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对区六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8-1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03-31

办理结果:全部采纳

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800年教化嘉定,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可缺失,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亟需传承,教育、文化等部门责无旁贷。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区教育局和区文广局以文教结合工作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推进首批上海市“非遗进课堂”实验区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一、关于“在嘉定各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问题

嘉定自2006年起实施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以课堂实践为主体,推出嘉定双宝(黄草编织、嘉定竹刻)文化特色项目和黄渡地区“一把刀”、真新地区“一台戏”、南翔地区“一个团”三个区域文化精品项目;评定40所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学校、45所青少年民族文化优秀传承项目学校,呈现出“生生习技艺、校校有项目、区域呈特色”的大格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贯穿“以美育人,转识成智”理念,开发竹刻剪刻纸草编蜡染空竹等数十种系列校本课程;连续12年举办孙敏书法艺术奖,每年参赛人数近2000人;区文广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动推进“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评定首批区非遗进校园试点学校9所,成立区校园戏曲联盟,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展示或评选活动,3所学校获“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荣誉称号。

二、关于“推进传统文化宣传,加快区域传统文化基础建设”的问题

近些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基础建设,除了修缮原有的孔庙、汇龙潭、陆俨少艺术馆,新增嘉定博物馆、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韩天衡美术馆等一批区域文化地标,同时积极扶持字砖博物馆一大批民间博物馆。区文教结合办公室,每年组织全区幼儿园大班至高中不同学段近40000名学生,以“爱赏嘉定”为主题,免费参观孔庙、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倾听文化讲座,参与非遗传习培训,广泛开展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活动。区文广局充分发挥阵地优势,整合区域资源,结合上海市民文化节等重大活动,开展一系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帮助青少年从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三观。2014年至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相继举办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中华古诗词大赛。三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赛事举办,重新唤起嘉定这座拥有800年历史古城的文化记忆。

针对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区、镇中心城区这一现象,下阶段,区文广局将联动区发改、区财政等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基础建设,增设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室,组织社区人员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中。

三、关于“利用互联网优势,推送传统文化讯息”的问题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带来发展契机和挑战。近几年来,嘉定着力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聚焦“嘉定文化云”客户端建设,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的便捷预订,与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形成网络。嘉定利用互联网优势,推送各类传统文化资讯,形成“最美图书馆”、《元日》(《中国唱诗班》原创动漫)、“我嘉书房”等“网红”文化品牌,社会反响良好,也为嘉定成功创城增光添彩。下阶段,嘉定将充分利用区级官网和官方微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流动美术馆进校园(社区)、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社区)等项目的实施,形成融艺术欣赏、艺术教育、艺术传播、线上UGC模式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平台,推送传统文化讯息,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导和传播感谢您对文化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18年3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