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20-02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5-19


办理结果:全部采纳

 

唐剑清、丁新华、嵇人凤、常洁委员:

你们提出的“多措并举打造新形势下嘉定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新格局”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当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和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实施了《嘉定区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1年》,结合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国家技能人才激励试点,在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达34%。

一、全力推进国家技能人才激励试点工作

2017年,我区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多次召开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力抓“三个结合”,努力形成激发技能人才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积极探索促进技能人才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

1.抓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相结合。建立了由区长作为第一召集人的嘉定区技能人才激励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政府与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和技能人才的多方联系协调,研究落实技能人才专项支持工作。出台了《嘉定区关于开展技能人才激励试点工作的有关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牵头部门和时间节点,将分工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推进表,实现项目化运作。

2.抓树立先进和氛围营造相结合。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开展调研走访,摸清实际需求,主动对接技能人才培养政策。聚焦完善平台、精准服务、畅通联系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召开全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暨国家技能入才激励试点工作推进会,举办区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发布会,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发起倡议,提升高技能人才荣誉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全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3.抓高技能人才培育和品牌建设相结合。结合我区创新活力之城建设需要,聚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重点发展产业,精准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扶持计划,出台了《关于开展以“嘉定工匠”为引领的高技能人才品牌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聚焦“两高四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行业,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品质的高技能人才,加快形成以嘉定工匠、技能标兵、技术能手等所构成的多层次技能人才体系,成为推动嘉定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区共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42个、市级首席技师15名、嘉定工匠终身成就奖2名、嘉定工匠15名、技能标兵15名以及技术能手30名。同时,探索发展23家企业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单位(试点),推进以高技能人才为领衔人的创新工作室申报和命名工作以及我区急需和紧缺高技能人才破格入编等工作。

二、聚焦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嘉定科技资源丰富,人才集聚,全区拥有11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和7所高等院校,包括院士、领军人才等2万余名科技工作者在嘉定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与驻区高校院所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书记与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作为召集人,建立顶层设计,从区级层面统筹推动院地合作发展。聚焦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着力促进高校院所创新溢出,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依托高校院所集聚优势,围绕区域产业特色,通过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实施、功能型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载体共建等方式,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为全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打造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特色品牌

为搭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育和成长的高质量平台,按照需求导向、科学规划、开放运作、示范引领的原则,在嘉定工业区建立了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嘉定工业区管委会负责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委员会,委托区内三家A级培训机构作为合作方,共同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为确保培训质量,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高超的师资队伍,与45名来自各大院校和知名企业的讲师进行了签约。基地自建立以来,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联合企业通过探索实施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模式,有序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培育了一大批园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打造了我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特色品牌。

四、全面推广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全面推广新型学徒制。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企业后备技能人才。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校企合作,组织有培训需求的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新转岗人员,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从业人员,开展1-2年“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企业实施培训费补贴,对带教老师给予带教津贴。

2.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协同育人,由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收学员,合作设立学徒岗位,共同确定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方式进行培养,探索建立学徒培训补贴基金和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

五、构建具有嘉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以“工程师(技师)学院”和大众工业学校两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有办学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阵地,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课程研发、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等活动。通过培训,接轨世赛标准和世界技能发展方向,培养和选拔一批年轻技能大赛选手和行业技能领军人才。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与大众工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数超过1000家,涵盖各个领域的单位。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提高职业学校双师型比例,计划到2020年底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0%。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促进企业和学校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同时,探索推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嘉昆太”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新机制。

六、持续深化企业职工教育培训

聚焦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努力培育更多的未来工匠。重视使用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实行培训经费直接补贴到劳动者个人的方式,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企业职工职业培训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职工职业培训体系。2013年以来,全区培训职工22.5万名。2016年以来,进一步完善地方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着力点,调动和激发各类企业组织开展职工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企业按照实际需求组织开展的职工职业培训,给予培训费补贴。2017年以来,区级财政共计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6300多万。开展以工匠之路培育、班组长培训、职工岗位成才及合理化建议等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课程调研,结合产业工人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培训课题,2017年以来,开展了“工匠训练营”职工教育培训项目,课程分为综合类和核心类,培育一批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拥有精湛技艺、精彩创意的时代工匠,举办两届毕业学员共84名。

七、助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

近年来,区总工会制定了《助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奖励一线职工授权发明专利项目实施方案》,针对我区职业技能等级晋升到技师、高级技师且符合相关条件的职工,在各单位高师带徒活动中发挥“传帮带”作用的带教师傅,以及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且为第一发明人的一线职工,给予奖励支持,鼓励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助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2014年以来,职工晋升技师奖励252人,职工晋升高级技师奖励81人,一线职工授权发明专利奖励54人;2017年以来,奖励带教师傅21人次。

八、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2006年以来,每年成功举办区级职业技能竞赛,挖掘不同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树立先进典型,倡导工匠精神。制定实施了《嘉定区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推动竞赛规范、可持续发展,探索推进职业技能竞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6年以来,区级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万元用于开展区级职业技能竞赛,共计3142名选手参赛,1736名选手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共选派117名优秀选手参加市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团体奖7个。2016——2018年,通过参加区级职业技能竞赛,共有59名选手晋升为高级工,28名选手晋升为技师。2019年,区总工会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指导意见》,开展富有特色的竞赛活动,广泛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培训、比武、练兵、献计等活动。2018年至今,成功举办迎进博会立功竞赛、垃圾分类立功竞赛及物业管理行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立功竞赛等。通过竞赛活动,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九、健全产业发展与教育培训互动机制

结合“大调研、大走访”,以嘉定区高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单位(试点)工作为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专项回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和需求,广泛征求高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部门协同,不定期分析和研判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推动高校、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接,加快促进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互动机制形成。依托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职业教育模式,使教学链、产业链和利益链形成有效连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区域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专业组为骨干、以专业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内涵建设,推进嘉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格局。依托部分产业园区、大中型企业、楼宇商圈、培训基地、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单位创设“职工学堂”,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和教育培训。依托嘉定工业区成校,深化嘉定工业区工程师(技师)学院内涵建设,建设徐行、安亭、外冈教学点,探索建设区本课程体系,努力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输送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做实做强嘉定职业教育集团,研究制定《嘉定区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探索新增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指导用足用好教育附加专项资金,有效开展岗位能力和专项技能培训。

十、建立学历与职业教育协同培训机制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发挥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龙头骨干作用。以大众工业学校为牵头,有力推进市级精品特色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双证融通”工作,探索实施中高职贯通和中本贯通培养模式,逐步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区成教学院(开放大学)稳步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实施“校企深融”工程,探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推进区域优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努力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接下来我区将在持续深化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工作,努力锻造一支符合我区产业转型发展要求、持续推动嘉定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1.有的放矢开展高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围绕嘉定产业转型升级、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和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特别是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用人单位、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调研分析,摸清家底,为做好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政策。对现行的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在有效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通过实施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我区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方面的政策。

3.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社会化培养工作机制。加强区级部门协同联动,主动对接区内高校和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所需,通过落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整合企业与学校的培训资源,协调学校和企业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宣传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建立适合高技能人才发展需要的培养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上海市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