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新城、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现将区政府2011年督查事项的完成情况通报如下:
一、实事工程部分
1、新增就业岗位26000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8539个,完成全年指标数的148.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656人,在控制指标7240人以内。
2、建成1家社区邻里中心;开设20个农村商业网点。
年内完成20家新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投入资金208.62万元;新建1家邻里中心,投入资金212.98万元。
3、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完成5万名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
全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28262名;完成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52058人。
4、向3万户家庭免费提供应急包并开展应急逃生培训;开展各类救护培训8500人次。
全年共为3万户家庭免费提供应急包并开展应急逃生培训,投入资金450万元;开展各类救护培训8873人次。
5、完成50座公交候车亭建设;开通嘉定54路等3条公交线路。
年内建成52座公交候车亭,投入资金200万元;新辟江桥2路、嘉定14路、嘉定54路3条公交线路。
6、新建、改扩建1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
年内新建1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投入资金394.62万元。
7、对60岁以上农村户籍人口开展健康体检;为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免费进行妇科病筛查。
全年共为17026名60岁以上户籍人口开展健康体检;为44560名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妇女免费开展妇科病检查。
8、组织1万名社区居民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年内共组织10354名社区居民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投入资金36.2万元。
9、新增160套治安监控高清卡口图像系统。
年内新增220套治安监控高清卡口图像系统,投入资金1968.64万元。
10、为优秀人才提供配售房、配租房和租房补贴,折合面积6万平方米;为550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租金补贴。
全年为583户家庭提供廉租住房补贴,提供廉租租金补贴448.6万元;落实优秀人才配售房、配租房和租房补贴折合面积6.7万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部分
12、全力推进嘉定新城中心区建设。全面建成四大生态景观工程。加快推进瑞金医院、保利剧院等功能性项目,开工建设新城大厦、科教展示中心和工人文化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实施远香湖区域综合开发,加快一批五星级酒店项目的落地开工,实施总部商务集聚区规划建设。全力推进伊宁路以南企业与居民动迁,开工建设伊宁路S5立交桥工程、沪宜公路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新城中心区骨干路网和水网建设。(责任单位:新城建设管委会办公室、新城公司;督查反馈单位:新城建设管委会办公室)
1、四大生态景观。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在建面积117.9万平方米。远香湖一期景观绿化、建筑、桥梁工程全面完成,新增远香湖二期景观绿化完成施工招标,河道开挖,部分苗木开始种植。紫气东来城市中轴景观功能带一期(永盛路至裕民南路)景观绿化完成竣工验收,二期绿化种植基本完成,三期景观建筑小品装饰施工完成70%,苗木种植基本完成,车库竣工验收。石冈门塘湿地公园河道整治和景观绿化工程全面完成(除滑板区)。环城林带顺利移交。
2、功能性项目建设。2011年在建功能性项目12个,开工面积31.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47亿元。嘉定博物馆结构封顶,内外墙初步装饰工程结束,机电安装完成60%,幕墙工程完成,外架开始拆除。新城图书馆(文化馆)结构验收、专项招标基本完成,幕墙工程完成。瑞金医院北院结构完成,专项设计、招标推进顺利,机电、装修工程完成50%。新城德富小学完成实体竣工验收,工程具备移交条件。示范性高中结构已全部封顶。王家宅移建工程完工。嘉定一中改造完成科技电教楼及图书馆连廊部分结构工程、南教学楼及图书馆抗震加固工程、屋面防水工程以及弱电等管线搬迁工程。华二初级中学宿舍楼扩建完成上部结构6层建设。区妇保院工程竣工验收完成现场移交。好侍食品改扩建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嘉定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已开工建设,桩基基本完成。双丁路幼儿园项目完成桩基建设。
3、远香湖区域综合开发。目前入驻新城核心区的五星级酒店项目共有6家。其中,保利凯悦酒店、合景泰富集团的Hyatt Place酒店和喜达屋艾美酒店已开工建设,平土瑞士茂盛宾精品酒店、明发集团酒店项目等均已落地。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商务区建设方面,同步推进能源中心、管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中心建设与华电新能源公司确定投资建设协议。
4、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新开工道路10条共14公里,竣工道路13公里,共完成道路投资约5.1亿元。完成河道1200米,竣工760米;完成道路绿化和河道绿化工程17万平方米,竣工14万平方米;完成河道、道路绿化投资约1.4亿元。完成电力建设11.5公里、燃气建设6公里、上水建设8公里、信息管线建设12公里,共完成电力、燃气、上水、信息管线建设投资约1.18亿元。伊宁路S5立交桥工程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和跨S5钢结构桥梁专题评审。沪宜公路两侧、S5两侧的场地平整和便道已经完成,管线和绿化正在搬迁。嘉新公路(沪嘉辅道)临电已安装就位,监理招标完成。沪宜公路改造项目的预可、前期动迁调查工作已经完成。
13、加快完善城市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中心区61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土地储备和出让。加强新城各组团的功能研究,稳步推进各控规已覆盖区域的规划深化和细化,着力推进马东地区功能转型、北郊湿地等地区规划落地,完善汽车城核心区规划,强化南部地区功能转型。(责任单位:区规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规土局)
1、全面启动新城中心区61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布局。启动马东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目前完成中期检查,同步开展一期4.5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复华园区和东方慧谷所在区域的控规编制工作,任务书获得市局批复,已完成初步方案审查。开展新城中心区控规局部调整,进入上报阶段。菊园东社区规划获得批准,启动菊园中部地区控规修编。
2、基本完成汽车城核心区相关规划。黄渡社区控规、汽车城制造区控规获得市政府批准,黄渡大型居住社区控规完成上报前所有程序。
3、加快推进南部地区功能转型的规划配套。总规层面进一步明确产业区块的功能转型。控规层面,南翔组团目前正在推进南翔老镇控规编制、南翔东社区控规修编、永乐分区控规新编等规划工作。东社区控规通过规委会审议,老镇区控规完成初步方案审查。江桥组团目前正在推进封浜社区、金宝社区和北虹桥地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其中封浜社区控规完成初步方案审查。
14、推进北水湾和南门商务圈建设。加快动迁和土地出让,开工建设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一批景观工程。(责任单位:菊园新区管委会、嘉定工业区;督查反馈单位:菊园新区管委会、嘉定工业区)
1、北水湾建设。目前已完成动迁企业52家,完成率96%;已签约农户116户,签约率99%。嘉定喜来登酒店、步阳精品住宅、平城路景观桥建设和环城路景观桥改造正在建设过程中,完成胜竹路桥景观灯光工程、嘉定福利院周边绿化改造,盘陀子公园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南门商务圈建设。葛家宅地块全部农户完成动迁签约,剩余居民37户,企业 2户正在动迁过程中。叶城路550号基地已动迁 4户,存余1户企业(因该企业资产已被江苏法院查封,待处理结束后再继续动迁)。原太平货柜基地已动迁 171户 ,存余 1户。胜辛路菜场地块已完成动迁。原太平货柜地块、胜辛菜场地块作为动迁配套商品房基地,已完成定向挂牌出让,目前正在开工手续报批中。绿地集团嘉创国际项目已建成开业。叶城路北侧、永盛路西侧,“金宇豪大酒店”土建已完成。
15、加强骨干路网建设。完成惠平路、G2北辅道穿(跨)越铁路工程,加快金昌路、嘉盛西路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嘉闵高架和S6公路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责任单位:区建交委;督查反馈单位:区建交委)
1、惠平路(老翔黄公路-金昌西路)已经完成北段(惠平路铁路跨线桥至金昌路段)车行道、非机动车道沥青摊铺、人行道铺设。
2、G2北辅道穿(跨)越铁路工程,已完成市政段箱梁3联350米,防撞墙 400米,封浜河桥完成下部结构,道路完成部分挡墙200米及排水,铁路段预制T梁11片。
3、金昌路(嘉松北路-金迎路)已完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沥青摊铺、桥梁架设、雨污水管敷设、人行道铺设、绿化种植等工作,路灯安装等附属工程正在进行中。
4、嘉盛西路(胜辛路-朱旺路)工程兼G15互通式立交及收费站系统工程,目前基本完成前期动拆迁工作,建安工程累计完成道路土路基、中小桥梁(部分)主体结构,部分路段道路路基结构层,跨高速上部钢梁吊装和部分路段的雨污水管敷设。
5、S6公路,目前马陆镇还剩6家企业未动迁,其余居民、企业动迁全部完成;南翔镇目前还剩3家企业未动迁,其余居民、企业动迁全部完成。
6、嘉闵高架,目前项目尚未立项,前期动拆迁及腾地工作摸底完成,待资金到位后即开始启动。
16、加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型招商模式,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探索推进上市企业募投、外资股权投资试点,引进一批重大引领项目。聚焦文化信息产业,加快重点园区建设,引导行业集群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和服务配套,吸引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运营总部落户。积极引进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开发休闲体验旅游产品,推进5A级景区创建。鼓励经济小区招商模式转型,积极发展楼宇经济,不断提升私营经济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区经委;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规土局、区旅游局、区工商分局、区税务分局、相关街镇、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主体公司。督查反馈单位:区经委)
1、开拓新型招商模式。引进和培育网宿科技、东方财富、新时达、飞乐音响、姚记扑克5家上市企业,近20家企业完成股改,另有100多家列入培育计划。已落户股权投资及管理类企业近300家,募集资金120多亿元。
2、聚焦文化信息产业。东方慧谷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招商引资工作有序开展。中广国际一期25000平方米竣工,签约客户陆续装修入驻,麦格纳汽车设计正式入驻办公。南翔智地二期规划完成,正在建设和招商过程中。金沙3131正筹备成立股权投资基金,扶持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大众创意园工程建设已完成,开始全面招商,积极引入文化信息企业、拟上市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上海国际汽车城信息产业园(一园)已开工建设,宣传招商工作同步启动。嘉定工业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齐家网分别获评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东方慧谷、南翔智地、中广国际等3个园区获评市级文化产业园,嘉定新城上市企业总部集聚商务区被市商务委确定为“十二五”重点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积极引进国际酒店管理品牌,开发休闲体验旅游产品,推进5A级景区创建。全区规划建设高星级酒店项目11个,其中颖奕皇冠假日和中青旅豪生酒店已进入最后建设阶段。寰鑫酒店(二期)、南翔假日和美爵酒店主体结构完成,启动内部装修。嘉定喜来登、保利凯悦土建工程有序推进,合景泰富HAYYT PLACE、平土茂盛宾开工在即。洲际集团的皇冠假日,喜达屋集团的喜来登以及凯悦、瑞士茂盛宾等国际酒店管理品牌正式确定入驻嘉定。合景泰富(伊宁路合作路)已与喜达屋集团旗下艾美品牌签约,明发集团也与喜达屋集团签署合作战略,酒店品牌待定。“韵动嘉定 新悦之旅”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共开展上海马陆葡萄节、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上海孔子文化节、安亭汽车文化之旅欢乐周、华亭人家乡村欢乐之旅、外冈蜡梅节和古猗园荷花展等8大类63项活动,旅游节庆综合效应得到放大,商旅文融合加速发展。南翔老街4A级旅游景区各项工作已全部完成,游客中心、檀园、历史文化馆和书场等景点已正式对外开放。上海宏泰园景区一期已经完工,二期工程已经启动。
4、鼓励经济小区招商模式转型,积极发展楼宇经济,不断提升私营经济发展水平。蓝天、大众、绿地等经济小区自发开展辖区内存量厂房、闲置土地资源梳理整合,统筹规划存量资源,引进高端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克服土地、楼宇资源瓶颈上找到一条出路。蓝天、希望城等10个经济小区已建或在建中的商务楼宇达16.46万平方米。希望商务大楼、沪嘉商务大楼、北水湾大厦、古漪商务大厦也已投入运营,南翔商务中心已结构封顶,杨柳和江桥经济城也购买楼宇自用及招商,为下阶段楼宇招商提供了保障。
17、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商业中心、商务楼宇、体育休闲、医疗保健、职业教育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提升生活性、经营性服务业能级;积极推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先进制造业领先优势。(责任单位:区经委;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规土局、相关街镇、工业区、菊园新区、主体公司。督查反馈单位:区经委)
1、提升生活性、经营性服务业能级。江桥万达广场项目竣工并正式营业。国际汽车城嘉亭荟项目和南翔中冶祥腾项目等大型商业项目有序推进。瑞金医院、二军大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院区、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等一批重点医疗项目正在基建中。新光百货项目正在进行控规调整和动迁工作。共有26个大型商业项目通过区规土局评审, 完成《嘉定区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和特色商业街调研情况报告》。
2、积极推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共申报了两批19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争取土地指标,其中“上汽电驱动”、“贯裕能源”等9个项目已通过审核,获得944亩的市统筹土地指标,其中“大众动力总成三期”已在年内开工建设。2010年获得土地指标的11个项目中, 10个项目已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开始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全区 107个重点跟踪项目中(其中24个项目2011年供地),15个项目建成投产,14个项目已竣工,44个项目开工建设,34个项目在办理相关手续。
18、深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实施创新示范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内示范应用,加快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区科委;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建交委、区规土局、区交通局、区汽车办、相关街镇、工业区、菊园新区、主体公司。督查反馈单位:区科委)
1、加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
一是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手主办 “聚劲杯”创业大赛,将参赛范围扩大至高校科研院所。举办2011上海嘉定科技博览会,121家科技企业发布205项高新技术成果和需求,其中95项实现对接,15项建立合作协议,解决技术难题11项。引入20余家风投及金融机构与科技成果对接,天合汽车、雷赛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相继签署入驻和合作协议。与市科委、市侨办签订了关于提升嘉定科学卫星城品牌效应、核心竞争力,共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协议。发布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就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产业化联名签署倡议书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十”计划。
二是加快科技项目受理流程梳理。探索建立网上“一站式”、网下“一门式”的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标准、规范、便利的项目受理和咨询辅导服务。年内已完成科创中心与机关科室30个业务项目对接,完成2010版政策汇编的编撰工作,完成《窗口服务工作手册》、《科技政策选编》、《科技项目受理告知单》等科技服务文档的编写。截至年底,科创中心服务企业835家,提供各类科技服务累计16746家次。
2、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实施创新示范工程,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内示范应用,加快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建设。
一是有序推进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试点建设。初步拟定《嘉定区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成功实现全国首批私人购买的电动汽车挂牌上路。电动汽车试乘试驾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与普天海油、国网上海电力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和框架协议,建设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并酝酿开通1-2条电动公交线路。召开“汽车产业基地峰会”第一次年会,与通用(中国)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与赫兹和通用电气签订三方合作备忘录。首个国际汽车品牌沃尔沃C30电动车落户上海电动车国际示范区。
二是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示范应用。推进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实施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智慧社区、绿色建筑、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打造高标准、多维度的生态智慧新城,带动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和更广泛应用。截至目前,环境实时监测、智慧社区首批试点项目基本建成并在嘉定新城投入使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试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三是物联网产业有效集聚。上海物联网中心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包括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上海汽车电子工程中心、新能源技术中心等。全区已经形成100多家物联网企业的集聚规模,5亿元规模的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和上海物联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立并运作。积极联合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共同举办2011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论坛,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和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产业。
四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钠硫储能电池项目将正式开工建设,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激光稀土钕玻璃产业化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生产线安装和调试,承担太阳能涂膜材料产业化项目的上海恒昊太阳能有限公司落户嘉定工业区开始试生产。联影医疗项目有序推进,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19、稳步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危化企业以及成片淘汰劣势企业工作力度。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责任单位:区经委;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国资委、区环保局、区规土局、相关街镇、工业区、菊园新区;督查反馈单位:区经委)
1、推进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能源折合标煤111.5万吨,占总量控制目标的87.1%;万元产值能耗0.058吨标煤,同比下降9.5%。最终数据报市统计局审核中,预计全年能顺利完成市下达的节能目标。
2、淘汰劣势企业。全年淘汰劣势企业209家,腾出土地1650.6亩,节约标准煤4.1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调整危化企业26家,年内全部停产。重点推进南翔老镇周边成片淘汰工作,年内该区域105家企业拆除工作基本完成。春冶钢铁项目完成调整。
20、加快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和功能性项目建设,促进区域发展转型。(责任单位: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南翔镇、江桥镇、菊园新区管委会、嘉定工业区;督查反馈单位: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1、新开工项目。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86.9万平方米,完成率102.2%。位于城北基地31.45万平方米市级经适房由上海中星集团组织实施,已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破土动工。位于城北基地25万平方米市级动迁房由上海同盛集团组织实施,已于2011年11月28日正式破土动工。位于云翔基地拓展区30.45万平方米市级经适房由上海城建集团组织实施,已于2011年12月19日正式破土动工。
2、竣工项目。区建设推进办积极配合绿地集团做好大市政、大公建同步配套工作,江桥拓展区一期14万平方米市级动迁房在2011年5月按期交付使用,目前已办理入住手续1325户,其余50万平方米也将全面竣工。
21、加强建筑市场整治。开展建筑市场整治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大检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全面强化管理。(责任单位:区建交委;督查反馈单位:区建交委)
全年对在建工程共检查2628次,开具暂缓施工指令单179份,停工指令书26份,整改单517个,共处罚项目59个,处罚金额495.335万元。对违反建设程序的项目,已跟踪督促建设单位尽快整改,加快补办相关审批手续,目前已有42个项目办理好施工许可证。同时加强对辖区内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7个培训班,培训725人;加强对建筑农民工的培训,对本区22个工地5259名企业建筑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和法制礼仪教育的培训。
22、贯彻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各项措施。年内实现提高农民收入10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区农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各街镇;协办单位:区统计局、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农委)
1、继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提高粮田流转费补贴标准。每亩粮田流转费给农民补贴在3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0元,达到每亩400元。粮食经营者支付给流转土地的农民每亩流转费不低于700元。新增菜田流转费补贴。新增菜田每亩流转费给农民补贴100元。蔬菜生产经营者支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费不低于1000元。提高退休农民养老补贴标准。自愿流转出土地的退休农民,养老补贴在原来的每人每月35元基础上,提高7.5元,达到42.5元(加上土地流转补贴137.5元以及农保最低养老金420元,使退休农民每人每月养老收入不低于600元)。对本地就业年龄段农民专业从事务农实行就业补贴。本地就业年龄段农民在本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专业从事种粮、种菜、养殖工作,并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每月给予500元的补贴。
2、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继续完善“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和统一植保”的“四统”服务政策。促进粮食规模化经营,配套建设相应的仓库和晒场,并添置所需农机具。结合宅基地置换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全区农业用地的建设规划,建设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万亩粮田、千亩菜田”项目。提高农民素质,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社、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理念,继续做好科技入社工作。目前,技术人员与合作社已经签订了入社协议,29个项目已在推进中,同时继续落实专业农民培训。
3、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农龄”将村级集体资产量化到人,使集体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按一定比例分红,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今年列入产权制度改革的六里、静华、塔庙、北管、高潮、虬桥6个村已基本完成改革。
4、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充分发挥区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和各类职业院校的作用,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各项技能培训,实行包括上岗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与创业相结合。加强社会保障和劳动维权,解决非农就业后顾之忧,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解决社会保障紧密结合,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社会保障水平。
23、完成2011年度全区村庄改造计划。(责任单位:区新农村办、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各有关街镇、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新农村办)
2011年区农村村庄改造共涉及马陆、安亭、华亭、外冈4个镇3038户农户,其中改造新建污水纳管710户、天然气入户2642户,辅以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修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绿化种植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造。目前,各镇村庄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
24、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推进撤制村(组)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区集资办、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各街镇、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集资办)
2011年“三资”管理工作中的村级资产清理和“农龄”统计两项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菊园新区、徐行镇作为全市3个试点区域中的2个,已按要求于2011年6月底完成试点工作,下半年在全区推开,至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各镇村的“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村级资产、经济合同、农龄等数据已陆续进入系统。目前已撤制35个村民小组,另外5个村民小组的撤制正在审批程序中,资产处置也在进行中。目前,全区6个村已实施了村级经济改制工作,分别是菊园六里村、安亭塔庙村、嘉定新城(马陆)北管村、嘉定工业区虬桥村,江桥高潮村和南翔静华村。
25、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编制完成第一批宅基地置换实施规划,确保周转指标挂钩使用。大力开展农民宅基地置换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开工建设一批农民安置基地,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区推进办;督查反馈单位:区推进办)
到2011年底,本区首批农民宅基地置换的五个试点单位中,除南翔镇因需配合大型社区建设而未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的编制外,外冈镇、徐行镇、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以及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安亭镇等五个街镇,共有7个项目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规划已获市规土局批准,将置换农户8109户,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221万平方米,新增耕地面积5367亩,周转建设用地5358亩,其中外冈镇已开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29万平方米。
26、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研究垃圾综合处理手段和方法,确保垃圾总量减少5%,积极稳妥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分类使用。(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督查反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
1、开展垃圾源头分类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新成路街道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编制试点街道垃圾源头分类试点方案,截至12月底,已完成新成路街道54个居住小区的试点全覆盖,垃圾分拣压缩站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
2、启动垃圾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前期工作。已初步确定了垃圾综合处置基地的建设规模和工艺选择等实施内容,开展对设计方案和工艺等项目比对工作,目前进入选址意见征询阶段。委托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对我区开展《嘉定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研究》,与垃圾综合处置基地的建设论证同步开展,纳入一体,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阶段将开展专家评审工作。
27、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水平。实施三年绿化行动规划,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督查反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
2011年是实施三年绿地林地建设计划的第二年,绿地林地建设项目共有35个,其中绿化建设项目共22个,面积约为18公顷,林地建设项目共13个,面积约为1044亩,涉及到10个镇和街道。截至12月底,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
28、推进外环生态专项建设。(责任单位:区城投公司;督查反馈单位:区城投公司)
2011年外环生态专项嘉定段建设工程已建绿化7公顷,已动迁企业55家、安置农户60户;另与33家企业签订了动迁协议,签约金额1.16亿元。截至年底,动迁基地正在进行围墙砌筑、场地平整,动迁基地扩初评审已通过,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同时,外环林带的总体方案及扩初也在办理中。该项目涉及的动迁安置基地(江桥B1-02地块)前期工作也在推进之中 ,目前已完成土地勘丈报告、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设计方案报送、扩初设计评审会的召开以及设计、勘察招标工作。
29、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完成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编制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责任单位: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督查反馈单位: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
第四轮(2009年-2011年)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环境建设和管理任务104项,截至2011年底,全面完成86项,18个项目调整或结转至第五轮。其中市级项目共33项,因资金、土地和规划变更等原因,2个项目向市推进办申请调整,实际实施市级项目31项,全面完成29项,2个项目基本完成,现持续推进中,调整或结转至第五轮。区级项目71项,由于资金、土地等原因,7个项目申请调整,实际实施区级项目64项,全面完成57项,7个项目难以完成既定目标,将根据情况实施调整或结转至第五轮。
30、切实提高饮用水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加快陈行水库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供水、排水设施建设,提高集约化供水率和污水处理率。(责任单位:区水务局;督查反馈单位:区水务局)
1、陈行水库原水支线建设。已完成项目预报建和环评,地质灾害审批,宝山段选线、选址审批,嘉定段选线审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土地预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
2、供水设施建设。已完成梅园路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总投资146万元;刘翔路自来水管道改造,总投资345万元。
3、排水设施建设。外钱公路、望安路污水管道工程目前正在开工建设。汇旺路污水管道工程已完成施工招标,目前正在公示阶段。塔山路、嘉安路污水管道建设正在进行施工前准备。目前,我区城镇化污水处理率达81%。
31、加强城市网格化管理。与社会综合管理联勤模式对接,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我区集中城市化区域全覆盖。(责任单位:区建交委;督查反馈单位:区建交委)
2011年共发现各类案件31308件,其中部件4232件,事件27076件;立案31106件,结案30541件,结案率为98.2%。期间,根据区关于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全面融入区联勤工作的意见,与区联勤办、区科委信息中心进行了多次协商,确定了先行在真新街道开展融入工作试点的目标,目前正在制订相关方案。
32、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加大拆除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的打击力度,加强交通客运市场监管,推广城市综合管理市场化模式,综合治理城市管理顽症。(责任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拆违办;督查反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拆违办)
1、拆除违章建筑工作。全年共拆除违法建筑43.82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的35万平方米拆违任务的125.2%。其中拆除新增违法建筑8.0万平方米、历史存量违法建筑35.82万平方米。
2、综合治理城市顽症。加强渣土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4846人次,执法车辆5666车次,查处违法案件1205起,处罚金额1648950元。加强乱设摊整治,全区共消除设摊集聚点150个,整改51009起,查处乱设摊案件10789起,处罚金额730160元。加强跨门营业整治,全区共查处跨门营业案件803起,处罚金额57250元。加强“三乱”治理,全区共出动执法管理人员11892人次,执法车辆4636车次,收缴各类小广告2235.8公斤,停机数873起,处罚案件271起,处罚金额70300元。
33、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奖惩薪酬相挂钩的考核制度。(责任单位:区国资委、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审计局;督查反馈单位:区国资委)
区管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实施办法正式印发实施。对8户区管企业和1户委管企业的年度和任期考核指标进行梳理,签订了企业经营者年度考核及任期考核责任书,并对企业任期奖励薪酬进行了基础测算。
3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强化财务监管力度,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水平。(责任单位:区国资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财政局;督查反馈单位:区国资委)
1、推动企业整合重组,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组建公租房运营公司,负责公共租赁住房的投资、建设、租赁经营管理。完成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资产整合,与市东方网络公司合资组建嘉定东方网络公司。区城投公司和水务系统企业重组整合正式启动。完成粮食系统下属两企业的整合重组,组建新的粮油资产公司并构建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运作机制。国资公司实施集团化改造,组建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物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子公司。稳妥做好嘉丰飞龙、飞联纺织等企业闲置资产处置工作。对国资系统三级以下企业以及连续三年亏损企业实施摸底调查,初步完成调整方案。推进供销社部分下属传统型低效益企业实施人员分流和产业调整,剥离副业,做强主业。完成嘉宝集团下属劣势制造企业停产歇业,稳妥做好员工分流安置工作工作。
2、推进体制机制研究,国资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完成财务监管信息系统三期试点工作。逐步探索从财务监管系统向国资监管大平台建设的转型。对区管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考核引入任期考核目标,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启动董监事履职机制、国企管理模式、国资监管信息化的转型等重大课题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嘉定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试行办法》、《嘉定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试行办法》。
3、突出主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运作质量。组建上海嘉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企业融资能力,分散担保风险。对国资公司、轨道公司、新城公司实施增资,增强企业投融资能力。做大政府项目融资调剂平台,为政府性投资公司资金周转提供支持。有序推进西上海集团相关资产上市,全面完成改制阶段各项任务,进入上市辅导期。对新城公司转型后的产业布局和战略发展的进行定位,形成上市培育方案。嘉房集团实施股份制改造,完成集团的出资主体和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组建汇嘉创投公司,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组建引导基金服务新兴产业中小企业。5家区管企业共同参股嘉定民生村镇银行。完成国资公司对物联网基金和达泰基金的参股。轨道公司成功参与厦门银行增资扩股。
35、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并联审批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服务环境。(责任单位:区投资服务中心;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建交委、区规土局、区人社局、区环保局、区卫生局。督查反馈单位:区投资服务中心)
1、推进并联审批。一是推进新增内资企业设立并联审批。按市审改办要求,将7个部门的11项前置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并联审批。全程(工商、质监、税务)最短审批时间为4天,最长审批时间为9天,平均审批时限6.5天,比承诺时间10天少3.5天。至2011年底,实施并联审批企业6561户,占全区新设立内资企业比例为99.3%。二是推进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并联审批。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止目前,暂时没有企业申报并联审批。三是推进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并联审批。从9月1日起实施,目前共收件42个项目,正式受理33个,各相关部门完成总体设计文件审查24个,审图公司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14个,建交委完成备案管理10个项目。整个流程平均耗时14.9个工作日,比规定的30个工作日减少15.1个工作日。四是推进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并联审批。从8月20日正式开始实施,目前共收件27个项目,全部正式受理,各相关部门完成审查23个,规土局完成设计方案审核批复16个项目。
2、推进网上审批。正式启用嘉定区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市、区两级数据实施对接共享。至2011年底,通过该平台办理的168件审批事项中,已办结143件,办结率为85.12%,平均办结天数4.2天,比原来的6.5天缩短了2.3天,行政审批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推进标准化建设。对入驻中心的各部门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按受理要求、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及收费标准等进行了规范并系统地编写了服务指南。完成了对全区的421项审批事项的标准化执行情况的排查模底。目前区级办理的审批事项中,己制定业务手册230项、正在编制19项,共249项,占59.2%;已编制办事指南301项,占71.5%;实施告知承诺223项,占52.96%;实施批后监管326项,占77.4%。
36、加快南翔地区初中建设。确保年内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南翔镇;协办单位: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规土局、区房管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督查反馈单位:南翔镇)
2011年完成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审查、勘察设计招标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37、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年内完成500对计划怀孕夫妇免费优生健康检查;计划怀孕夫妇优生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5%,生育病残儿夫妇接受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到90%,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服务覆盖率达到65%。(责任单位:区人口计生委;协办单位:区卫生局、区财政局;督查反馈单位:区人口计生委)
2011年,全区共有520对夫妇参与孕前检测,社区相关业务人员培训合格率达80%,生育病残儿夫妇接受再生育优生指导率达95%,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服务覆盖率达68%。
38、强化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实践“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提升实有人口信息质量。(责任单位:区人口办;协办单位:各街镇、公安嘉定分局;督查反馈单位:区人口办)
人口综合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已进入常态化。目前,全区共登记实有人口信息141.6万人,其中户籍人员56万人,来沪人员 85万人,常住境外人员0.6万人,维护实有人口信息 221万条。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