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对区六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8-10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03-31

办理结果:部分采纳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本土文化,保护地方语言”的书面意见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普通话是国家法定语言,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方言的长期存在有其社会基础、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绝大多数人的母语都是某一种方言,而且方言是灿烂多姿的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载体之一,同时,方言也是普通话词汇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强调语言的规范化,只是把语言里没有用处的东西和混乱的现象淘汰掉,并不是禁绝方言。

一、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使用三种语言来报站名”的建议。

根据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关于规范公共汽(电)车报站及电子显示屏用语的通知》(沪运管公[2013]590号)要求,嘉定公交于2013年启动了“三语报站”相关工作,并于2014年初完成了所有车辆报站语音的更新工作,实现了所有79条线路运营车辆“三语报站”,报站语音顺序依次为普通话、沪语和英语,更大程度将地方语言普及与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联系起来。

二、关于“在中小学学校设立地方语言普及课程”的建议。

市教委已率先将沪语课程列入了学前教育,将地方语言的传承写进了教育大纲。区教育局在注重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没有丢弃方言,采用双轨并进原则。

嘉定区外冈幼儿园积极探索方言课程研究;马陆智慧幼儿园、朱桥幼儿园在兴趣课上教孩子学唱幼儿童谣;疁城实验学校、金鹤中学通过编写沪语教材,利用兴趣课进行方言学习;清水路小学、马陆小学积极探索沪剧进课堂,学校聘请沪语专家在每周三快乐活动日以及周五下午,开展学沪语唱沪剧活动,让学生感受沪语魅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上海的喜爱之情。实验小学教师陈夏青对方言潜心研究,开设的方言拓展课程已得到有关专家认可。

三、关于“定期举办地方语言知识竞赛、嘉定语言文化讲座”的建议。

传承和发展地方语言,是守护地方文化阵地的一场攻坚战,应该成为义务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

2015年开始,市教委、市科艺中心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上海地方语言文化进校园活动——上海市青少年沪语传承大赛,加深青少年对于上海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引发少年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嘉定区“汇龙队”在市沪语传承大赛中获得了全市二等奖。

方言是一座城市个性体现,与城市发展相生相伴,它是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体现,更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瑰丽的组成部分。感谢您对嘉定方言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区语委办将继续努力,为嘉定语言文化保护做出贡献,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嘉定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3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