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韩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嘉定区为龙头,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域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嘉定自南宋时期正式建县,距今已有800年历史,素有“教化嘉定”之称,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诸多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嘉定是科技之城,早在1958年,就被命名为“上海科技卫星城”,目前已集聚了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特色功能区。嘉定也是汽车之城,汽车产业基础深厚,形成了集制造、研发、设计、金融、贸易、文化、教育、旅游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嘉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概述
近年来,嘉定按照市委“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的要求,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业特强”保持稳定,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集群规模效应逐步显现。至2018年底,全区已有市级以上称号服务业园区8个,其中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个。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库企业数量近32000家,其中规上企业283家,2018年,规上文创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8.3亿元。文化创意产业特色鲜明,已形成工业设计、广告创意、动漫游戏、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
(二)重要推进举措
一是制定《嘉定文创30条》。积极响应上海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关于加快嘉定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快嘉定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具体意见,为建设嘉定“创新活力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出台“上海文化”嘉定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本区制定《嘉定区全力响应“上海文化”品牌构筑嘉定建设文化强区新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力推进“文化享受(礼)在嘉定”品牌力工程,将“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搭建”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四大项目之一,重点研究推进。
三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区商务委正在修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主要包括:鼓励集聚发展,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向区内重点园区和楼宇集聚;对认定的文化创意企业,视企业从事文化创意经营活动对区贡献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街镇和市场主体建设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载体;鼓励培育和引进公共服务平台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举办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对区域产业经济起较好推动和联动作用的大型活动、论坛、节展等;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建设等。
二、下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
(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协同发展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而嘉定文创也必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嘉定制造业基础雄厚,科创资源集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已有一定基础,将大力发展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推动制造服务全产业链融通,同时积极对接大虹桥和承接中心城区要素外溢。二是嘉定毗邻江苏、浙江,经济文化发展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联结融合。嘉定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的同宗同源使得嘉定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有所作为。
(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推动实施《关于加快嘉定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嘉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同时,积极配合市级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为建设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域作出贡献。二是进一步推进《嘉定区全力响应“上海文化”品牌构筑嘉定建设文化强区新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进一步发挥好嘉定区地缘、产业和历史文化优势,全面打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项文化品牌,先行先试、争当龙头,高质量发展成为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域。
(三)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发展
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文化科技创新、业态创新为核心,从“打造创意设计特色品牌、打造动漫游戏产业高地、推动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激发演艺市场活力、形成影视制作品牌”等五个方面着手,推动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
(四)打造嘉定特色文化创意品牌
推进嘉定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和产业品牌朝“嘉定创意”这一目标不断前进。一是持续鼓励文创企业推进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吸引和培育更多文创“名企”聚集嘉定。二是继续提升五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平台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现厂、北虹桥时尚产业园、嘉源海艺术中心等园区的建设完善和功能齐备,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形成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并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三是继续打造广告、游戏、工业设计等产业品牌,集聚产业发展优势,扩大“嘉定创意”的影响和辐射度。
三、对提案中四点建议的回应
(一)找准定位,打造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实验工厂
多年来,嘉定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升级,筑巢引凤,利用旧厂房改建了3131电子商务创新园、南翔智地、现厂、北虹桥时尚产业园等园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动漫游戏、影视、广告创意、新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领域。其中,北虹桥时尚产业园主导产业定位为时尚文化创意设计、总部研发、工艺美术等,包括了大师工作室、众创空间、展示中心、培训中心、打样中心等多个功能板块,引进了一批优质的文创设计类项目,包括国内一线新锐服装设计师。除了老厂房改造外,嘉定也新建了中广国际、东方慧谷、嘉源海艺术中心等园区。其中,嘉源海艺术中心整合艺源非遗体验中心、九悦久传统文化生活体验馆、露香园顾绣非遗研究院、特锐艺术品仓储物流展示中心等文化艺术机构,打造集创作、展示、交流、会务与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园区。
(二)文化资源提升产业发展软环境
一是在园区建设方面,嘉定在打造特色文创园区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将文创园区和商业街区、居民社区有机联动,融于一体。比如,在南翔智地打造了集文化、体育、商业于一体的翔立方,与园区企业和周边社区形成良好互动;在嘉源海设立艺源非遗体验中心,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成立瓷刻、竹编等5个非遗项目工作室,每年举办非遗体验课程进校区、进社区、进商区、进企业等上百场系列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二是在文化设施布局方面,积极推进重点文化项目规划建设,如逐步打造州桥明清街、南翔老街等文化设施集聚区;在商圈、居民区、学校周边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我嘉书房”,提升市民享受和参与公共文化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推进居村公共文化硬件建设、阵地开放、活动组织、品牌打造等工作,逐步解决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阶段,本区将继续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继续提升已建成的上海保利大剧院、嘉定图书馆、嘉定博物馆、韩天衡美术馆、陆俨少艺术院、上海汽车博物馆等区级文化设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继续提升非国有博物馆、艺术馆、陈列馆服务效能;推进“我嘉书房”项目建设,实现“我嘉书房”在12个街镇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嘉定文化云”数据库的建设,形成富含嘉定元素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文化资源数据库,全面提升和完善嘉定产业发展软环境。
(三)依托教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
一是依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设中国非遗传承与设计创新基地,推动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与研究,推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及时尚元素、国际潮流的融合。一方面横向拓宽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方向,加强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另一方面纵向夯实工艺美术研究力量,设立木艺、玻陶、纤维、宝石、金属、皮艺等研究中心,共同保护、挖掘、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依托上海大学建设数码工艺协同创新中心,在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保护和当代转换中,与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中国古建文化研究院、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等达成多领域项目合作,助推上海工艺美术融合发展。
三是依托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逐步构建起以汽车为龙头的现代装备制造学科群,积极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与安亭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下阶段,我区将进一步着眼于促进长三角高校间的渠道互通、资源共享,加强交流学习,培育各类创意人才,为长三角文创产业发展输送人才,培育创意品牌,提升产业辐射能级。
(四)做强智能制造,打造嘉定核心竞争力
“十三五”以来,嘉定积极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主动对标“中国制造2025”和“四新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挥嘉定科研院所集聚和产业配套齐全的综合优势,以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以下简称“四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并制定《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嘉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区已认定第二批四大产业企业83家,其中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31家,占比达到37.3%,拨付第一批扶持资金316万元。2018年,全区四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9亿元,同比增长16.9%,产业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通过近年的积极布局和大力发展,嘉定区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领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与瓶颈、企业能级有待提升。下阶段,嘉定将在“引育结合、自主创新、示范应用、区域统筹以及生态营造”等方面多策并举,着力补短板、拉长板、树样板,更好推动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全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
2019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