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社区居委会:
2013年,是嘉定镇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根据市、区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街道实际,现就做好2013年社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立足文化名城,联动嘉定新城,共建魅力古城”的发展主题,以“创新管理、激发活力、改善民生”为主线,进一步夯实居民自治基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工作水平,为街道统筹和加快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自治化进程不断加快
全面推广“居民的事情居民自己办,社区的事社区成员共同办”的桃园自治模式,建立6个居民自治工作示范社区;深化七大专业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议事、协调功能;推进17个社区监督委员会建设,强化民主权力运行监督。
(二)品牌化引领不断加强
加强“睦邻点”建设,力争至年底总数达到280个;以公益项目的形式,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实施“睦邻会所”各项职能;将“睦邻点”切实纳入居民自治体系,鼓励“睦邻点”以集体与理性行动的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社区居民自治活动。
(三)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展
深入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薪酬待遇、财务审计等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加快行政管理职能剥离,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着力推进桃园、丽景两个邻里中心以及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三、具体举措
(一)以“扩大参与、激发活力”为核心,全面推动社区居民自治
1、抓示范带动,扩大自治范围。全面总结提炼桃园居民自治工作经验和基本做法,通过专家研讨、多方论证,形成“层级扁平、关系明晰、运行高效、载体丰富”的工作模式,使其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长的时期内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成为街道创新社会管理的又一闪亮品牌。认真选取6个社区居委会先行先试,并在总结经验得失,进而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年内在其余社区全面铺开,将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提到新的高度。
2、抓载体搭建,拓宽参与渠道。重点抓好各社区七大专业委会及民主监督委员会建设,指导、督促做好建章立制、日常运行等工作,切实发挥专业委员会及社区监督委员会操作、协调、监督的功能。指导、鼓励各社区通过“睦邻点”、“居民议事厅”等多种载体,纳民言、聚民智,不断落实和拓宽民主渠道,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要着力推动居民自治力量的梯队建设,搭建适合青年人、满足青年人需求的社区自治载体与平台,动员和吸引更多年轻人关心社区、关注民意、参与社区的管理与建设。
3、抓制度建设,促进长效发展。推进《居民自治章程》、《居民会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及《居民公约》“四项基本制度”的程序、内容、运作三规范,并完善社区综合管理制度,实现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切实抓好社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落实,引导居委会用自治方法协调处理社区各类矛盾和事务。
(二)以“丰富内涵、增强覆盖”为重点,深入推进“睦邻点”建设
1、拓展宣传载体。立足“睦邻文化节”和“孔子文化节”两大宣传展示平台,通过开展常规化、常态化的群文活动,积极弘扬睦邻文化。积极推进“睦邻空间”、“睦邻广场”以及“睦邻课堂”建设,做好选址和挂牌工作,为睦邻活动提供更多的空间选择。同时,开辟“睦邻之声”、“睦邻专栏”等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与引导,为“睦邻点”及睦邻文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优化管理模式。在“睦邻点、睦邻沙龙、睦邻会所”三级枢纽式管理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睦邻会所章程,以及睦邻沙龙、睦邻点的议事、管理制度,逐步纳入居民自治体系,促进实效化、长效化、规范化发展。积极试点社会化管理模式,将睦邻会所注册成为社会组织,争取市、区公益项目资金,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睦邻会所承接,使之从原先松散型管理,向专业型、社会化方面转变。
3、强化人才保障。建立与完善社区“精英”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储备的良性机制,努力形成适应不同年龄结构、文化背景与人群需求的社区领袖的人才梯队。强化精神激励,通过表彰、弘扬在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中涌现出的“睦邻点”及其负责人的先进典型,以示范、激励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睦邻点”及社区建设,今年计划推出“最美睦邻人”评选等一系列的活动。强化业务指导,通过加强团队管理、人际沟通、活动设计等业务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不断引导“睦邻点”朝着健康、有序、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以“提升水平、便民惠民”为根本,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布局。围绕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工作要求,借助“新老城联动”效应,通过产权置换、内部调整、提案呼吁等多种途径,积极争取区内服务设施及服务资源,不断优化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年内,推进桃园家园中心功能调整及一站式服务点建设,努力实现全区示范;扎实做好丽景邻里中心筹建工作,认真开展市民需求调查,因地制宜地优化方案,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品牌加盟等形式,丰富并完善中心服务功能,着力构建“一网一线一中心”(生活服务网、生活服务热线、邻里中心)的便民服务新模式。
2、进一步推动品牌窗口建设。着力推进嘉定区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运行,完善与各职能部门及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协调联动机制,发挥其人员培训、组织孵化、社会服务的功能。侧重于协助街道司法、信访及维稳部门着力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充分利用工作室资源,通过专家坐堂、预约咨询等方式,给予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及信息支持,促进各类疑难问题的妥善解决,使其成为调解骨干的集中培训点、社会稳定的工作示范点以及疑难问题的特需化解点。
3、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加大社会组织舆论宣传,借助全区首家民非机构——街道夕阳红俱乐部成立10周年之际,举办系列展示、服务等活动,展示社会组织建设成果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提高社会对社会组织的认同度。加强社会组织财会、服务等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范化、科学发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配合区民政局落实社会组织孵化园建设,助推街道社会组织的孕育与发展。
(四)以“创新机制,改善民生”为要求,着力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1、创新机制,进一步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年内,积极试行补贴资金归口下拨、工作考核归并实施、维修基金续筹归集等工作,推进物业管理机制创新,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2、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业主自治能力。围绕“自治管理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政策法规”等内容,采取集中轮训、分片交流、个别辅导等方式,加强业委会成员的业务培训。认真指导16个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公约的制定工作,规范业委会日常议事制度、联系业主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业委会自律和服务功能。
3、强化整改,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化解。认真组织开展物业管理评议,对评议中发现的问题能整改的,督促物业公司立即整改;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社区共商共议,及时提出整改方案,逐步落实整改措施。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职能,实现物业矛盾纠纷“第一线发现、第一线调处、第一线化解”。
(五)以“专业培训、岗位锻炼”为抓手,着力提高社工整体素质
积极推动社工的职业化、专业化,支持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逐步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和持证上岗制。灵活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和组织社工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针对性强、适应性强的教育培训。积极探索试行校地合作模式,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力度,助推社工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社工能力素质的有效提升。加强社工培养、选拔力度,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大育优、选优、推优的力度,不断拓展优秀社工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社工队伍稳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嘉定镇街道办事处
二○一三年三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