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部分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破解我区学校餐厨垃圾末端统一处理机制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并综合区绿容局、区机管局等部门的会办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说的,当前本区学校餐厨垃圾处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学校餐厨垃圾末端处理也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亟需区教育局协同相关部门一起克服和解决。您关于用倒逼机制,推动终端处理,引导前端分类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工作很有启发。
一、关于“缺乏湿垃圾末端统一处理设备”的建议
为着力提升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我区自2018年起启动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530吨/天)建设,并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该项目在2018年12月顺利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第三季度投产运营。该项目拟采用国内外应用较多的“厌氧产沼”技术路线,即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湿垃圾转换成沼气、沼液、沼渣,实现资源利用。届时,该项目将为全区湿垃圾分类处置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湿垃圾中餐厨垃圾成分复杂,风险控制难度大,现阶段上海乃至全国对垃圾生化处理产物安全性评价标准以及再利用方向不明确,目前仅在试点应用阶段,尚不建议向学校大规模推广。
二、关于“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学生做好家庭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够”的建议
近两年来,区教育局立足行业特点,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爱嘉学子五乐行”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学校、师生联系家庭、社会,加大对垃圾分类政策、具体实施举措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牵引作用,带动家庭、社会,提高政策知晓率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为推进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区教育局将进一步细化活动内容,把湿垃圾的处置与学生的科普实验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垃圾分类与湿垃圾末端处置的知识获得与习惯养成,增强每个家庭主动承担末端垃圾分类与处置的责任感。
三、关于“湿垃圾末端处理标准不一,社会资金参与度不够”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湿垃圾处理利用建设,区机管局、区绿容局联合印发《嘉定区关于推进本区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方案》,鼓励日就餐人数500人以上有独立食堂的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安装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2018年8月,区机管局在区级机关集中办公点引入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处置设备。该处理机日处理量200kg-500kg,24小时内湿垃圾减量95%以上,安装运行后有异味产生。该处理机对湿垃圾中餐厨垃圾分拣要求较高,需要专人二次分拣,以确保湿垃圾的纯净度。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目前相关经费基本来自于政府拨款,社会资金的参与程度不高,还需各界共同努力,积极争取。
四、关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垃圾终端处理场所”的建议
自本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以来,我区不断加大湿垃圾(含餐厨垃圾)专项收集处置力度,来自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所产生的餐厨垃圾分出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湿垃圾分类处置量达到265吨/日,其中餐厨垃圾约占50%。目前,我区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实现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现已有34个住宅小区及单位(其中6所学校)配置使用生化处理机,其余单位产生的湿垃圾统一运送至华亭环兴湿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置。
五、关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垃圾末端处置模式”的建议
在可回收物循环回收利用方面,我区与上海市城投集团合作,初步搭建由政府托底、专业公司建设运营的“两网融合”体系,计划今年完成所有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点覆盖工作,并纳入物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源头减量、动态监控、电子计量、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模式。届时,区教育局也将认真执行。
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嘉定教育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19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