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委:
您提出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谋划嘉定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以长三角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契机,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与苏州、温州等长三角区域城市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推进温州-嘉定一体化合作十大举措、嘉昆太合作签约项目。结合对嘉定乡村发展进一步建设推进的策略性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谋划嘉定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及相关情况如下:
一、规划编制情况
(一)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夯实建设之基础
我区2014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全区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5年获得审批,该规划自批复以来有效的指导了我区村庄地区的建设实施和美丽乡村工作的推进。随着区、镇两级城乡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推进和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划示工作的入库完成,全区村庄规划与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各镇的实际建设情况,我区于2018年6月起组织开展《<嘉定区村庄布局规划(2014-2035)>中期评估及优化调整》,规划至2035年,全区143个行政村中规划保留57个行政村(含3个保护村)。
(二)完成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发展之新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国家、上海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下,立足嘉定特色,《上海市嘉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于2018年12月28日由嘉定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该规划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统筹生产、生态、生活一体化布局,打造符合嘉定创新活力之城需求的、体现嘉定创新活力之城特色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实现“特色农业、生态农村、幸福农民”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探索走出“农业优而精、农村美而活、农民富而乐”的乡村振兴新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示范。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随着近年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全区已建成22个休闲农业点,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点17个,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北部地区,以华亭镇、工业区、马陆镇、菊园新区为主。17个休闲农业点全年共接待游客约120余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2亿元,解决就业1130人。同时,培育了上海马陆葡萄节、华亭哈密瓜科技文化节、菊园樱桃节等农业旅游节庆品牌,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上海马陆葡萄艺术村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亭人家·毛桥村为3A级旅游景区,宏泰园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全区共有12个休闲农业点获得农业部星级示范区称号(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
(二)下阶段重点
按照全力打造嘉定创新活力之城的目标,以突出特色为重点,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是全面提高都市型农业质量效益,切实优化农业布局,积极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全面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二是切实加大生态农业推广力度,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有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特色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全面构建与创新活力之城相适应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镇村园区产业能级,以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功能区为契机,全力塑造农产品品牌。
三、功能提升情况
(一)示范创建,推动乡村振兴早出形象
在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安亭镇向阳村的基础上,新增华亭镇联一村作为我区2019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示范点,结合“乡悦华亭”项目建设,通过加快完善村庄规划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引入乡村特色产业、党建文化引领等方面,积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二)试点带动,加强示范村储备和培育
依托2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引领示范,深入挖掘、储备、打造好一批具有嘉定特色的示范村备选村,形成我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良性建设梯队。一是做好计划储备。遴选出13个全区2019-2020年度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储备村、41个2019年-2022年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储备村,根据发展实际和需求,明确创建计划,有序推进我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二是加强组织实施。发挥好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镇、村主体责任,详细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两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三是加大资源整合。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点及两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确保政策、资金、项目向两个示范村集中。同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做好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各类项目的建设时序,加快推进两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三)聚焦短板,推动农村环境切实改善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二是提升道路设施。村主路、支路无泥(砂石)路。三是加强垃圾治理。2019年创建7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20年实现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四是加强生态改善。计划2年实施11640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到2020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上,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完成全区中小河道全面轮疏。五是加强风貌控制。制定《嘉定区保护保留村乡村风貌指引》,加强乡村风貌建设引导和管控,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共推出6种建筑风格12个建房户型方案),通过村规民约、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民选用,打造兼具江南水乡韵味和现代居住品质的美丽乡村。
四、文化交流情况
(一)现状情况
目前,嘉定承担上海市居村实事项目的252个居村已全部完成达标验收,均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并评选出了17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成为嘉定区村居级文化嘉园“示范点”。我区以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提升为抓手,大力推进非遗进乡村、送戏下乡、文化走亲等活动,并结合我区农村自然风貌、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挖掘打磨,形成了“春动徐行•民俗文化之旅”等特色乡村文化品牌。
(二)下阶段计划
以《嘉定区全力响应“上海文化”品牌 构筑建设文化强区新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制度法规为引领,加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一是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弘扬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在已建成并成熟运作的外冈“侬情稼人”等特色乡村文化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梳理挖掘全区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加强对徐行草编等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走进乡村;加强对乡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受基层群众欢迎的乡村题材文艺作品。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繁荣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继续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提升,打造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的活动品牌和硬件设施特色化、布局合理化、服务标准化的高品质居村级公共文化阵地示范点;通过文教结合、文旅结合等项目,继续推进非遗进乡村、送戏下乡、文化走亲等活动,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三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努力发挥嘉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曲艺名城”的作用,并重点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加强多地的文化交流互动,打通服务边界,拓展“文化走亲”影响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节庆品牌,筹备“长三角紫藤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
五、旅游合作情况
(一)发展现状
设施提升:乡村休闲板块主要由马陆葡萄艺术村、华亭人家·毛桥村、宏泰园、嘉北郊野公园、沥江生态园、菊园百果园等农业生态特色旅游资源组成。近两年,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功能、布局日趋完善。依托传统民风民俗特色,汇集小吃、工坊、民宿等于一体的“毛桥集市”全新亮相,成为华亭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引进市场化主体上海地产集团落地华亭,启动“乡悦华亭”项目,打造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嘉北郊野公园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嘉北郊野公园西游客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酒店地块前期策划工作已正式启动。沥江生态园改造项目稳步推进。菊园百果园火车民宿项目已启动,为下阶段增加服务配套奠定基础。安亭向阳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将融入民宿、艺术创客中心等内容,打造别具特色的乡村新空间。活动宣传:马陆葡萄公园、菊园百果园、华亭哈密瓜主题公园和灯塔草莓园结合特色季节性农产品打造了农业主题节庆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为四季的嘉定增添了活力和朝气。外冈镇利用万亩良田资源,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带着爸爸去种田”,开创了特色亲子活动新玩法。郊野公园定向赛、百果园聚果乐活动、宏泰园主题课程等主打亲子类主题活动日趋丰富和成熟,进一步提高市民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升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品质。
(二)发展方向
政策保障:根据《关于促进本市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目前本区乡村民宿工作现状,积极推动以民宿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研究制定《嘉定区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实施办法》。加快转型:目前我区正积极提升嘉定特色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品质、丰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的内涵,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新转型,将进一步加快嘉北郊野公园、马陆葡萄艺术村、沥江生态园、毛桥集市和菊园百果园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旅游功能配套提升改造,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品质。指导推进向阳村田园综合体、乡悦华亭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筹备工作,创新乡村旅游新形态。继续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休闲主体公司引入市场化主体项目,开展趣味性强、参与度高、体验度佳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项目,提升休闲旅游产业能级。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