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社区(村)、企事业单位,机关各科室(中心):
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街道社区工作将按照“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的总方针,以创新社区管理为动力、以提升社区服务为根本、以加强社区保障为基础,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一、深化民主建设,搭建社区共治平台
1.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坚持居务公开“四规范”(规范公开监督、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形式、规范公开时间),抓好“三个议”(重大资金使用及重要工程遵循社区党总支提议、社区“两委”班子商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民主程序),做好“两公示”(决议结果公示、实施结果公示)。推进居民自治章程、居民会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居民公约“四项基本制度”的程序、内容、运作“三规范”。继续深化居委会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居委会工作的规范化、自治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引导居委会用自治方法协调处理社区各类矛盾和事务。不断深化“信息直通车”工作,积极探索社区民主建设模式,创新社区居民自治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听民声、集民智、述民意,不断增强居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社区居民信息系统,确保社区基本数据及时有效。
2.加强社区品牌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自治家园、“一居一品”项目创建工作,及时指导完善、抓好评估总结、提炼经验亮点。继续开展“邻里节”系列活动,开展“邻里淘宝”、“感动新成”等主题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社区团队积极参与,通过自治筑牢社区交流、交融、交往平台。借助社区管理委员会、居民区党员代表议事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监督委员会等载体,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难题列为公共议题,探索通过自治化解的方法或作为提议递交有关决策管理机构办理。
3.拓展社区参政议政渠道。通过社区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各方和居民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社区专业委员会、社区代表和居民代表的议事、决策和监督作用,拓展各方参与居民自治的渠道。继续拓展、深化、做实社区共建工作,健全社区共建共享机制,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拓展社区共建的内容,社区单位共建签约率、活动参与率达到95%以上。
4.理顺社区各类组织关系。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区居委会对业委会的指导和监督;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与各方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小区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形成社区建设与管理新格局。继续加大旧住房综合改造力度,切实加强业委会的组建、换届及成员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小区综合管理工作制度。
5.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定期召开社会组织建设联席会议等形式,不断推动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和发展。建立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培育和服务枢纽中心,开展社会公益性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督导,确保街道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实现良性运作,推动健康发展。
二、完善治理,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全面深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继续完善矛盾纠纷滚动和分级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矛盾排查预防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化解各类问题。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拓宽医疗、劳资、物业管理和交通事故等专业调解领域,进一步加强居(村)委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建设。
2.有序拓展联勤工作机制,探索联勤标准化建设。抓好联勤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联勤工作机制,深化队伍建设,树立指挥权威,切实发挥联勤指挥中心的指挥协调、跟踪督办的作用,提高联勤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加强联勤服务与“12345”热线服务工作的整合,抓好大小联勤的有效对接联动,继续整合各类资源,加强部门、单位间的协作配合。
3.探索公共安全管理有效途径,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要物品的安全检查,强化对枪支弹药、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健全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复杂公共场所和出租房屋,易燃易爆单位、建设工程现场、“三合一”场所、“城中村”、养老服务机构等重点单位和部位的消防安全监督。
三、深入推进,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1.发挥社区“四中心”作用。加快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和评估体系“六统一”,以“一口受理、全年无休、全区通办”为工作目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开展以慢性病病人为重点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居(村)委文化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启用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提供各类生活服务项目,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积极参与,努力构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区服务网络。
2.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做好新建住宅小区接管和社区居委会用房的协调、移交和产权登记等工作,按照开放式服务大厅“十室二站二场”的标准进行新建居委办公用房装修,做到“三统一”即功能设置统一、标识标牌统一、人员服装统一,做到“三延伸”即平台延伸、优质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延伸。完成相关社区活动用房装修工程,为居民群众提供便利的活动场所。
3.实施广覆盖民生保障工程。继续签订社区综合保险,提高社区抗风险能力,为街道5.6万居民、全体社工提供风险保障,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认真实施区政府民生综合保险工程,提供人身意外保障,推行大病关爱计划,关注失独家庭保障,将本区户籍人口、人才类居住证人员和本区户籍且49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成员纳入保障范围,逐步形成更为完善的民生保险保障服务机制,实现“广覆盖”的民生保障工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形成社区建设工作保障
1.强化专职社区队伍建设。结合社区居委会实际,配足配强配好社工,做好社工的招聘录用工作以及社工人才储备工作,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通过举办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定期召开社工培训会、分批选送优秀年轻社工进行挂职锻炼、开展社工技能竞赛活动、推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健全社工考评机制等形式,努力提高社工能力素质,不断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2.强化社区基础团队建设。要加强楼组长队伍建设,做到队伍健全、活动正常、信息掌握、工作到底;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组织、协调团队开展各类活动,把社区建设网络延伸到每栋楼和每家每户。以开展创建特色楼组活动为抓手,召开楼组创建推进会、交流会、培训会,指导楼组长带领楼组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建设。
3.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志愿者的登记注册、招募培训、组织调配、开展活动、表彰激励等制度,壮大发展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开展各类活动、树立典型等方式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助推居民自治、促进社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完善机制,不断深化社区治理结构
1.党建引领,构筑支撑平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做法、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要把“楼组党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在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发挥功能作用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培养党员主体共治意识,形成党组织主动反映群众利益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机制。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经常化、长效化机制,继续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把楼组党小组作用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结合起来,与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开展城区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居住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楼组党建和组团式服务联系群众工作为基础,将辖区单位、企业、沿街商铺、商务楼宇按照就近的原则归入到块区网格内,不断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和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2.政府主导,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综合管理,出台相关文件,做实大联勤向小区延伸工作。采取疏导结合、联动整治的办法,有效治理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和治安状况,真正实现“大联勤”与“小联勤”的互通融合。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对街道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充分发挥代表沟通、评议、监督职责,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规范社区代表接待站制度,确保社区代表在闭会期间仍能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以持续运作来推进社区共治。
3.多方参与,拓宽共治渠道。巩固与现有共建单位共同参与共治的良好关系,积极拓展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辖区内外共建新资源。街道层面以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为平台,通过精神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共建行动方案,明确共建责任、义务和目标,形成共建双方结成资源共享的共同体;社区层面以小区管委会为平台,发动社区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社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新成路街道办事处
201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