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 WA0310001-2019-001 主题分类: 区政府
发布机构: 区政府 发文日期: 2019-01-23
名 称: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 号: 嘉府发〔2019〕2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新城、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全面推进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做强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体系、细化城市神经元,是本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全面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贯彻《上海市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精神,加快推进我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创新我区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发展品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进一步加强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目标要求,构建技术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创新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供给格局,实现新型智慧城市转型升级,全力助推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助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标准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充分利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社会共治、智慧生活、乡村振兴为重点,全面推进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打造“城市神经元系统”,实现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布局;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构建物联产业发展新生态,助力我区创新活力之城建设。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应用导向。坚持以民生需求为本,以业务应用为导向,充分依托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支撑能力,创建深度感知的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标杆,形成创新社会治理强大动力;立足城市精细管理、智慧民生服务、产业转型发展实际需求,促进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发展品质,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规划先行,前瞻布局。以上海市《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导则》为基本准则,以《嘉定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为总体框架,形成我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总体规划及相关标准;以助力嘉定全面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加快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为核心,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超前谋划,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协同发展。

政企协作,产业引领。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支持具备技术实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我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新一代物联网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集群创新发展,培育物联产业新生态环境,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双轮驱动,创新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侧改革,引进培育专业化新型城域物联专网运营管理团队,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基于物联感知数据、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高度汇聚,以技术创新推动机制体制改革,打通城市运营管理关键环节,形成“技术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

二、任务目标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将围绕创新活力之城建设,着力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建成泛在感知的物联基础设施、安全智敏的城市运营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支撑市民高品质生活,开创乡村振兴之路,建设未来城市实验室,培育物联产业新生态,力争将我区打造成物联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精细治理标杆区。

2.分阶段目标

至2019年初,搭框架,建模式。形成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总体框架,初步完成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在社会共治、新一代智能交通和数字农业等三大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建设;筹建未来城市实验室,着力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探索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和运营新模式。

至2019年末,扩规模,促提升。全面拓展城市神经元网络建设,深化物联感知应用,持续接入物联数据、政府存量数据及社会数据,逐步推进完善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区级物联数据汇聚达800TB,物联垂直行业应用不少于10类,基本建成未来城市实验室,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创新。

至2020年末,成体系,出标准。打造数量和质量兼具的城市神经元体系,实现千万级物联接入能力,各类感知终端应联尽联,形成精准反映城市运行态势的数据要素体系,支撑面向多元数据融合的智能化决策机制;区级物联数据汇聚达到PB级,部署物联感知应用种类不少于20类;依托未来城市实验室,创新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运营体系,建成物联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精细治理标杆区,带动长三角物联产业集群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建设城市神经元网络基础设施

推进层次丰富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造速度更快、智能驱动的神经元感知网络连接体系;部署城市神经元感知节点,推进新型城域物联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推动新型城域物联应用服务深度创新,构筑“城市神经元网络”,赋能城市运行管理。

2.提升精细共治的城市治理能力

面向社会共治、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和生态环保等四大领域,深化推动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创新应用,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统筹衔接,助力实现精细精准、多元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构筑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提升现代化新型城市综合承载能级。

3.推动优质普惠的智慧生活服务

加快推进养老、教育、环保等领域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应用建设,形成一批“惠民、便民、利民”的智慧服务应用;聚焦民生服务重点难点,持续提升优质普惠的城市功能品质,彰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创新活力之城形象,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4.开创科技富民的乡村振兴道路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以都市农业、品牌经营、生态宜居为核心,建立具有嘉定特色的数字农业体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服务精细化、农业产业品牌化、农居环境便捷化,开创科技富民的乡村振兴道路。

5.引领多元聚集的产业生态布局

进一步推进物联产业发展,构建多元聚集的产业生态布局;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技术、应用创新中心,打造“龙头+新兴”的产业孵化体系,构建高端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发展。

三、重点专项

主要任务一:建设数字孪生神经元基础设施

重点专项一:神经元感知网络体系

推进城市神经元感知设施部署,打造“城市神经元网络”体系;构建涵盖全区域、全对象、全要素、立体化的城市多维物联感知神经元基础设施,促进物联数据高度汇聚,实现千万级物物连接能力,全区实际接入终端数达到100万;统筹推进感知网络和终端建设,存量终端逐步整合接入、替代、更新。

加快推进神经元感知网络体系建设,建成覆盖社区、村庄、楼宇、道路、学校等重要场所的物联感知基础网络,推行物联网创新应用的5G网络试用;充分利用已建有线、无线网络接入等物联感知设备,支持LoRa、NB-IOT、eMTC等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应用,实现物联感知基础网络连接规模突破千万级。(牵头单位:区科委、区联勤和网格化中心,配合单位:区建管委、区农委、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区房管局、区绿容局、区教育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安监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旅游局、各街镇、各运营商。)

重点专项二: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

以智慧生活服务、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为核心,建成“一湖一平台一中心”的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推动城市要素数字化,精准实时反映城市运行态势,实现全区物联数据、政府存量数据和社会数据汇聚,数据存储容量达到PB级别;依托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体系基础运行环境、数据分析及应用支撑能力,实现百余个算法模型应用,形成面向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城市运行规则、算法引擎和人工智能服务体系,提高城市智能感知发现、城市运行敏捷共治、政府科学智慧决策能力。(牵头单位:区联勤和网格化中心,配合单位:区建管委、区农委、区科委、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区绿容局、区环保局、区安监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镇。)

主要任务二:提升精细共治的城市治理能力

重点专项三:社会共治

推动社会精细化共治模式创新,提升精细管理与精准服务能力。以感知终端统筹建设、感知数据汇聚共享为基础,开展社区“大协同”,围绕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引用建设;推动共治模式创新,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区-街镇-社区-小区”四级联动,构建多元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鼓励多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探索社会共治机制突破,深入推进共治业务协同联动,增强市民参与感、获得感、体验感。(牵头单位:各街镇,配合单位:区建管委、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区绿容局、区环保局、区水务局、区安监局、区城管执法局、区联勤和网格化中心。)

重点专项四:智能交通

构建快捷高效的下一代智能交通体系,通过智能物联感知设备部署,实现道路基础设施的全面实时感知;建设基于传感的智能信号灯、安全斑马线等,实现道路交通事件的智能快速识别及研判;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区域交通动态协调控制平台,动态识别交通瓶颈点,优化路网交通信号配时,实现路网平均速度提升10%;推进智能停车、停车诱导等系统建设,完善静态交通智能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际汽车城优势,融合互联网智能车辆控制资源,开展车路协同试点应用建设,形成车内车外互联的车联网生态体系;建设交通测序感知体系及平台,支撑未来无人驾驶应用;以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应用及信息共享为基础,完善我区公交、地铁、慢行道等多元交通信息的公众服务,构建安全、便捷、经济的出行体系。(牵头单位:区建管委,配合单位:区公安分局、国际汽车城(集团)公司、交发集团。)

重点专项五:公共安全

统筹推进嘉定区公共安全领域物联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提升城市安全预警、智能研判和决策水平;推进交通要道、治安卡口、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的感知终端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视频监控资源,实现跨层级、跨部门数据采集与共享,加强视频、物联感知创造数据在治安防控方面的有效应用;在消防站点、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等重点部位部署烟感、温感、水压监测等物联感知终端,构建统筹集约的公共消防防控体系;在生产经营场所、危险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等危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藏等环节部署感知终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控力度;完善食品、药品、重点产品和特种设备生产、流通等环节物联感知体系建设,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生产全生命周期监管。(牵头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安监局,配合单位:区联勤和网格化中心、各街镇。)

重点专项六:生态环保

完善神经元布设及环境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助力营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创新环境监管手段,以自然水系、护城河河道、劣五类水体、排污口等监测为重点,完善水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以扬尘污染、流动源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及重金属废气排放等监管为重点,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危险废物源头监管、土壤污染监测为重点,完善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以危险废物运输监测、重点企业监测、工地环境污染监测为重点,完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建设;推进环境物联监控、监测平台建设,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环境管理政务等公开化,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和处置能力,支撑环境安全智能研判及科学决策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水务局,配合单位:各街镇。)

主要任务三:推动优质普惠的智慧生活服务

重点专项七:贴心养老

推进物联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入应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部署视频监控、红外感应、智能手表、智能药盒、智能拐杖等智能养老物联终端,实现安全守护、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养老服务。充分吸纳第三方社会力量,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社区与周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模式,提供远程健康检测、电子医生、健康咨询及上门服务等服务清单,为老人提供便利养老服务。(牵头单位:区民政局,配合单位:各街镇。)

重点专项八:品质教育

以校园、幼儿园、托幼机构为重点,打造安全教育环境,推进安全与品质兼顾的教育体系建设;推进0-3岁托幼机构安全环境建设,建成全覆盖无死角的监控、绿植墙(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快校园周边、重点区域(食堂、小卖铺、实验室等)校园安全建设,实现校园安全事件预警预测、源头管控;开展智慧校徽/校园一卡通试点建设,实现门禁刷卡、教师备课、师生考勤、校内消费等物联应用,提升学校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发展水平。(牵头单位:区教育局,配合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镇。)

重点专项九:古迹文化

以古迹文化保护和开发为重点,构建“商旅文”一体化的古迹文化服务体系;以古猗园、秋霞圃和孔庙等老城文化古迹保护为重点,充分利用综合视频以及无线射频等物联感知技术,对古迹本体以及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异常情况实时预警,提升文化古迹蜕变损坏等保护能力;利用射频识别、VR等技术,推动保利大剧院、韩天衡美术馆、嘉定博物馆、休闲农业旅游区等现有文化资源智慧功能完善,为游客提供智能导游、虚拟体验以及旅游服务的一体化服务,为古迹文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撑。(牵头单位:区旅游局,配合单位:各街镇。)

主要任务四:开创科技富民的乡村振兴道路

重点专项十:现代农业生产

以农业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打造节本增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新业态,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标准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推进物联技术在马陆葡萄、哈密瓜等果蔬设施种植领域的应用,实现设施环境下农业小气候的全面感知和水肥精准控制;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方面应用,实现精准监测和健康养殖;推广物联技术在水稻等大田种植及农机方面应用,实现水稻等大田作物四情(苗情、病情、墒情、灾情)监测,实现农机大田精准作业和监测调度;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的应用,实现农产品质量全过程、全链条精准追溯,强化现代农业生产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和精准投入。(牵头单位:区农委,配合单位:各街镇。)

重点专项十一: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休闲农业基础,打造科技引领、产业融合、智慧体验的休闲农业新业态;引入无人超市、土地众筹、智慧农业等技术理念,打造一批具有江南特色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基地,以“寓农于游、寓教于乐”为主题,聚焦农业旅游服务和营销,利用物联感知、在线旅游、手机导览等方式,打造一批集“生态健康、特色小吃、观光采摘、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利用AR、全景视频等物联技术,打造一系列具有嘉定特点特色的农业景观带,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休闲农业特色,打造我区休闲农业品牌。(牵头单位:区农委,配合单位:各街镇。)

重点专项十二:生态宜居乡村

聚焦重点区域,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环境;逐步加强视频监控、周界防范等物联技术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应用,推进我区平安乡村建设;加强智能物联技术在水、路、电、暖等基础设施领域应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对乡村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环境治理;借助可穿戴设备、监控摄像等设备,为乡村居民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等优质服务,营造绿色、智慧、安全、宜居的乡村颐养环境。(牵头单位:区农委,配合单位:各街镇。)

主要任务五:引领多元聚集的产业生态布局

重点专项十三:多元物联产业生态建设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成立未来城市实验室,加快未来城市设计,推动物联创新应用、数据运营体系、应用产业化模式等相关研究等,形成物联技术和产业高地,推动创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我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吸引物联产业聚集,形成“龙头+新兴”协同发展的物联产业新生态;以物联运营龙头企业为核心力量,持续推动我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运营,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新模式。(牵头单位:区经委,配合单位:区发改委、区科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依托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联动,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严格落实推进各项工作重点任务;加快完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落实重大项目的动态监测和评价。

(二)完善运营机制

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技术优势,探索建立新型城域物联专网专业化团队,统筹推进技术标准及重点应用体系建设;探索城市数据开放及运营机制,鼓励多方参与探索城市数据运营;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建立评估体系,合理开展后期绩效评价。

(三)强化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对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关专项资金,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的长效机制;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探索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共同支持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推动产业模式创新。

(四)提升安全能级

贯彻落实国家、市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安全风险态势洞察能力,探索建立可识、可控、可管、可响应机制,完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信息安全专项应急预案,构建区域联动、行业统筹、专业智能、体制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3日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