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全部采纳
民进嘉定区委:
您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嘉定区家庭医生工作基本情况
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医生工作,围绕国家和上海家庭医生相关政策,提出“健康嘉定、基层为重,签约服务、全程管理”目标策略,注重平台建设、推进机制转变、强化能力提升,逐步做实“1+1+1”签约服务,2018年区政府将“1+1+1”签约服务作为政府实事项目推进。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区共建立家庭医生团队277个,覆盖辖区所有村居。“1+1+1”签约人数31.94万人,签约率23.45%;60岁以上居民签约人数18.91万人,签约率为97.96%。
二、具体措施
(一)多措并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便捷社区用药。嘉定将社区便捷用药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举措,全面做实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医联体药品同目录、配备非基药医保药品等便捷用药服务,并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多种形式,使签约居民合理用药需求在家庭医生处得到基本满足。一是慢性病长处方。所谓“长处方”,就是对签约并且纳入社区慢病管理的“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慢性病病人,满足单次所需品种的治疗性药物1-2个月用量,即单次足量足品种配药。尤其是将签约的慢性病病人在二三级医院开具的慢性病用药纳入慢性病长处方服务范围,增加社区的药品配备,引导这部分慢性病病人下沉社区。目前该项政策已经在全区所有社区中心全面推广,居民可向所在辖区社区卫生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申请。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开具慢性病长处方49.71万张。二是延伸处方。“1+1+1”签约对象,经过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平稳后,回到社区继续治疗的这类患者,可以延续之前医院用的用药医嘱,避免了往返上级医院配药的不便,并且后续的用药可以纳入医保范围。同时借助第三方配送公司,将药品配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患者就近服务站点。延伸处方解决了老百姓的配药和往返困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截至2018年12月底,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延伸处方服务,开具延伸处方20.37万张。鉴于延伸处方涉及到第三方供货及带量采购等情况,偶尔会出现药品断货等情况,家庭医生一般建议提前一周开具药品并做好解释工作。三是医联体药品同目录。实行辖区医联体内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目录统一。2018年2月起,先后在南翔医院-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医院-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亭医院-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启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慢性病药品目录上下统一,灵活调整用药目录。以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中心自与嘉中心成立医联体后,药剂科根据中心药品目录与嘉中心药品匹配,通过第一轮医联体目录对接,梳理出相同药品共244个,有同类药品114个,不相同130个,共增加了30种药品,约有2813人次受益。
2.预约优先转诊服务。一是对接市级医院转诊。市级医疗机构门诊号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发,50%专科和专家门诊预约号源,提前50%时间优先向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开放。对确需至上级医院确诊或进一步诊疗的签约居民,目前嘉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均可利用“本市预约号源管理平台”优先预约就诊。截至12月底,嘉定通过“1+1+1”转诊市三级医院病人101人次,接收转诊数量前三位依次是长征医院、瑞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二是落实区内医疗机构转诊。区卫健委制定《关于做好“1+1+1”签约双向转诊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社区层面和区级综合性医院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转诊资源优先满足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区域内2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院内均设立了“社区联络办公室”,配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接社区签约居民转诊绿色通道,同时优化服务标识和服务流程,使转诊居民就诊更便捷、更有获得感。截至12月底,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1”签约居民共上转5022人次,其中区域内医院接收4051人次。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达75.44%,社区就诊率52.61%,分级诊疗的成效逐步显现。
3.加强重点人群签约管理。我区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整合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1+1+1”签约服务为抓手,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和行业要求为指导,制定“0-6 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工作指南。通过明确签约主体、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统一考核指标,逐步建立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施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4.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探索企业、机关、学校、楼宇、园区等功能社区中健康人群的签约服务管理,为不同人群健康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依托“五个一”载体:一套工作指南、一个健康服务点、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一套健康管理设备和一个健康管理平台,打造“智慧健康小屋+健康云”这种线下线上服务模式,为功能社区人群开展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目前已在公安分局、卫健委等机关试点,建设智慧健康小屋,并申报2019年区政府实事项目。
(二)转变模式,提供整合型健康服务
嘉定探索“3+X”新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3+X”即由1名家庭医生、1名健康管理师、1个区域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中心和若干个服务支持中心构成。建设智慧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促进基层健康服务体系整合、模式转变和流程优化,逐步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据统计,试点社区家庭医生接诊中服务签约居民的占比逐月有提升,2018年1月-12月较去年同期提高了近10%,获得了试点地区居民和家庭医生的好评。今年3月份举行专家论证会,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司、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各级专家的好评和认可。
(三)考核激励,提高家医积极性
嘉定重点建立基于家庭医生责任主体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基本服务项目为基础,以信息化数据抓取为支撑,明确年度工作目标、服务内容、薪酬预期。核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化工作总量,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偿、人员核定、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制定基于标化工作量的绩效考核及财政拨付实施细则,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拨付。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方案,激励家庭医生团队“签而有约”。选送优秀家庭医生境外培训、举办十佳家庭医生表彰、“Health J”家庭医生演讲、星级全科医生评比等活动,搭建全科医生成长舞台。
三、下阶段重点推进工作
(一)全面推进新型健康管理服务
1.推广“3+X”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全面总结评估并推广“3+X”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打造智慧社区健康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性的健康管理。优化团队组合,继续开展健康管理师培养。
2.扩大“1+1+1”签约服务。按照签约服务指南继续做实签约服务,继续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加快对学生、企事业在职人员等不同群体针对性的签约覆盖策略与路径,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建设智慧健康小屋,逐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居住社区延伸至功能社区。
(二)加强签约服务保障力度
1.加强签约服务管理支撑。充分利用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中心、医疗联合体、市级预约转诊平台、区域医疗中心等资源,进一步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专科诊疗资源对接,大力推进家庭医生“全专联合”医疗服务模式,推进MMC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捷配药政策。强化家庭医生团队,结合签约服务费成本经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补充团队服务能力,提高家庭医生团队解决签约居民综合健康问题的能力。
2.落实家庭医生激励政策。落实本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实施方案,重点考量“有效签约、有效服务、有效控费、有效管理”,提高家庭医生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全科医生的执业和管理逐步从过程性管理转变为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任务型考核,以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为抓手,建立基于社区居民综合健康水平的考核指标体系。
3.加大签约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弘扬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十佳家庭医生评选”、“Health J”家庭医生演讲活动、星级全科医生评定、“世界家庭医生日”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利用率。把握宣传口径,让居民理解现阶段签约服务的内涵与标准,合理引导居民预期。
(三)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
1.加强社区全科能力建设。继续实施“5+3”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积极与医学院校、三级医院合作,加强全科规范化培训社区基地建设。加强嘉定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及分中心建设,充分利用“上海嘉医在线”和专家资源,以全科医生技能提升和星级医生评定为目标,强化在职全科以上线上线下的理论培训考核和实践技能操作,全方位提升辖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继续开展社区卫生人才境外培训学习。
2.加强基层卫生能力建设。落实《关于本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儿科岗位专项培训。加强与上海医学院校合作筹建一批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学教育和社区卫生的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医教研综合水平。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4月15日
联系人姓名:王涛 联系电话:59948386
联系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塔城路264号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