及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内容涵盖集中登记、推进“三证合一”、简化食品药械登记事项审批流程、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小微企业商标注册等11条措施。截至12月31日,有2856户新注册企业享受相关便利服务。沈华棣副区长给予批示肯定,嘉定门户网站作专题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活动。共走访企业309户,帮助企业解决涉及登记注册、商标培育、市场转型的难题260个。走访内容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信息公示、“三证合一”,逐步向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延伸。例如,对北特科技组建集团公司提供上门指导,帮助协调“京东一号”地址变更事宜,指导银河证券新郁路营业部健全合同格式条款、瀛汉司酒店等餐饮企业加强夏季食品安全管理,对尼普洛公司的许可、质量认证,对已然视力科技公司的新三板上市、年报公示信息抽查等问题给予释疑解答。沈华棣副区长、陆祖芳副区长先后在工作专报上批示表扬。
(二)优化窗口服务,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
1.全面落实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对内梳理流程、规范文书、开展培训,确保窗口干部迅速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对外主动与税务等部门加强协调对接。同时,充分利用滚动屏、宣传册、微信平台等载体加强宣传解读,扩大知晓面。
2.率先推行集中登记制度。以嘉定众创空间实施方案为承载,由全区35个经济小区各指定一个具有合法产权证明的场所作为集中登记地,全力扶持创业初期无实体办公条件且不涉及前置后置审批的创业创新主体发展。
3.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梳理整合登记、许可职能,开展窗口人员服务规范培训,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2015年,全区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9088户(企业16722户,个体工商户234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户)。截至12月31日,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76245户,同比增加8.16%,位列全市第三;注册资本(金)5722.29亿元,同比增加32.50%。2015年,全区共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3353份、食品生产许可证62份、餐饮服务许可证856份、药品经营许可证232份,累计注销相关许可690份。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186份、备案821件。2015年,全区共办理特种设备许可事项4800台次,发放使用登记证1051张。受理计量许可证18家,发放资格证书181张。受理代码证31449份,免费办理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代码证12份,验证653份。
(三)优化品牌服务,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1.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工作。牵头召开“质量强区”工作推进会,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增设4个副组长单位。加强成员单位联动协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落实2014-2015年度区县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开展质量精神口号征集活动,“承疁城古韵,创品质嘉定”作品被甄选为嘉定城市质量精神。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指导77项产品(服务)申报上海名牌,在全市率先开展名牌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合格率100%)。截至12月31日,全区共有上海名牌117项,上海市知名品牌示范区3个、创建示范区2个。成功推荐艾克森公司的“Accessen”牌板式换热器及机组获评“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50佳”,沪工阀门总经理杨猛获评“苏浙皖赣沪地区质量工作先进个人”。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获得上海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
3.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开展重点商标企业上门走访,指导72户企业新申报上海市著名商标,1件商标申请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组织拟申报第二十批上海市著名商标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详细解读最新申报标准,具体讲解材料制作规范,夯实工作基础。截至12月31日,全区共有注册商标55700件,上海市著名商标126件,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位居全市前列。
4.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示范试点项目创建,5个项目获批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试点。外冈蜡梅、驴妈妈旅游等7个项目高分通过市级验收。截至12月31日,共有291家企业标准自我声明974项;6项标准被列入市节能减排类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共举办培训班11期,900余人次受训;有9家企业13项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证书。
三、严守底线,严格执法,三个强化维护市场秩序安全有序
(一)强化重点领域专业监管
1.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加大生产环节监管力度。开展SOP培训,明确工作要求和监管频次。开展银杏提取物、调味面制品、冻肉、桶装水、保健酒配制酒等16个专项检查。累计检查企业868户次;收到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检报告1015份,合格率98.82%;接收食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报告27份,使用食品添加剂报告77份;开展不合格或问题食品后处理45件,完成率100%。二是加大经营环节监管力度。开展学校食堂、罂粟壳、河豚鱼、含铝添加剂、火锅底料等餐饮消费领域和节日市场、虫草类保健品、冬笋、冷加工甜点、冷库、奶粉等流通领域专项检查39个。通过指导、约谈方式引导“外卖超人”网络订餐平台加强自律,对抽查发现问题餐饮企业给予下线处理。截至12月31日,共检查餐饮经营户8575户次、流通经营户11047户次;完成常规抽检3028件,合格率92.54%;开展快速检测11762项次,不合格率2.59%。三是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召开全区落实食品安全属地责任推进会,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为契机,开展基层食品安全培训班、食品安全进课堂、知晓度问卷调查、媒体发布等多形式宣贯活动。推进视频联网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完成101家重点食品单位安装。继续在高风险重点单位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10月,迎接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督查,得到督查组好评。2015年,全区未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2.落实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监管。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425户次、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1528户次、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381户次。完成药品抽样812件、快检295件;化妆品抽样310件、快检234件;医疗器械抽样78件。二是开展专项治理。组织开展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零售药店和小型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安全、面膜类化妆品、医疗器械综合治理、C级生产企业、彩瞳、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避孕套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等专项检查10余次。三是夯实基础管理。与区商务委联合发布《嘉定区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布点规划通报》,对辖区内零售药店开办提出指导性意见。实施GSP专项检查19户次,GSP认证23家。完成国产非特化妆品备案初审8933件、监督检查5696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985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71份。2015年,全区未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
3.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区现有在用特种设备41745台,压力管道450余公里,气瓶60余万只,总量位列全市第四。截至12月31日,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786户,特种设备42100余台件,发现消除各类特种设备隐患512起,开具特种设备监察指令书106份。先后开展重点监控单位和重点监控设备检查、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专项检查、涉危化学品与易燃易爆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液氨使用单位专项整治、电梯维保单位评价、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市政府实事工程等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49台老旧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
4.落实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启动危险化学品及危包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对区内23家危化及危包生产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并接受市质监局专项重点督查,获得肯定。完成25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开展消防类强制认证产品、聚乙烯、儿童用品、有机产品、机动车安检机构等专项整治。加强3C认证企业监管,重点对电线电缆、电力柜等生产企业开展质量抽查。加强移动监管系统运用,覆盖全部15个市场所。做客嘉定人民广播电台调频100.3“民生热线”直播节目,就有机产品监督和检验机构监管开展宣传。
(二)强化市场秩序综合监管
1.执法办案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推进行政执法规程一体化。先后出台《行政处罚程序若干规定》、《案件审批规则》和《通用执法文书》,完成对原执法机关分散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关程序、文书的梳理归并。二是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行为。不断加大反不正当、商业贿赂、商标侵权、违法广告、非法传销等执法力度。累计办结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1023件(工商491件,质监73件,食药监447件,物价12件),累计罚没款1527.12万元。三是建立第三方法律顾问制度,聘请2名律师,从第三方视角对注册许可、日常监管、综合整治、违法案件查处、投诉举报处理等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有效规范行政行为。四是妥善回应公众诉求。共完成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应诉、答辩38件,受理行政处罚案件复核申请6件、听证申请1件。共办理依申请公开件53件,接收人民来信来访413件,领导阅批率、按时办结率均达100%。
2.网络市场监管平稳有序。一是推进工作标准化,继续推行统一线索分派机制,共分派各类线索289件,立案83件,案件发现率29%。二是开展证据的远程固定,大力推广网页证据远程固定软件运用,固定网页证据280个。三是继续推进网上亮照工作,做到网络经济户口底数清。全区共有各类网络经营主体15514户,网页22458个。加强对平台交易类及平台类企业监管,建立完善仓储、物流及网站服务器信息。截至12月31日,共查办网络案件83件,罚没款100.4万元。查办“国美在线”系列虚假宣传案件形成效应,并积极指导“国美在线”成立广告审查和管理部门,规范广告发布行为。
3.商标广告监管执法有力有效。继续开展双打工作,加强商标侵权易发风险点监管,组织开展保护“赣南脐橙及图”地理标志、2015红盾网剑、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等多项专项行动。累计查处商标违法案件64件,罚没款69.96万元,没收侵权商品11188件。以9月1日新《广告法》实施为契机,通过集中培训、送法进企业、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开展培训宣传活动。同时,集中开展广告专项巡查行动,发现并处置违反新《广告法》新增禁止性规定的广告23起。截止12月31日,共查处广告违法案件139件、罚没款166.65万元。
(三)强化社会治理职能发挥
1.消费维权机制逐步统一完善。一是统一投诉举报处理规范。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框架,全面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12315、12331、12358、12365等热线功能,出台《申(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工作规定》,统一投诉举报接单和受理主体、受理处理时限、审批流程、法律文书、时间节点和考核机制,实现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截至12月31日,累计受理消费者申(投)诉、举报7219件,妥善处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办件2218件。二是重点开展特许经营行业专项整治。加强对主要路段沿街商铺的店招、店堂告示、特许经营合同以及预付消费协议内容等开展集中检查,督促经营者加强自律,自觉履行销售责任和义务,向22户商户制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2.信息公示工作全面有序推进。一是顺利完成2013、2014年度年报公示工作。走访投资服务中心等部门,协调解决法人“一证通”办理难题;开展国有企业专场培训、为上市公司、优质企业提供现场指导;开展集中培训,依托新媒体宣传扩大知晓度。两年度的企业年报公示率均保持95%以上,名列全市第二。二是首次开展企业信息公示抽查工作。通过随机摇号产生的方式,先后开展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抽查、出资情况公示抽查和年报公示信息抽查,涉及企业6378户,占全区企业数5%。试点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抽查机制,委托10家会计师事务所对1862户企业进行专项审计。陆祖芳副区长在工作专报上批示肯定。三是认真做好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截至12月31日,全区共有24908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5126户企业移出异常名录,体现了信用联合惩戒作用。
3.民生计量工作持续有力推进。一是指导江桥镇完成“诚信计量示范社区”创建验收,组织对75家参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活动,集贸市场、超市卖场、医疗机构、眼镜店、餐饮业及加油站6大行业320家商业服务业单位积极参与。三是开展超市卖场预包装商品净含量、眼镜制配企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保“两节”联合执法等民生重要领域的计量监督检查。四是开展工业计量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颁发《计量合格确认证书》15张。组织对5家区域内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审查。
4.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协同合力。借力村居社会管理工作,牵头推进无证无照综合治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无证无照经营进一步完善备案纳管措施,对存在食品、消防安全隐患的无证无照经营加大整治力度。如集中取缔安亭原梦幻乐园地块33户无证无照经营户,消除安全隐患。截至12月31日,共查处取缔无照经营331户,疏导办照72户,促使停业53户。联合区劳动等部门开展“黑中介”等检查。联合区经委等部门,指导各市场开展“诚信市场”创建活动,严格禽流感防控等管理。联合农委等部门开展红盾护农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汽修、药品、养老机构及景区门票专项检查。同时,积极参与整治群租、违法建筑和无序设摊等辖区重点社会治理工作。
四、转变作风,提升素质,四个加强打造廉洁高效干部队伍
1.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管理干部队伍。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先后开展领导班子、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5次,讲党课活动13次;开展“纪念抗战70周年”、“核心价值观大讨论”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副区长陆祖芳专程督导并给予高度肯定。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共查摆局领导班子“不严不实”问题16条,处级党员干部个人“不严不实”问题220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将我局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作为上下联动项目上报区委组织部,通过部门联动,探索解决途径。
2.加强基层党建,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架构,新成立1个党总支、6个机关党支部、20个基层党支部,首次采取“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产生党(总)支部书记27人,选举产生支部委员88人。二是召开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明确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工作定位,规范“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有效促进队伍融合。三是制定《党员手册》党员积分制和年检评议工作规定、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意见、所(队)工作平台使用操作办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等制度。
3.加强廉政、作风建设,树立良好队伍形象。一是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建立局纪委班子,协助党委抓党风廉政和思想作风建设。二是整合规范廉政建设制度。先后制定《廉政谈话制度》、《党员干部和执法人员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三是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实施集体廉政谈话。四是持续深入执行“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办公用房使用、公务接待管理、执法执勤用车管理等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五是严抓队伍风纪。建立政风督查工作组,不定期对着装风纪、劳动纪律、环境卫生等开展督查,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4.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发挥中层干部带头作用,出台《科级干部日常管理实施办法》,推动从严管理干部常态化。二是开展全员培训。制定《培训安排表》,统筹调配培训周期;落实跟踪制度,加强总结反馈;通过实时视频、现场指导、跟班培训、实务带教等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培训实效。共开展集中培训25次,超1500人次参加培训。三是强化典型引领。研究制定所队“每月之星”以及局“每季之星”评比活动方案,形成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