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对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8-0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09-30

办理结果:计划解决

王仁子委员:

您提出的 “关于全面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及水系等系统作用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对我区具有重要意义。

1、我区领导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上级政府工作要求,我区已于2015年底上报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协调联席会议成员名单,明确由蔡潇飞副区长作为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负责领导,由区建管委牵头全面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今年3月份,《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已获得市政府批复,为落实《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中的控制要求和规划引导,指导下层次详细规划或各类专业系统规划编制,我区已启动《嘉定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8-2035)》编制工作,预计7月底完成初稿,上报市住建委审批。同时我区特聘请同济大学李辉教授作为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咨询顾问,加强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专业指导。

2、水务系统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系统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区水务重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1)完善区域防汛除涝基础建设。一是统筹考虑完善嘉宝北片水利控制片防汛设施,开展外围防汛设施建设,新建墅沟河口、双塘、孙洪等引排泵闸工程,实现合理主动控制河道水位。二是加强重点区域及低洼圩区建设,采用城市缓冲 式自流生态排水模式与强排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调控圩区涝水。通过大、小包围控制性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和水 资源联合调度能力,实现城市海绵“蓄、排”可控。

2)加强水环境建设。围绕到2020年消除全区劣 V 类水体工作目标,在2017年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攻坚战,通过区域化河道综合整治、水系沟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综合举措,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环境面貌。另外,在全区层面上开展雨污混接混排改造、旱季截流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入河排污(水)口治理,结合生态过滤廊道、人工浮床等有效水生态治理措施,对初期雨水实施净化处置,降低初期雨水对河道水质冲击影响。

3)增加河网库容。一是根据《上海市嘉定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严格控制河道蓝线,严禁违法填堵河道。我区现状水面率为8.17% ,按照上海市河湖水面率目标要求,嘉定区河湖水面率近期到2020年要达到8.59%,远期到2035年要达到10%。二是按照 《嘉定区轮疏规划》,分年度实施中小河道轮疏计划,在2020年之前对全区所有镇村级河道轮疏一遍,有效增加区域河网库容量,不断提升河网水系对雨洪的承泄能力。

4)提高雨水排放设施标准。对于新建雨水排放设施,严格按照全区新城新镇排水建设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其他地区城镇排水建设标准不低于3年一遇的标准执行,同时严格控制新建排水设施综合径流系数。对于建成区老旧雨水管网,同步开展雨水管网达标改造工程,确保雨水排放畅通无阻。

3、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区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嘉定新城E26-1地块商品房项目——作为我区上报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该项目售楼中心海绵城市景观设施及排水系统设置建设工作,其余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推进中,下阶段,我区将参考该地块建设模式,积极推广海绵社区建设,同时我区将继续探索社会资本利用制度设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感谢您对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2018年5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