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卫计委对嘉定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3-02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04-22

办理结果:采纳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完善签约家庭医生1+1+1服务的改进意见”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

2015年上海市实施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以下简称社改),嘉定区作为上海市社改第二批试点全覆盖区,近2年来,围绕“健康嘉定、基层为重,签约服务、全程管理”改革目标,重点推进“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模式,提升居民获得感

“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即由居民自主选择1名家庭医生、1家区级医疗机构和1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1+1+1”的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评估、健康指导、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预约转诊等方面的优先便捷服务。2017年底全区“1+1+1”签约居民20.84万人;60岁以上签约居民15.11万人;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79.04%,社区就诊率63.66%;开具长处方43.30万张,开具延伸处方7.66万张;节省了签约居民往返医院的就诊时间及就诊费用。签约居民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均超市平均值。社改云管理平台综合评价位居全市第二名。在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均稳居全市第一。

(二)探索基于功能平台“3+X”新型执业模式,提升服务能级

区卫计委联合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科委制定了《关于印发<嘉定区家庭医生执业工作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嘉卫计〔2017〕25号),探索新型“3+X”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即由1名家庭医生、1名健康管理师、1个区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外包服务中心组成。家庭医生为团队核心,健康管理师为家庭医生专业服务的直接助手,区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服务引导介绍等非医疗专业业务,同时引入多个外包服务中心引导市场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其中区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已全面启用。家庭医生执业平台建设已实现基于GP首诊的分诊系统上线使用,签约居民可通过多途径分时段预约通道(窗口预约、自助机预约、电话预约、诊间预约和微信预约),实现线上分诊,引导其至签约医生处就诊,同时通过线上支付等手段,减少服务等候时间。该系统已在工业区、南翔等社区试点运行。健康管理系统、移动工作系统、责任目标年薪系统也在同步推进。

(三)全面加强全科医生能力培养,提升服务能效

 为推进社改发展,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委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协作建立嘉定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聘请祝珠教授担任中心顾问、周敬医生担任中心主任对培训中心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成立全科医学质控组,负责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服务能力、服务规范、服务管理效果等工作的质量控制和业务督导。全区设 1 个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3 个分中心(嘉定镇、马陆镇和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同质化理论和技能培训。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我委与同济大学医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专家团队,加强家庭医生研全面发展。

在培养方式上,研发“上海嘉医在线”App,全科医生根据年度学习任务,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自主精准学习。从 2016 年起开展嘉定区全科医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采用理论培训、临床实训和全科沙龙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心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社区薄弱学科建设,借力“儿科医联体”建设,制定并落实《嘉定区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培训方案》,完成区内 14 名全科医师儿科临床适任能力的培训。在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方面,启动了“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传承带教 14 名社区中医医师,同时,实施社区“西学中”培训项目,4 期共培训了 712 名社区非中医类别医师,进一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在科研能力方面,鼓励全科医生参与科研项目建设,近三年内社区共立项市级科研项目 4 项,区级科研项目 54 项,涵盖全区 13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加强重点人群签约管理,强化医防融合

我区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整合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1+1+1”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和行业要求为指导,制定“0-6 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 、“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工作指南。通过明确签约主体、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统一考核指标,逐步建立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二、下阶段重点推进工作

(一)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

在做好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管理外,试点对功能社区、教育队伍、公安干警等社区健康人群的签约服务管理。在扩大签约覆盖面的同时要提高签约居民的有效服务率,解决签约居民优先预约转诊、社区便捷用药、智能化健康管理等难题,让更多居民享受到社改带来的便利。

(二)做实做细签约服务

推广“3+X”新型执业模式、试点探索家庭医生诊所、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沟通指南,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加强签约服务管理支撑

重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落实,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和考评机制。推进社区卫生功能平台与二、三级医院的功能平台互联互通,推进GP3.0系统、责任目标年薪系统、移动工作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探索商业健康保险对接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为健康管理需求提供保障。同时继续在人才引进、服务模式、大数据分析、配套资源等方面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撑。

(四)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

完善嘉定区全科培训中心、分中心建设,落实全科医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儿科适任能力培训、同济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依托“上海健康云”,建设全专联合项目,首选在牙防所试点。依托嘉定区中心医院呼吸科团队推广全专联合COPD社区健康管理项目,将专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生的强力后盾,解决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五)加大签约服务的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利用率。把握宣传口径,让居民理解现阶段签约服务的内涵与标准,合理引导居民预期。2018年5月19日是第8个“世界家庭医生日”,集中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挖掘优秀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团队的经验典型,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

三、关于上门出诊费收取依据

 经我委与医保部门沟通,关于诊疗项目收费标准依据,是按照《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汇编》,2017年9月由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联合制定下发。上门服务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为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人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为符合长护险护理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三是非家床病人有特殊需求,提供上门诊疗、检查和治疗。对于建家庭病床病人,医护人员上门诊疗服务可收取“家庭病床巡诊费”,每次收取80元,需作其他化验检查或者治疗的,按《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汇编》规定的价格标准计收,家庭病床服务收费均按医保规定统筹支付。对于非家庭病床病人有特殊需要,单次出诊进行诊疗、检查、治疗,每次收取临时出诊费80元,临时出诊费不纳入医保支付。须作其他检验检查治疗的,按《上海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汇编》规定的价格标准计收。对于符合长护险照护的病人,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发生的费用,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90%,其余部分由个人医疗账户结余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自负。

 感谢您对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4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