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WA1306001-2024-002 | 主题分类: | 区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4-12-20 |
名 称: |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定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嘉府办发〔2024〕27号 | 公开类型: | 主动公开 |
公开属性: | 全部公开 | 公开期限: | 长期公开 |
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嘉定工业区、菊园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嘉定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20日
嘉定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 -2035年)》和《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精神以及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和行动计划,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结合我区产业优势和低空经济发展实际,推动我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全面融入上海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的发展大局,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区位优势,打造低空经济重要承载区,坚持以“四大创新”为引领: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产业引擎、创新科技引领、创新服务保障;聚焦“五大行动”发力:健全管理机制,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能级,拓展应用场景,完善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聚焦低空网络设施等优势领域发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蓬勃发展,加快形成链条完善、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力争实现:
——管理机制运转顺畅。区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在低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安全生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等方面构建起各方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基本构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础设施骨干网络,统筹引导企业开展垂直起降点建设,加快建设地面起降设施网。
——产业能级稳步增长。低空经济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以上,打造以低空科创智造产业为核心,以低空保障产业为支撑,以低空创新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攻克一批低空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努力实现低空产业链自主可控。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培育“10+”低空飞行服务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发低空快递物流、旅游观光、航空运动等商业应用,探索打通长三角区域短途运输航线。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低空经济智造高地
1.培育壮大领军企业。支持引进中大型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型飞行器整机和电机、复合材料、导航通信等零部件制造领军企业,重点培育“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为低空经济链主企业,提升低空经济产业链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
2.促进产业链协作配套。推动汽车零部件、先进能源动力、汽车芯片、智能传感器等优势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支持现有企业与飞行器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加强协作,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任务载荷、无人机管控平台、低空反制系统等领域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支持氢能燃料电池、通信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抢占低空经济市场。(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
3.打造低空经济特色园区。发挥嘉定新城核心区总部研发、马陆生产智造优势,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建设“空天地”一体化综合性示范产业园;放大重点院所、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加快产研合作,推动低空网络设施等产业链关键领域发展,依托真新苏河源、北虹桥区域等载体,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竞争性强的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一核、多点,组团式发展”的特色园区格局。(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新城公司)
(二)协同构建低空管理体系
4.协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根据市级工作部署,配合建立军地民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协同做好监管与应急处置。加强低空航空器飞行活动保障,指导相关单位合法合规开展飞行施放。(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区经委、区应急局、公安嘉定分局)
5.推动低空航路航线划设。配合市交通委、军方和民航华东局,聚焦城市低空载人载货运输需求,开展区内低空航路航线划设研究工作,统筹利用区域低空空域资源。(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区经委、区应急局、公安嘉定分局)
(三)前瞻建设低空基础设施
6.建立地面起降设施网。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构建低空地面基础设施体系,发挥政企合作效应,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低空经济基础建设产业,推动嘉定新城区域内建设分布式起降点,分阶段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根据场景应用需求,在交通枢纽、商业区、产业集聚区、大型体育场馆、综合性医疗机构等布局一批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设施。与重点物流企业共同推进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满足无人机的起降、备降、停放、充电、运输及运营等功能需求。加强通信、监控、低空气象监测网络等运行保障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公安嘉定分局、区规资局、区建管委、区交通委、区卫健委、区应急局、区数据局)
7.构建低空空域智慧化服务体系。有序推进满足低空航空器应用需求的低空智联网建设,加快布局网络设施、数据设施,发挥运营服务商网络和数字化能力,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识别、气象、反制等配套设施网络,并与上海市相关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数据局、公安嘉定分局、区规资局、区交通委)
(四)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
8.构造低空智慧物流体系。结合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重要商务区等布局,协调物流企业加快开辟物流仓储基地之间的无人机物流航线,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无人机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区商务委、公安嘉定分局、各街镇)
9.打造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支持探索开辟区医疗样本空中快速运输通道,保障医疗样本、药品针剂等医疗物资安全运输,提升卫生系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效能。依托区域内医联体建设,建立医疗机构间高效转诊网络,提升区级医院重大医疗救治能力。开展航空医疗救援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进博会、F1大奖赛等常态化重大医疗保障任务的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区卫健委、区应急局、公安嘉定分局、区交通委、区医保局)
10.打造低空文旅休闲场景。加快发展以eVTOL为主的城市观光、体验等低空文旅服务新业态。依托上海国际赛车场、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嘉北郊野公园、远香湖等景点,探索开展有文旅特色的商业飞行体验活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公安嘉定分局、区交通委、各街镇、新城公司、绿洲控股集团、汽车城集团)
11.扩大智慧城市场景应用。加大无人机、eVTOL、直升机在城市管理、安防巡查、水务监测、电力巡检、道路巡检、生态治理、海洋巡检及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交通委、区水务局、区应急局、区绿容局)
12.发展城市空中交通场景。配合市级部署,加快推进五大新城示范航线建设,论证“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开展载人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建设可行性。配合推动嘉定区与虹桥商务区、昆山太仓等其他长三角城市间的商务通航,探索建设机场、园区、商务中心等关键节点间的接驳、通勤航路航线,推动长三角低空经济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区交通委、区经委、公安嘉定分局、各街镇)
(五)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13.推进低空科技创新突破。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建设涉及低空经济领域的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依托科研院所在电磁频谱感知、通信组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与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围绕低空飞行器先进设计制造、能源动力、航电通信、智慧保障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产业转化。(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委、各街镇)
14.拓展低空经济交流平台。不断扩大产业协同圈,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沟通和政企对接,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论坛交流、会展赛事等活动。加强与协会学会等专业机构合作,举办低空经济产业峰会等论坛,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动态和产业机遇,形成嘉定低空品牌效应。(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
15.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引导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探索设立嘉定区未来产业专项基金,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低空经济重点领域。支持相关航空装备融资租赁服务,探索构建科技保险服务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资金支持,多渠道助力企业和项目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委、区财政局、国资集团)
16.建立低空安全保障机制。坚持包容审慎的安全风险管控理念,探索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联合监管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飞行活动、数据信息等安全管理,落实低空飞行联合监管责任,督促从事低空飞行活动的主体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确保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飞行安全。(责任单位:公安嘉定分局、区交通委、区应急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嘉定区低空经济工作专班统筹作用,由区经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明确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的职责分工,协调解决低空产业、低空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联动配合,并根据本方案具体抓好落实。
(二)加强政策支持。在整合用足现有各级各类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区级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领域企业聚集、头部企业招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航线开拓、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拓展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资金供给力度。
(三)联动整合要素。以区级低空飞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任务为牵引,整合国有、民营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各方优势资源,参与全区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有效保障企业、低空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建设要素需求,视情纳入“一事一议”范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