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机关各科室,学校: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嘉定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契机,以“雷锋精神齐弘扬,快乐暑期我践行”为主线,结合新区实际,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引导新区未成年人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有益、愉快”的假期,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工作主题
雷锋精神齐弘扬 快乐暑期我践行
二、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雷锋精神齐弘扬,快乐暑期我践行”主题,根据嘉定区未成年人暑期工作要求,结合新区实际,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中小学生暑期生活,在教育活动中提升道德认知,增强道德体验,锻炼综合素质,做到知行统一。
(一)“传承雷锋精神,培养良好品德”活动
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新区结合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紧紧围绕嘉定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目标,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培养良好品德”系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走进社会,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在体验感悟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组织开展“传统美德人人颂”活动
结合区关工委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讲师团及社区“五老”人员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喜迎十八大为主题,以辖区青少年和新区关工委老同志为活动对象,以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为主要内容,采用各种方式在各村、社区广泛开展“传统美德人人颂”讲、读、写活动,让学生在传统美德故事中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明辨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的能力,争做讲文明有道德的小公民。每个暑期活动站至少要选送1篇优秀作品于8月25日前交新区暑期办。
2、组织开展“学习雷锋”教育活动
以社区和学校为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雷锋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微博故事征集、影视作品欣赏、第八届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2012‘绿色悦读’暑期青少年读书”、“传承雷锋精神 做有道德的人”优秀童谣展演比赛、“听讲雷锋故事,寻找雷锋榜样,争做雷锋学生”活动等,在活动中引导未成年人了解雷锋先进事迹,体悟、传承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3、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
各村、社区和学校要结合“学雷锋 我践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组织青少年开展“手拉手,关爱他人”行动,走进敬老院、“阳光之家”开展敬老爱老和“阳光微笑”助残公益活动,牵手帮助身边困难的小伙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社会公共场所等好人好事活动,共同度过快乐假期生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奉献爱心,合作互助的精神,树立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身体力行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并认真收集老少牵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先人后己、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等好人好事典型,撰写典型事迹材料,参加区关工委百件好人好事征集评选,每个暑期活动站至少要选送1篇于8月25日前交新区暑期办。
4、开展“文明创建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
以村、社区和学校为单位,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组织好学生雏鹰假日小队、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一是深入社区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让自己的家园更洁净更美丽;二是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生活”、“文明言行”劝序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三是深入开展“绿箱子”进社区环保公益活动,积极参与节约、低碳生活实践,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关心环境,爱护环境。
5、开展好“学会感恩,争做好孩子”活动
各单位要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争做小主人”系列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制订假期计划,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关心父母及长辈,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感恩。
各村、居委在学校选派教师指导下,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提供场所、材料及一定的费用,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展示学生招待、厨艺、服务等方面的才能,学会团结合作完成任务。
各村、居委要把辖区内农民工子女的暑期生活纳入本单位暑期工作;要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特殊家庭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暑期前做好排摸工作,并落实举措做好暑期关爱工作,从身心、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的暑期生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学校要做好特殊学生的家访工作。
(二)“感受文化魅力,提升创新素养”活动
1、开展文化探寻活动
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嘉定乡土文化和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知嘉定、爱嘉定、兴嘉定的文化认同感和乡土归属感,以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寻访、调查等形式,开展“走进文博之旅”活动、“我爱我家,文化之旅”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教育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以及相关单位要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离退休老同志的文化特长,开设书法、绘画、剪纸、器乐、戏剧等音乐、艺术、人文暑期兴趣班,指导帮助学生习得传统技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文体、技能培训和诵读活动,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
2、开展经典诵读和阅读活动
各村、社区和学校要利用暑期积极推进“中华经典”诵读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组织学生人人积极参加“阅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2012年嘉定终身学习网上(www.jdlll.ijd.cn)读书活动,实名注册并网上发表200字—500字的阅读感言,让优秀经典文化陪伴学生成长。通过亲子、老少齐“读、诵、唱、讲、画、演”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在诵读中获得文化的熏陶和修养,更好地笃学、明志、立德、修身、做人,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区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文化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接受先进、健康的文化知识。深入推进“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活动,组织学生积极观摩经典影片。
3、开展创新素养体验活动
各村、社区和机关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集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和体验活动,通过科技讲座、夏令营、青少年科学院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素养。组织中学生结合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围绕低碳生活、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生态、保护水资源等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小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暑期生活的质量。
新区妇联要结合《百万家庭低碳行》项目的社会宣传、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大家在愉悦的活动中知晓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社区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精心设计具有时代气息和创造活力的特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社情民意,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打造绿色生活,促进健康成长”活动
1、开展“阳光体育,快乐参与”活动
各单位要把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作为暑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假期走出家门,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村、社区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开展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次嘉定区体育大联赛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学校、社区要继续开放各种文体设施和场馆,健全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组织机制和管理工作制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营造“阳光体育”的浓郁氛围。
2、开展“关爱生命,健康成长”活动
各村、社区和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暑期生活的“第一课”, 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暑期生活,认真组织开展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防触电、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煤气)中毒、防火安全教育;并把安全知识普及和防灾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培训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防灾自护网上知识竞赛。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特别要加强学生溺水防范、出行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要通过印发《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履行监护人责任。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新区司法所要充分利用嘉定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资源,组织开展 “青少年法治主题游”活动,开展“小法官网上行”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要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禁毒科普教育馆,要在7月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一次上海市第六届网上禁毒知识竞赛活动,掀起禁毒教育网上行的高潮,增强学生防范毒品的意识;整合资源在学生中开展反对邪教的警示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拒邪反邪意识。学校、家庭、社区要共同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暑期帮教指导工作,有效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社区特别要关注中考、高考失意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通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资源,及时提供预防和干预,教育与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重整学习信心。要关注和重视留守儿童、特殊家庭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暑期前做好排摸工作,并落实举措做好暑期关爱工作,从身心、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学校要做好特殊学生的家访工作。
4、开展“阳光网络,伴我成长”活动
各村、社区、学校以及相关部门要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文明,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宣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开放社区东方信息苑的资源,运用网络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辅导,精心设计适宜学生参加的网络活动;组织广大中小学、家长积极参与网上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进入社会“网吧”、娱乐场所和游戏机房,不浏览不健康网页,不买、不看、不传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口袋书”和盗版光碟,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健全暑期工作机制
1、建立领导管理机制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暑期工作,按照“统筹协调、全面安排、分工负责、共同落实”的要求,建立暑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暑期工作管理网络,健全暑期工作管理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做到计划落实、组织落实、管理落实、经费落实、活动落实。
要坚持“社区活动全覆盖、载体建设多样化、管理服务属地化”的原则,周密部署,精心构思,创新设计,开展覆盖面广、吸引力强,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项目,努力打造暑期特色工作。
各村、社区和学校要以《告家长信》的形式告知家长暑期工作内容和要求,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明确家长在暑期期间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切实履行教育管理和安全监管责任。坚持学生社区报到制度,各村、居委要详细掌握辖区内学生数量,填写好中小学生信息,认真做好学生参与暑期活动记录,通过上门或电话联系等方式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利用返校等时间加强对学生参与暑期活动情况表的检查。
新区暑期办将不定期指导、检查、督促各村居委、学校的暑期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工作交流制度,及时沟通工作,务求暑期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继续实施考核制度,对暑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2、完善工作者队伍
各村、居委暑期活动站要落实专人负责,聘请好2位辅导老师;各学校要指派教师参与暑期活动站各项工作,每个活动站配备2名指导教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进社区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建立教师进社区暑期工作指导记录制度,日常督查制度和工作评估考核制度。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家长志愿者、“五老”人员和各级关工委的作用,满足学生暑期生活多元化需求;要积极探索以村民小组及楼组为单位的学生暑期活动,充分发挥家长作用,引导广大家长参与暑期活动指导,扩大学生活动参与面,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建暑期教育环境。
(二)多方联动,统筹协调,优化暑期工作环境
1、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工商、文广、公安、综治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净化未成年人的社会环境,制定暑期社会娱乐场所整治方案,加强新区游艺机房、网吧的监督管理,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坚决取缔“黑网吧”。各社区、学校要主动了解和监督本辖区内的网络、游戏机等文化市场的运营环境,发现问题及时举报;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以有效遏制和降低各类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率,夯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基础。
2、实行各类资源共享
做好社区、学校各类公益性文体活动设施、场馆资源的免费开放和服务工作,公开开放时间和内容;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阵地优势、场地优势,开设兴趣班等,满足学生多元的需求。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资源开放工作记录本,加强资源的安全检查,形成全面覆盖的育人网络,进一步提高社区和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各单位于6月28日前将资源开放情况表电子版发到新区暑期办。
3、创设安全活动环境
各单位、中小学校要形成共同参与、各司其责的安全防范工作体系,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校外安全工作。
各单位要关注环境安全、饮食安全、场地安全和心理安全,健全和完善暑期活动期间和返校期间突发事件紧急预案,预防事故发生。各村居委要在江(河)边、水塘边等危险地点设立安全警示牌,为学生创设健康安全的暑期工作环境,确保“两率”为零。各暑期活动站要建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和上报机制,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新区未保办。
(三)多元载体,加强宣传,体现暑期工作成效
各单位要及时通过书面及网络等媒介,报道暑期工作进展,总结活动经验,宣传活动效果。新区菊园报、网站等媒体要加大对暑期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推介暑期特色项目、活动亮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各单位要确立一名暑期信息员,由政务网及时向新区暑期办、文明办提供暑期工作信息。信息报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并配有1-2张活动现场照片。
除上述活动外,各学校还应积极完成区教育局布置的暑期活动任务。
各单位要根据新区暑期工作要求,认真制订好暑期工作计划,6月30日前将书面或电子稿交新区暑期办。
嘉定区菊园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