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嘉定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05-21

对嘉定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

第155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全部采纳

 

俞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监管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市场监管方面

(一)基本情况

嘉定区内有效的电动自行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7张,涉及生产企业7家,均属于小微企业。至2017年5月中旬,区内获证企业中有2家搬迁至外地,2家企业停产,3家企业正常生产。

(二)电动自行车产品市场监管的难点

1.实际检查中发现产品出厂时车速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销售企业销售时对车辆进行改装,造成实际投入使用的电动自行车速度超标。因此必须对销售企业加大产品抽检力度,由于全区销售企业众多且比较分散,产品抽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在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中整车重量不是检验否决项,造成超重车辆出厂销售。

(三)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的措施

1.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各市场监管所应当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探索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自我申明和承诺。

2.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各市场监管所、执法大队要督促辖区内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组织生产。对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保障能力较差、近3年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出现2次以上不合格情况,或存在产品质量行政处罚等记录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要实施加严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

3.强化对销售企业的监督检查。各市场监管所、执法大队对电动自行车及零配件销售商等经营主体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经营主体违反企业(个体)登记管理规定、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

4.开展电动自行车生产、流通领域集中专项执法检查。执法大队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产品的,对于涉嫌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抽样送检。重点对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中有关最高车速、制动性能、整车质量(重量)、电动机额定功率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项目,以及自行车国家标准中有关制动性能、立管标记、把立管弯曲试验、鸣号装置等涉及安全性能且较容易发生产品质量问题的项目进行检测。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

5.联合联动形成合力,推动电动自行车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联合质检机构、自行车行业协会等部门,召开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分析会,充分发挥质检机构专家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会诊。重点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宣传以及产品标准的宣贯与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各项整改和完善措施,提高整改实效。

二、交通管理方面

公安嘉定分局结合交通大整治工作,对电动自行车改装、超速、载人、闯红灯等行为,在全区35个重点路口,联合区文明办,组织“交警+辅警+志愿者”在早晚高峰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违法的劝阻、纠处力度;每半月组织不少于一次的集中整治行动,在辖区重点路口、商业广场、医院、学校等单位开展叠加式、滚动式整治。2017年,分局共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集中整治行动28次,共查扣违法违规电动自行车11322辆,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三、消防管理方面

公安嘉定分局始终坚持消防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的态度。一是在2017年组织开展了居民楼道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清零”攻坚行动,有效打击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消除了一批消防安全隐患:二是积极促成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棚(库)和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对电动自行车库(棚)设置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督促落实整改,并通过配置简易喷淋、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消防设施,推广安装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充电设施,全面规范电气线路敷设,切实提升社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控基层基础。

四、居民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方面

(一)我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情况

1.业主自有车库:为开发商卖给业主房屋时所赠送的附属产品,一般设置在该幢房屋底楼,为单幢业主共同拥有或单个业主所有,钥匙为其单独配有,业主自行负责管理。

2.公共车库:为小区全体业主共同共有,设置在小区公共场地,一般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或业委会自行管理。在实践中,存在以下两种模式进行管理:一是雇佣人员二十四小时看管;二是组织智能车库改造,采用门禁刷卡进入,车库内安装监控探头、投币式充电管理模式。

(二)我区目前加强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所遇到的瓶颈

1.业主自有车库为业主自行负责管理,若其在里面充电及私拉电线行为,居委、业委会及物业公司等部门均无法进入管理,以致无权管理;

2.部分老小区,呈现外来租客多、老年人多、安全意识薄弱等特点,认为拉个电线充电比较方便,即使小区里面有固定的充电点,也不愿意集中充电;

3.改建小区电动自行车库需业委会牵头并征询小区全体业主意见,通过方能动用维修资金进行智能车库改造。目前一些老小区存在维修资金余额不足、续筹维修资金困难、业主不愿动用维修资金进行改造现象,使其小区业委会有心无力进行改造。

(三)计划采取的措施

1.宣传引导,有效提升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居民在家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私拉电线在公共区域充电及使用不规范充电插座充电等现象,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以知识宣讲、案例警示等内容,通过小区内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提高小区居民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的认知度;二是加强日常检查:整合社区、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落实社区网格巡查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和制止违规充电行为。

2.统筹协调,逐步实现智能化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委会加强沟通协调、各司其职、统筹推进。一是落实属地化管理,明确街镇责任主体,由街镇相关部门牵头,协调各方力量,落实辖区内改造任务;二是对辖区内所有小区进行排查摸底,摸清底数,制定改造计划。今年结合“美丽家园”三年规划,全区计划完成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智能改造项目不少于40个。各街镇也根据辖区内排查情况,均制定了相应的阶段改造计划。三是引入专业资质公司,优化技术,推行免费安装、付费使用等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小区业主的前期负担,减少改造难度。

3.加强管理,确保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各环节安全。明确物业公司的安全管理责任;按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在充电场所设置指示牌、禁烟标志等警示标识,严禁在充电场所堆放易燃易爆物品;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充电线路和插座,发现故障或损坏,及时联系维修单位予以维修。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年5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