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C1309000-2020-049 | 主题分类: | 区政府委办局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2020-05-22 |
名 称: |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对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第6-6-04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
文 号: | 嘉教办〔2020〕65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金一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并综合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家庭问题的缩影,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引导、培育其健康心理,不仅事关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也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健康教育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
一、学校对家长开展宣教和实践指导
借助区本课程《学生幸福课程》的深入推进,以“家校协同教育建设项目”的研究为抓手,精心策划家长学校计划,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家校协同教育制度,运用家长资源,探索家长参与课程实施的方法;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对接与延伸。以“社会资源协同开发机制项目”为抓手,开发和利用相应的社会资源,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与合作方式,研究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教育价值,关注每个孩子在实践中的体验感悟和收获。
二、联合开发网络教育学习平台
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学校特点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一是紧跟时代步伐,建设网络课程《音频百问百答》。聚焦现阶段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约稿一线指导者,以100字推荐语+5分钟音频的方式,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具体问题,通过微信推送的方式分享给家长,做到课程有效化。二是顺应学生家长需求,建设线下特色课程《家长幸福学堂》。针对中心来访面询的学生和家长的共性问题,结合《学生幸福课程》实施,邀请专家、教师开设不同主题的个性化家长指导课程,区教育局与区心理中心配合,开发分别面向家长和学生的“一个主题两堂课”,全区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预约上课。三是拓宽课程覆盖面,与第三方合作,通过政府采购为全区每一个在籍学生家长提供《家长慕课》线上全套课程,实现随时随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三、在社区设立家长学校
近年来,区教育局以市级委托项目《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子项目《探索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标准建设》为抓手,致力于服务家长,解家长之忧。2010年起,与区卫生健康委、区科委、区检察院等协调合作,通过“快乐女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花季护航五年行动计划”项目、“青春健康”项目、“亲职讲堂”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直播课等,整合专业资源,协商解决学生发展成长中亟需的性生理、青春期发展、心理发展等问题。同时与社区合作开展专题讲座、知识宣传、团体辅导等教育活动,树立协同育人的理念,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除学生心理发展的阻碍。
四、配合援助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成立,坚持普及教育与专业服务相结合,通过热线电话、一对一面询、公益讲座和课程等多个途径,为全区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梳理心理辅导对象求助的主要问题,面向小、初、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分别开设“情商加油站”、“对话青春期”和“预见幸福蓝图”三大学生公益课程,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工具进行线上推送报名和线下授课。
2017年,区卫生健康委开通嘉定区心理援助热线,为社会公众提供热线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并作为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线的辅助热线,也对全区青少年和家庭开放,咨询解答关于亲子沟通、家庭教育、情绪管理、青春期成长等方面的困惑。针对未成年人需求,与教育部门合作推广心理援助热线,适时提供教育政策、学校服务指南等相关讯息,实现热线资源的互通和互动。以“互联网+”为内核的多媒介宣传,制作心理健康墙报、折页、手册等宣传媒介,依托“区精卫中心”“上海嘉定”“健康嘉定”等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紧紧围绕“世界卫生日”等节点,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组织专业力量深入中小学校,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讲座、团体心理治疗、亲子活动等教育活动,并结合精神和心理卫生特殊节日,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灵。
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嘉定教育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0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