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广智能废品回收箱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是重中之重,可回收物源头分类利用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自2018年起,我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生活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个网络相融合的发展体系,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末端处理量。
一、目前推进情况
1、构建合作关系。2018年9月20日,在区政府相关领导的见证下,上海城投环境与区绿化市容局就共同推进“再生资源两网融合”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为全市首家签约合作区。合作协议明确本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点、集散场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可回收物全品类回收需求,初步搭建由政府托底、专业公司建设运营的“两网融合”体系。
2、建设回收网点与集散场。坚持市场引导、因需布点,按照便于居民就近交投的原则,建设以社区回收点为基础、区级集散转运为核心的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目前由市城投环境布设的两网融合服务点已覆盖至嘉定全区12个街镇共计238个居村点位,133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36家企业,建设点位类型共有示范性(集宣传、回收等多功能,设专人服务)、标准型(定点回收,固定时间段服务)、流动性(通过智能平台预约上门,不定期到小区进行回收)三种模式。在嘉定新城(马陆镇)沈石路建设本区第一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场,目前已建成完工,相关分拣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4月上旬将投入使用,集散场的建成运营将积极推动嘉定区初步形成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
3、规范回收服务管理。一是建回收信息平台,搭建集前端收运企业管理、中端调度、结算支付、末端处置等功能为一体的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精准调度和动态管控。二是建收运物流体系,建立专门的可回收资源物流体系和回收队伍,并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衡器、统一服装,目前共配备80名收运人员。根据居村、单位等回收需求特点,采取周期式、预约式、循环式回收模式,提升收运物流效率。三是对接末端处置企业,与国内专业厂家合作并将分类回收物直接运输到那里,避免回收资源低端加工后重新回流市场。
4、强化量化指标考核。完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目标的重要方式就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提高再生资源回收效率。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区制定《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其中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量列入作为检验源头分类实际效果的主要指标,并将各街镇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年度绩效考核中,加强源头分类回收量。目前,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268吨/日,基本完成相关指标任务。
5、落实政策扶持补助。再生资源回收是相对市场化的产业,废旧物资回收挑三拣四等现象的长期存在,硬纸板等高价回收物抢着收,而废玻璃、废塑料、废纺织物等受到价值低等问题的困扰回收利用无人问津。为此,我区加大对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收运体系的扶持力度,制定《嘉定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8-2020年)》,明确根据可回收物分类收运物流需求,区级层面与市城投协作设立再生资源集散场,区财政每年对集散场实行补贴;与此同时,对区层面确定的两网融合回收企业在本区内回收利用的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总量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为150元/吨,补助范围主要包括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张、废纺织物五大类物品。通过市场定价、政府补贴引导居民规范投放,逐步压缩无证无照废旧品回收站点的生存空间。
6、对接智能回收企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垃圾回收箱等第三方回收企业进入大众视野,“小黄狗”、“爱回收”等智能垃圾回收机在我区部分住宅小区、农村等地区出现,方便居民实时交投。目前小黄狗已在嘉定区域铺设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79台,覆盖55个居住小区、24个农村,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859公斤/日。
根据前期对智能回收箱企业调研结果,智能垃圾回收箱硬件投入与收运成本较大,前期依靠金融市场融资迅速在全市铺设箱体投放覆盖面,从目前智能回收的物品和投入的资金来看,收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市场发展前景不明确。
二、下阶段计划
今年,我区将加快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大对回收主体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形成服务规范、管理有序、稳定可靠的回收网络体系。
1、加快点位建设。用足用好市城投环境专业运作渠道,在前期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点覆盖住宅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覆盖面,在党政机关、农村、企业、沿街商铺因地制宜设置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网点,通过倒排时间节点锁定每月覆盖任务量,力争6月底前覆盖所有住宅小区和党政机关,定期跟踪推进进度,并形成周报制度。
2、聚合收运力量。着力培育三支队伍,即“管理者”队伍,联合交运等“运维”队伍,挖掘和培育“志愿者”队伍(社区工作者、楼组长、热心环保人士、保洁人员),提升专业管理、宣传培训、分类指导等可回收物交投、收运能力,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3、引入智能回收模式。推广回收新技术新模式,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建立在线交易平台。据悉,由市城投环境加紧设计开发智能回收箱(房)、微信小程序,预计将于6月底前投入使用,实现线上+线下的同步经营,拓展服务人群,扩大宣传效应。同时,不反对“小黄狗”、“爱回收”等进入本区居村,参与回收利用。
4、优化回收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布置回收设施,实施“人工+智能+流动”三种方式回收,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交投需求,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一是依托垃圾箱房等公建配套用房,通过功能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叠加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物资暂存等功能,设置固定回收服务网点,并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及时为居民提供可回收物交投服务。二是在居住人群年轻化的社区、商圈设置智能回收箱,并配置自助交易系统,方便市民自助交售各类可回收物。三是在没有回收设施场地、老年人居多等地区,则实行预约定点上门回收和资源集中回收活动,居民可通过电话或微信平台进行预约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服务,也可以通过每月资源回收集中活动交投各类可回收物。
感谢您对本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嘉定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9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