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定区农田林网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索 引 号: WA1307001-2015-001 主题分类: 区府办文件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5-05-18
名 称: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定区农田林网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文 号: 嘉府办发〔2015〕23号 公开类型: 主动公开
公开属性: 全部公开 公开期限: 长期公开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新城(马陆镇)、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

为了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林水”联动,规范农田林网建设,现将区政府2015年4月29日第5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嘉定区农田林网规划设计导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18日

 

 

嘉定区农田林网规划设计导则

 

1 总则

1.1为规范农田林网工程设计,保证农田林网工程建设质量,利用森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特制订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嘉定区范围内由财政资金投入新建或改造的农田林网工程建设。

1.3本导则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1.4农田林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以有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为基本原则,在新建或改造的农田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建设,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保护屏障。

1.5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2.1农田林网

以保护农田,避免自然灾害,提高农区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村景观,控制非点源污染,保障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为主要目的的防护林。

2.2农田林网控制率

已建成农田林网(含农林间作)的农田面积占应建农田林网农田面积的百分比。

2.3农田林网占地率

农田林网占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

2.4林带

以带状形式营造的具有防护作用的树行的总称。

2.5骨干林带

具有连通性和区域性特点,依托江、海、湖、河堤岸及干线公路建设的抵御自然灾害最基础最主要的林带。

2.6主林带

为阻挡主风向(主要害风方向)而设置的农田林网骨架林带。

2.7副林带

与主林带垂直而设置的农田林网辅助林带。

2.8林网形状

林网分布状况称为林网形状,不同的林网形状与所抵御的自然灾害紧密联系。

3 一般规定

3.1农田林网工程建设应以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单位进行前期工作,包括农田林网林地综合调查和项目设计,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进行农田林网建设设计。建设应纳入区域农田林网建设总体规划。

3.2总体布局必须全面贯彻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

3.3农田林网规划设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林地主导功能

3.4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与森林覆盖率提升和农村环境整治等诸多方面之间的关系。

3.5农田林网整体布局,不得破坏农田基础设施,同时应满足农业生产大型机械作业要求,林网建设尽量减少对农田的遮阴,最大限度减少对农田产量的影响。

3.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内农田林网占地率原则上达到5%以上。

3.7嘉定区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参照上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

3.8造林成活率不得低于95%,造林保存率不得低于90%。

4综合调查

4.1调查目的

掌握建设区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森林、林木、林地、农田生产情况,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现状、问题与要求等,为农田林网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

4.2调查的主要内容

4.2.1基本情况调查

对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重点调查。

4.2.2专业调查

4.2.2.1灾害性气象因子调查。主要灾害性气象因子有大风、沙尘、干热风、霜冻、低温冷害、冰雹、洪涝、干旱等。

4.2.2.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了解该地土地利用状况;农业耕作制度;农业现代化程度;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等。

4.2.2.3乔灌树种调查。调查适生树种、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的情况;主要树种的几何特征,如成林高度、冠形、冠幅等;主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如高生长、径生长,以及枝叶茂密程度、种间竞争规律、抗病虫害能力、抗盐碱能力;主要树种的经济利用价值。

4.2.2.4立地类型调查。工程区过去已有过类似调查,编制过立地类型、造林类型、森林经营类型和立地指数表的可验证修改补充后应用;否则要另行调查,重新编制。

5设计

5.1设计任务

根据建设要求细化和落实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设计建设模式与技术措施,详细概算建设资金。

5.2设计分类

5.2.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阐明在指定的地点、时间和投资控制数内,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基本技术规定及项目总概算应满足设计审查、控制基本建设投资的需要,作为作业设计的依据。

总体设计方案说明书应包括项目概况、项目性质、规划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功能分区、树种规划、分期建设计划和措施建设。

5.2.2作业设计

5.2.2.1应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依据总体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5.2.2.2一般营造林工程应进行作业设计,基础设施工程应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深度应满足项目施工或作业的技术要求

5.3设计的主要内容

5.3.1确定农田林网建设阶段性目标或专项目标。

5.3.2农田林网总体设计,确定主要建设模式。

5.3.3环境保护措施等各项技术措施设计。

5.3.4根据各专业项目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设计参数,详细概算建设投资。

5.3.5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5.3.6因建设类型或内容的不同,设计的主要内容应有所侧重。

5.4设计图纸要求

设计图纸要求参见《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G/TJ-2058-2009)中附录B的规定。

5.5种植设计

5.5.1林网网格形状

5.5.1.1在显著主害风的地区,采取长方形网格配置,主林带于主风方向垂直(或风偏角小于45°),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

5.5.1.2在主害风不明显的地区,可采用正方形网格配置,或与路、渠沟、堤岸防护林带和村庄(屯)绿化、四旁林结合,形成其他形状的网格。

5.5.1.3以水田为主的农区,可结合路、河、沟渠等自然配置网格。

5.5.2林网宽度

5.5.2.1田间道路绿化

田间道路分为干道、支道两级,干道宽度大于等于4米,两侧配置2米以上两排以上林带;支道宽度大于等于2.5米,单侧配置两排以上林带;田间、宅间道路参照主干道路配置林带

5.5.2.2河道绿化

河道分为主、次干河道和一、二级支河,其中主、次干河道两侧的陆域控制宽度一般为10-15米。凡需要布置防汛通道的河段,防汛通道一般设置在陆域控制部位的中部或靠田一侧,宽度一般为3米,余下部分可植树绿化。如河道边坡比为1:2.5可在边坡上植一行树,如边坡比为1:3可在边坡上植两行树。蕰藻浜、苏州河和罗蕰河属市管河道,两侧的绿化设计另定。

一、二级支河两侧的陆域控制宽度为6米,河道边坡比一般为1:2.0-1:2.5,在陆域控制范围的靠田一侧应布置干路或支路,其宽度分别为4米和2.5米,余下的2米或3.5米可植树绿化,如河道边坡比为1:2.5还可在边坡上种一行树。

5.5.3网格面积

按照林带间距为主林带树种防护成熟年龄树高的15-20倍,以及主林带间距与副林带间距比例:长方形网格为1:1.5-2.0,正方形网格为1:1的原则,网格面积为:风害严重地区不超过15公顷,其他地区15-30公顷。

5.5.4树种选择

农田林网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优良树种(参见附录一、附录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5.4.1主根深而侧根幅较小、树冠较窄,不易风倒、风折。

5.5.4.2速生由其高生长快、树干通直。

5.5.4.3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耐水湿、耐盐碱等能力。

5.5.4.4与农作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能有相同的病虫害或是其中间寄主。

5.5.4.5兼顾防护、用材、经济、美化和观赏等方面的要求。

5.5.5树种配置:农田林网的主林带一般在2行-5行、副林带1行-2行。宽林带要采用不同树种混交配置,窄林带可为纯林。栽植密度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G/TJ-2058-2009)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培植方式。

5.5.6混交方式:可采用针、阔叶树种混交,阔叶乔木树种混交,乔灌木树种混交。

5.5.7混交方法:可采用段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不适用针阔混交)。

6营造

6.1营造原则

应因地制宜,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

6.2苗木质量要求

6.2.1植株生长健壮、主干通直,无明显机械损伤,必须使用检疫合格的苗木。

6.2.2根系发达、完整,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根系无劈裂。

6.2.3乔木规格宜控制在胸径4cm-5cm,特殊要求规格可适当放宽。

6.3整地要求

6.3.1应视造林的立地条件、造林树种等情况确定适宜的整地方式。

6.3.2常用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块状整地、带状整地及穴状整地,整地深度不应小于35cm。

6.3.3应在造林一个月前整好地。

6.4造林技术

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7农田林网建设档案

7.1建档应符合下列要求

7.1.1全区建立统一的农田林网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格式、数据、标准应由区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度。各镇(街道)林业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人、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并定期审查。

7.1.2农田林网技术档案由经营单位和区林业主管部门各执一份,以备查用。

7.2主要档案材料

7.2.1档案分类

农田林网建设档案分为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两类。技术档案包括森林资源档案、经营档案等。管理档案包括制度法规档案、权益档案等。

7.2.2主要建档材料包括下列内容

7.2.2.1森林资源档案:包括农田林网的建设项目设计、营造、验收等技术资料;

7.2.2.2森林经营档案:包括农田林网设计文件、图表;农田林网各经营阶段全部建设过程的技术资料;验收检查情况;投资情况等;

7.2.2.3制度法规档案:包括农田林网建设规章、规定与制度等管理档案;施工单位、权属、施工日期;施工与监理、监督、评估的组织、管理与结果报告等。

引用标准名录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G/TJ08-2058-2009

《平原绿化工程建设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林造发[2013]31号文

《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17-2013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等三部门关于本市高水平粮田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0]59号

《上海市高水平粮田设施建设标准》

 

 

附录B 设计图纸要求

 

B.0.1 一般规定

1.图纸幅面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规定。

2.图纸比例

(1)平面图可用1:1000(林地面积超过50公顷时总平面图可用1:2000,作业设计图必须采用1:1000或1:500);

(2)局部平面图可采用1:200或1:100。剖面图可采用1:50或1:20。

B.0.2 总平面图

1.总平面图必须明确道路红线及林地范围。

2.图上应绘制坐标方格,并注明坐标基线。

3.图上应准确绘制道路、水体、林地范围以及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及外形,并注明建(构)筑物的名称。

4.应以虚线绘制原有或已填没的河道、池塘、防空洞以及废弃道路等的位置。

B.0.3 设计方案

1.位置图(1/2000-1/10000)应表现林地在城市中的位置、轮廓、交通和四周环境关系等。

2.现状及分析图。应根据现状资料归纳整理,分成若干空间,对现状作综合评价阐述。

3.功能分区图。应根据规划设计原则和现状分析图确定功能分区,既形成统一整体,又能反映各区内部因素间的关系。

B.0.4 作业设计图

1.应分乔木配置图和灌木配置图,并应标明种植位置、树种、株行距、面积、株数。

2.作业设计应包括竖向设计,图上应标明土球大小、种植穴直径和深度。

3.种植材料表宜标注于图上,内容应包括树种名称、规格数量。

 

 

附录一

 

农田防护林主要推荐造林树种推荐名录

序号

中名

类型

生态习性

推 荐 用 途

沿海沿江地区

中部内陆地区

西部湖沼地区

粮田

菜田

果园

粮田

菜田

果园

粮田

菜田

果园

1

东方杉

半常绿乔木

喜光;耐水湿,耐盐,抗风,耐瘠薄。

 

 

 

 

2

柳杉

常绿乔木

喜温暖湿润,根系较浅,抗风力差。

 

 

 

 

 

 

 

3

池杉

落叶乔木

强阳性;喜温暖,耐寒,耐涝耐旱。

 

 

 

 

 

4

水杉

落叶乔木

喜光;耐水湿,耐寒。

 

 

 

 

 

5

落羽杉

落叶乔木

喜光;耐水湿,耐寒,耐盐碱。

 

 

 

 

 

6

中山杉

落叶乔木

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

 

 

 

 

 

7

黄连木

落叶乔木

喜光,畏严寒;耐干旱瘠薄,抗风力强。

 

 

 

 

 

 

 

8

榉树

落叶乔木

阳性,喜光,忌积水;不耐干旱和贫瘠。

 

 

 

 

 

 

 

 

9

苦楝

落叶乔木

喜温暖;耐寒、耐盐碱、耐瘠薄。

 

 

 

10

朴树

落叶乔木

喜光;耐干旱瘠薄,耐水湿,抗风。

 

 

 

 

 

11

桤木

落叶乔木

喜光,喜水湿。

 

 

 

 

 

12

乌桕

落叶乔木

喜光;不甚耐寒,抗风力强,耐水湿。

 

 

 

13

无患子

落叶乔木

喜光,稍耐荫;耐寒能力较强,耐干旱,不耐水湿。

 

 

 

 

 

 

 

14

喜树

落叶乔木

喜光;不耐严寒干燥,较耐水湿。

 

 

 

15

香椿

落叶乔木

喜温暖;耐寒、耐盐碱、耐瘠薄。

 

 

 

 

 

16

国槐

落叶乔木

喜光;稍耐荫,耐寒、耐旱、耐瘠薄。

 

 

 

 

 

 

 

 

 

附录二

 

上海农作物及禁止搭配木本植物名录

农作物种类

禁止搭配植物

病虫害

种类

水稻

柳、榆、女贞、木槿、大叶黄杨

蚜虫类

小麦

桧柏

锈病

国槐、悬铃木、桑、狭叶十大功劳

白粉病

玉米

杨、柳、榆、槐、樱花、合欢

金龟子类

柳、榆、女贞、木槿、大叶黄杨

蚜虫类

豆类

泡桐、丁香、木槿

斜纹夜蛾

杨、柳、榆、槐、樱花、合欢

金龟子类

桂花、白玉兰、樱花、木槿、腊梅

朱砂叶螨

十字花科蔬菜

泡桐、丁香、木槿

斜纹夜蛾

杨、柳、榆、槐、樱花、合欢

金龟子类

刺槐、泡桐、侧柏

甜菜夜蛾

柳、榆、女贞、木槿、大叶黄杨

蚜虫类

茄科蔬菜

泡桐、丁香、木槿

斜纹夜蛾

松、柏、梧桐

凹缘菱纹叶蝉

桂花、白玉兰、樱花、木槿、腊梅

朱砂叶螨

柑橘

松、柏、梧桐

凹缘菱纹叶蝉

杨、柳、榆、槐、樱花、合欢

金龟子类

桧柏

锈病

柳、榆、女贞、木槿、大叶黄杨

蚜虫类

葡萄

杨、柳、榆、槐、樱花、合欢

金龟子类

水杉

螨类

注:为了避免交叉为害和感染,农田防护林树种应尽量避免选择和农作物有共同病虫害的寄主植物,以下列出可能存在交叉为害或感染的树种及相关病虫害。

 

 

附录C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

 

表C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

 

树种(组)

密度(株/亩)

树种(组)

密度(株/亩)

水杉、池杉、

东方杉、中山杉、落羽杉

100-166

杨树

50-70

杜英

80-110

柳杉

70-90

喜树

70-90

黄连木、枫香

三角枫

80-100

朴树、榔榆

榉树

80-110

栾树、无患子

皂英、重阳木

80-100

泡桐、枫杨

55-75

香樟

55-70

银杏

80-110

雪松

40-60

苦楝

70-110

广玉兰

70-100

香椿、臭椿

80-100

悬铃木

50-60

恺木

80-110

刺槐、国槐

80-100

白蜡

70-90

青桐

70-90

灯台树

60-90

麻栋

60-80

合欢

60-80

垂柳

60-80

女贞

80-100

政策留言板

政策留言板只接受对本页(该条)政策的咨询和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