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C1301000-2020-070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0-12-31 |
名 称: |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 ||
文 号: | 嘉教〔2020〕80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及直属单位:
现将《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2021年工作。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0年12月31日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区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要求,深化“文化铸魂,科技提升”教育综合改革特色,全年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总体实现,本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1.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贯彻落实区教育大会精神,制定实施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等10项配套办法。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构建“1+6”规划体系,即1份总规划和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教育基础建设、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教育信息化6份行动计划,梳理形成“十四五”重点专项。研究规划嘉定新城教育发展,聚焦人文教化、融合创新,确定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和品质提升重点举措。参加第十七届上海教育博览会“面向未来的教育现代化”线上教育展,点赞量超过6万多人次,第五次蝉联“十佳人气展台”,品质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新开办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新城实验幼儿园崇教路分园、安亭新镇第一幼儿园、武宁路实验小学和城中路小学东校区,新启用校舍4所。深化多元办学,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教育战略合作、筹办学校、共建基础教育集团。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稳步推进,全覆盖走访督导8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配置”七项综合评估达标率较高。学校集群发展提质增效,启动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试点改革,推进新一轮“市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新优质联盟建设等,实施学校集群发展增值评估。
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制定本区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分学段召开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座谈会,从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品质、成长增值五大方面,初步构建教育质量监测核心指标体系,细化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年度观测点。指导各校对照指标体系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办学绩效评估。试点开展中小学英语听说模拟测试,规范完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录入工作。
4.常态化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把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务,分析研判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形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强化校园疫情防控管理,有序推进分批返校复学,编发嘉定教育信息疫情防控、春季复学保障专刊,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制定实施区级方案,指导学校落实“一校一方案”。主动适应在线教育新形势,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新范式,录制市级网课744节、区“双师云课堂”442节,征集在线教学优质资源946节。
5.跨区域教育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深化“沪苏浙鲁”教育联盟建设,加强与温州、昆山、太仓交流,开展新一轮长三角名校长联合培训工作,入选学员3人、基地3个。对口支援青海久治、云南楚雄、云南德钦等地教育发展,开展线上“云帮扶”,选派10名优秀教师前往支教,安排楚雄、德钦110名校级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嘉定跟岗实训。
二、立德树人任务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养融合发展
1.德育一体化建设载体丰富。加强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展示。深化幸福课程研究,制定五年推进行动方案,完成88所项目校校本化实施调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制定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深化班主任工作坊研修。评选表彰“爱嘉学子”,4名学生获市级奖项、110名学生获区级奖项,在“上海嘉定APP ”开设爱嘉学子频道,扩大德育工作影响力。
2.科创教育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完善阵地建设,青少年科创集散地开发线上课程56门,首日点击量超过4万人次,惠及48所学校、1.2万余名学生,举办AI暑期学生夏令营7期,C919模拟驾驶舱成为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打造人工智能专业团队,举办第二届青少年科创教育研讨会,开展嘉定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培训,培养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小院士,输送小研究员35名、优秀创新项目70项。学生竞赛获奖率、含金量实现双提升,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级奖项337项;未来工程师大赛获市级奖项44个;8个项目入围第八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2人获评市“明日科技之星”、4人获提名。
3.艺体教育蓬勃发展。完成高中体育特色“一条龙”布局,12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体育运动特色示范校,1名学生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举办第五届文艺嘉年华专场展示、校园戏剧联盟专题分享会等,全年以线上线下交互模式开展区级以上艺术教育活动68场,参与学生近4万人次。
4.劳动教育全面加强。制定实施《嘉定区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社会实践制度。承担市级亲子家务劳动养成日志小学段研发任务,开展学生农村社会实践基地主题教育活动,全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增至118家,布点中小幼劳动教育基地50家。
5.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有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有力,获评首批全国近视防控适宜技术示范区。实施学生体育素养测评,试点开展健康生活项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评选第二批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5所,启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启良中学分中心,开展考前心理辅导15场,服务学生近3000人次,完成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嘉家行动”,创建市家庭教育示范校14所,构建区级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资源库,举办讲座31场。
三、品质教育内涵全面升级,质量提升路径更加清晰
1.教育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放管服”改革,教育领域接入“一网通办”事项154项(含业务情形),“互联网+监管”体系逐步健全,依法行政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法治水平明显提升,分批次、序列化推进依法治校创建,共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75所、标准校114所,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达到依法治校基本要求,学校依法办学能力和师生法治素养显著提升,逐步形成区域教育法治特色。教育督导效能持续优化,推进第六轮中小学教育综合督导,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招生工作、学生心理防护、“四史”学习教育等专项督导,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完善“一依据两限定”绩效评估体系,有序完成2020年学校绩效评估工作。财务管理科学规范,完成年度预决算与年报审计工作,开展疫情防控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
2.课程与教学改革稳步推进。落实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探索建立适合学生创新潜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支持系统,加快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完成12所市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中期评估,初中校长共同体研修主题更加聚焦,开展初中作业设计和命题研究,组建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统编教材研究工作室。实施小学“学习品质”提升行动,开展品质课堂、综合课程、学习评价三大重点项目研究。启动学前教育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强幼小衔接、队伍建设、教育科研、保教合作、质量监测、家园共育等工作。成功列入全市第一轮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实验区,6所学校成为市实验校。研究制定区域学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全学段课程教学调研,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3.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优化。推进教师招聘改革,2020年共招录公办教师654人。健全师德师风长效建设机制,实施师德师风提升行动,举办嘉定区庆祝第36届教师节主题活动。优化教育人才服务,发布引进优秀教师一次性补贴、优秀教师人才奖等实施办法。培养高端优秀校长教师,新增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9人,评选优秀教师751人,实施后备干部序列化培养,优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布点中小幼干训基地3家,形成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实证调研成果。探索区域教研多样化供给,构建区级、校级、教师自培“三级”研修模式,开发暑期培训课程24门,共10436人参培,开展各类线上培训159场,其中中学46场、小学66场、幼儿园47场。启动师资配备改革,244名教师参与流动,2名正高级教师流动到区内初中强校工程学校和乡村学校,10余名成熟型教师流入新开办学校。
4.品质教育研究项目深入推进。举办第四届品质教育学术节,开展三大板块23个专场活动,促进教研升维。探索基于学科的中小幼课程综合化教学,完善科创“擎”课程、K12工程学课程、慧雅阅读课程、学前“大视野”课程等区域精品课程,举办“基于区域特色的综合课程创造力的实践与研究”跨区域项目研讨。启动第二轮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研究,在第二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全国案例征集评选中,获优秀组织地区奖,80篇优秀案例获奖,占全市获奖数的三分之一。在市中小学优秀单元作业、试卷案例征集评选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16名教师在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中获奖,立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个、市级课题6个。
5.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大众工业学校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工作,关停文秘专业,拟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启动新型五年制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评估。建立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手培养基地2个,原型制作项目、工业机械项目和机电一体化项目获全市第一,代表上海参加全国选拔赛。
6.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筑牢用好。把准全媒体背景下受众认知特点,创新传播形式与内容,不断扩大主流文化传播阵地。加强与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中国教育报等专业报刊的联系与合作,为讲好嘉定教育故事、树立品质教育形象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用好“一网双微”平台,“嘉定教育”微信公众号全年推出微信457条,阅读量超过130万次。针对重大风险领域、重点对象,主动加强形势预判、风险评估、舆论引导,坚决防止突发事件引发重大舆情。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规范教师网络行为,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四、教育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1.大调研大走访长效推进。坚持“开门大调研”,把实施常态调研工作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立项年度调研课题9个,采取走访、座谈以及联合调研等形式,共开展调研609次,调研对象638个。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校、群众、企业等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和事关全局发展的复杂重大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出台加强突发事件及舆情应对、规范3岁以下托育机构管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具体行动。
2.招生考试稳慎有序。招生工作总体平稳,义务教育阶段,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小学入学新生13390人,比2019年增加738人;初中入学新生8125人,比2019年增加294人,义务教育入学需求基本可以满足。学前教育阶段,通过扩班级、增班额、协调周边街镇提供学额等方式,加大内部挖潜,化解入学矛盾,小班入学新生14753人。中、高考工作安全有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完善考试组织工作方案,推进理化实验室、英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建设,为289个中考考场安装空调设备。
3.“3个3”服务落地有效。深入推进托幼一体化,新增普惠性托育点10个,实现街镇全覆盖,18所幼儿园开设托班30个、入托幼儿478人,指导14家托育机构依法开展托育服务,研究制定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大力发展普惠、安全、优质的托育服务。优化幼儿园资源供给,1所幼儿园争创市示范性幼儿园,3所幼儿园争创市一级园,3所幼儿园参加市一级园复验,另有3所民办园参加分等定级评估,办园质量整体提升。小学生下午3时30分校内课后服务覆盖全区100%公办小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主体和内容更加多元。持续推进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残疾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服务。
4.终身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扶持建设居村委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24个,“环城水岸”成功申报市级人文行走主题学习线路。举办第十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季,完成3所成人学校内涵建设评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立项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个、市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1个,建成市级学习型乡村2个,2所学校获评市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1人获评全国百姓学习之星。
5.教育培训市场监管有力。制定本区教育培训市场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对区内所有有证培训机构开展全覆盖督查和随机抽查,有序推进教育培训机构恢复线下服务工作。实施风险评估,健全培训市场综合治理体系,整治违法违规机构65家。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落实动态跟踪、市场监控、失信惩戒,促进教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