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嘉定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报告》的通知
索 引 号: WA1310005-2012-001 主题分类: 区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区政府 发文日期: 2012-04-10
名 称: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嘉定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报告》的通知
文 号: 嘉府办发〔2012〕19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新城、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区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嘉定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报告》已经区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各相关单位进一步落实好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责任机制,为提升全区整体食品安全水平作出贡献。

特此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四月九日

 

2012年嘉定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报告

 

2011年,在市质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领导的关心鼓励下,在区农委、区工商局、区食药监局等兄弟单位的有力配合下,在各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定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近年来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经验为基础,巩固专项整顿成果,推广“世博”保障有效做法,扎实推进我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创新发展,确保了我区食品生产领域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区食品生产安全总体可控。

一、2011年工作回顾

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

(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把企业审核关。认真做好新设立企业许可证核发及到期换证工作,对新提出申请的企业采取市、区两级实地核查,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清理清退,减少了生产企业数量。2011年共核发食品生产许可证58张,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74张,对159家卫生许可证已到期未办理注销手续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清理,并公告注销。

(二)加强针对性管理,组织量化分级考核。根据A级至C级企业监管逐级严格的规定,提高对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要求,从严控制企业级别晋升数量。2011年经过量化分级评价,区内A级企业37家,B级企业90家,C级企业91家,提高了对质量管理薄弱企业的监管频率,堵塞了监管漏洞。

(三)落实监管职能,增大监督抽检力度。2011年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覆盖监督抽查,共出动执法人员达2360人次,检查企业690余家次,抽检食品样品970余批次,抽样合格率达到96.8%,比201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四)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主体责任落实。按照上级要求,大力推行食品生产企业委托加工备案制度,以及使用添加剂情况报告制度。2011年全区共有134家企业进行了使用添加剂报告,56家企业进行了接受委托加工报告,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抓好食品安全的自觉性。

(五)严格依法行政,促进企业质量提升。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2起,罚没款总计85万余元,较上一年度明显增加。累计注销60家企业的74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清退35家企业,企业数由年初288家减少为246家,有效净化了区域食品生产环境。同时,严格把好产品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关,通过加严检验、监督复查等工作,加强服务指导,提高了全区食品企业的规范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六)重视发动群众,及时处置举报信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群众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12365”热线作用,并利用“食品宣传周”等活动,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广泛接受群众咨询,通过宣传动员,举报信息明显增多,针对举报,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实地检查,认真核实,及时回复。2011年共接受群众举报65起,查证属实14起,对行政相对人依法严肃处理,有力震慑了食品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七)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法规宣讲。高度重视面向食品企业的宣传工作,结合巡查抽查,宣讲政策法规,累计向企业下发公告3500张、宣传画册3000张、宣传手册1000余本。同时分层次、分批次召开了5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学习培训会,对区内企业开展全面培训,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300余本,培训企业管理人员600余人次。

(八)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日常监管效率。针对我区食品企业特点,在区食安委组织下,加强协作,创新方法,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其他条线执法力量,会同各有关部门取缔无证加工窝点达20余处;二是邀请区人大代表参加组成食品安全检查小组,赴企业进行“开门检查”,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的宝贵意见;三是与区公安局、食药监局、工商局等兄弟单位一起开展“亮剑”行动,重点打击食品领域内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使用回收原料生产经营食品等犯罪行为;四是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调研,简化制作流程,提高制作效率,通过健全和公布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引导企业诚信守法,进一步化解食品生产不安全因素。

2011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6项,有力规范了我区食品生产秩序,取得了良好效果。比较突出的有:

“打违除患”食品安全专项行动。自2011年4月18日起历时半年时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86人次,检查企业433家次。责令整改206家次,责令停产整顿45家次,累计抽样157家、查封5家企业,封存5家企业产品,监督6家企业自行销毁(涉嫌)违规产品,有效解决了我区食品企业生产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塑化剂专项检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1〕101号函、市局〔2011〕30号函等文件要求,开展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专项检查。出动160余人次,全覆盖检查了我区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等11类产品的76家生产企业,提高了企业防范意识,杜绝了邻苯二甲酸酯问题在我区发生。

地沟油和餐厨废弃油脂专项整治。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开展防范生产加工和使用地沟油监管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检查了我区8家食用油脂生产企业(精炼加工),4家食用油脂分装灌装企业,以及生产加工中使用散装食用油脂的48家企业,通过检查及法规宣讲,督促其中17家企业完善废弃油脂处置台账管理制度,监督15家企业签订了废弃油脂处理协议,有效防范了废弃油脂流入市场。

“打非添”专项整顿工作。在区食安办协调下,我局共出动544人次,检查区内相关食品生产企业223家次,重点查看企业食品添加剂采购、查验、使用和记录等情况,规范了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作。

乳制品及含乳制品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920余人次,共抽检生鲜乳4批次、原料乳粉6批次、乳制品成品28批次、原料乳粉148批次、含乳食品135批次,保证乳制品质量稳定合格。

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一是顺利完成了供十四届国际泳联世锦赛食品安全重大保障工作,荣获组委会颁发的“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 上海2011”纪念奖牌;二是全力保障了中秋国庆两节两会我区食品市场安全,出动执法人员122人次,检查相关生产企业68家次,责令整改企业15家次,确保了月饼、食用油、肉类、乳制品、酒类等节日热销食品生产企业规范生产。

过去的一年,我局通过“重基础、两手抓”,严格按照上级“四个必须”、“四个一批”、“五个不放过”、“五个最严”等要求,从严执法、从重查处,使区内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我局食品安全两年专项整顿工作的考核中,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被确定代表上海市迎接国务院检查组的审核考核。

二、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区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整顿规范初见成效,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食品生产行业结构性安全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消除。尽管通过集中清理整顿,逼退了一批不达标的食品生产企业,但食品生产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中小型企业数量多(我区50人以上规模A类企业仅占17%)、生产条件差的局面依然存在,并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尽管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工作,但人员更换使得培训效果无法长久保持。促进我区食品生产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二)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够平衡,居民在消费需求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为安全控制能力低下的廉价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间,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无视国家法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生产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刻意隐瞒生产情况,逃避政府监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风险,也给监管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食品工业采用的新原料、新添加剂日渐增多,监管部门现有的检测设备更新较慢,快速检测能力不足。另外监管人员较少,人机不匹配矛盾突出。依照现行法律法规,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整治)、抽样检验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难以及时发现隐蔽性强的主观故意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发现机制未能完全建立。

针对上述问题隐患,我局认真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2012年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

三、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指导思想是:围绕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12字方针部署和韩正市长提出的“五个最严”的总体要求,以三个增强“增强主体责任落实,增强执法监管,增强宣传服务”打牢基础,以四个机制“食品生产准入机制、分类分级监管机制、部门联合查处机制、应急事件处置机制”确保安全,积极探索以政府监管部门严格执法、食品生产企业诚信经营、市民安全消费为主要特征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强化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效率,防范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风险,推动食品生产行业提升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我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状况平稳、可控。设想重点抓好6方面的工作:

(一)多管齐下,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在组织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主体责任书、承诺书的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引导诚信经营,切实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1、加强食品生产法规宣贯培训。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宣贯,提高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2012年新实施食品安全标准的宣贯;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采用HACCP、ISO22000等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动食品生产行业提升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2、落实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四个必须”、“五不放过”的要求,指导和督促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级各类质量相关人员职责,帮助企业分解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增强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指导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实际,从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

3、完善企业诚信档案管理。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建设工作,通过制作诚信档案,定期公布相关信息,引导企业诚信守法、提升自身社会信用度,结合黑名单制度,对历年来产品抽查不合格情况,边通报公布,边协助提升,边督促整改,促进企业加强管理。

(二)完善机制,实现食品监管全程覆盖

在区食安委组织下,继续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做到全程监管,无缝衔接。

1、推进职能部门工作协同。通过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平台,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信息沟通和联合监管,共同完善本区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配合机制,实现食品生产领域全过程监管。

2、发挥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志愿者(即食品安全信息员)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已授聘的25名志愿者作用,借助他们的地域优势、专业优势和掌握业内信息优势,及时了解食品生产行业相关情况,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向。

3、融入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体系。在现有3个派出机构的基础上,今年再增设一个工业区质监所。继续加强派出机构建设,加强与各街镇政府、工业区管委会的工作联系,积极融入“大联勤”体系,建立以区、街镇、村“纵向到底”、“横向覆盖”的执法监管信息网络,将质监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最大限度消除监管盲区。

(三)强化监管,提高全行业质量安全水平

1、提高准入门槛,源头筑牢食品生产安全的“防火墙”。继续提高食品生产准入门槛,从严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对质量保证能力达不到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许可。同时,严格做好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和年审工作。对无法持续保持生产条件或产品质量不稳定,且整改不力的企业,将全力挤压其生存空间,依靠食安委和街镇等各方力量进行逼退、注销、清理,提升辖区食品生产企业整体水平。

2、加强日常巡查,探索提高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新手段。全面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和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及化妆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对检查和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严格监督企业落实整改措施,通过及时回访、复查验证整改效果,保证各项监管工作有记录、可追查。继续落实食品企业“红黄”灯制度,对企业质量安全保持情况进行公示,对企业巡查、抽检等相关情况,录入电子档案,及时更新,借助电子化动态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日常监管效率。

3、注重风险监控,排查消除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隐患。明确食品安全容易产生的风险点,做好事先防范工作,在监管中,将加强对回收食品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防范不按规定落实回收食品销毁处理制度的违规行为,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生产、流通环节回收食品监管的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回收食品监管有效性。

(四)专项常项结合,推进食品安全区域整治

把常规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往年重点与当年重点相结合,采取“错时监管”、“交错监管”、“飞行检查”等管理形式,突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全面推进区域整治工作。

1、落实乳制品专项监管要求。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关部署,继续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作为监督重点,实施“零容忍”政策,加强对相关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继续保持对乳制品成品和原料高频率的抽查抽检力度,防止出现任何问题。

2、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制定周密计划,逐项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标识、食品生产环节废弃油脂、肉制品特别是牛羊肉“瘦肉精”专项整治和酒类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等5项专项整治工作,并继续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对季节性生产的时令性食品加强监管,保障节日期间食品质量安全。

3、严厉打击各类食品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坚决打击无证生产、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等违法行为,对违法企业坚决向社会曝光,并将加强“两法衔接”平台沟通,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加强宣传,构建全民参与的监管网络

在履行法定职能的同时,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食品监管。

1、普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平台,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引导媒体积极客观的报道食品安全状况;在“3•15”、“质量月”期间组织开展专题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注重贴近百姓,提高宣传效果和覆盖面;依据法定职责及时发布食品生产环节监管信息,发布食品消费常识等实用信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社会知晓度,为市民解疑释惑,提高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

2、推动群众性食品安全监管。做好市民巡访基地的后续推进工作,开展“质监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充分发挥10个基地和2个食品工业旅游点的作用,通过“零距离”参观,加深广大市民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探索开门监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食品安全监管志愿者、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12365”质量申诉举报咨询电话、网上信箱等多种渠道与市民交流,自觉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处理食品安全申诉举报。进一步完善投诉举报工作制度,使申诉举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维护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根据上级这一规定,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工作机制,鼓励市民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积极配合区食安办等部门建设统一的投诉举报受理和转送机制,方便市民投诉举报;对举报的案件线索信息认真开展调查核实,依法严查违法行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确保群众满意。

(六)快速反应,提升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针对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突发性高的特点,将加强应急处置各项能力和制度建设。

1、巩固基础提升能级。今年将继续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增加与食品相关的检测项目,提升技术能级,扩大检测范围,提高快速检测和应急监测水平,为职能部门食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食品检测提供专业服务,更好地协助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开展。

2、提升素质完善预案。通过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促进监管能力提升,提高发现问题能力,识别风险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并根据我区食品生产企业动态,有针对性地修订并完善我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3、应急演练快速反应。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在企业配合下,组织系列应急处置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工作预案可行性,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我区社会安全稳定。

2012年,是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的关键一年,嘉定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海市质监局的部署,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服务大局,依法监管,在区食安委各组成部门和各街镇政府的大力配合下,全面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工作,切实维护我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力争把嘉定区建设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示范区,共同推动上海成为全国食品安全最好的城市之一,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