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继续提升嘉定文化历史街区能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嘉定老城工作内容
(一)完善老城发展体制机制
为理顺嘉定老城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老城整体保护、功能提升和开发建设工作的领导,2014年12月成立了上海市嘉定区老城发展领导小组。2020年5月,对原嘉定区老城发展领导小组(嘉委〔2020〕59号)进行调整,由区长担任区老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副区长担任副组长,21个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建设管理委,由分管副区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嘉定镇街道和区建设管理委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区老城办作为牵头机构,主要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推进作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协同各成员单位按节点目标有序推进工作任务。
(二)加强规划引领,科学谋划老城发展战略
按照《关于“十四五”加快推进嘉定新城规划建设的工作方案》,将老城历史风貌区纳入嘉定新城规划建设重点地区之一,并启动了嘉定老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启动编制了《嘉定老城建设发展提升整体规划(2020-2035)》,完成了工作方案。启动编制了嘉定老城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初步完成了州桥景区业态提升方案,明确近、中、远期业态调整目标;编制完成了老城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单项保护利用规划。
(三)聚焦重点区域,加快开发建设和整体提升
1.开展州桥风貌区的整体提升
一是开展州桥景区“美丽街区”整治提升。按照市级“美丽街区”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围绕城市保洁、设施管理、立面维护、景观品质和动态管控等五个方面开展全面整治提升,完成了2020年市级下达的“美丽街区”创建任务,推动区域内市容环境更加整洁、街容街貌更加美观、空间视觉更加靓丽。二是开展州桥老街业态调整。针对目前州桥景区商业用房所有权复杂、业态复杂,原有的业态层次较低的情况,开展了州桥老街内国有(集体)企业物业产权和租赁情况的排摸梳理,初步编制了州桥景区业态提升规划,并开展了老街部分私有物业的经营权归集。三是实施州桥景区各类修缮及危房维修。对州桥景区部分破损建筑及附属用房进行修缮;对“美丽街区”整治工程的景观绿化进行后期养护,并增设非机动车停放等设施。四是继续推进法华里地块征收。共涉及412户居民、11家单位,2020年末累计完成签约352户居民、7家单位,剩余60户居民、4家单位未签约。力争在启动征收流程的项目主体确定、方案稳定的前提下加速推进。
2.推进西门风貌区的开发建设
一是启动西大街设计策划方案征集活动。包括西大街项目整个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定位招商、后期运营等内容。积极与商业经营团队接洽,探索多元投资可能性,并充分挖掘整理西大街历史文脉。二是开展房屋征收。西门旧改一期房屋征收共涉及796户居民、15家单位,累计已签约788户居民、14家单位。剩余未签约8户居住房屋中6户已完成“行政强制执行裁定书”,剩余1家单位,正在抓紧推进。三是推进护国寺重建项目。护国寺本体项目已开工,并完成了桩基施工,正在进行各殿堂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用房7.7亩用地调规手续已完成。四是推进西门文化公园建设。目前该地块征收补偿工作已全部完成,房屋拆除工程招投标手续也已完成,正在设计方案意见征询中。
3、实施环城河步道景观提升
基本完成环城河步道内、外圈工程审价决算及相关设施移交;完成了环城河沿线(南大街至仓场路段)绿化景观提升项目建设、桥下浮雕制作及美化工程(仓场桥桥下灯箱制作、永嘉桥疁南桥桥下浮雕制作)、现厂中庭浮雕、“嘉游站”等项目,推进实施现厂入口改造、我嘉书房(驿站)建设。
(四)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制定了《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利用规划》,采用“一点一策”的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地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开展对孔庙、法华塔的整体修复,目前完成了勘测和维修方案,待上海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审批后启动实施。开展西大街94-96号厚德堂、194号崇德堂和项泾西街4-5号西溪草堂、人民街194号王敬铭故居等四处文保单位的整体修复,完成了现场勘查及整体修缮初稿方案,并召开方案专家论证会。
二、“十四五”期间嘉定老城工作方案设想
根据《“十四五”嘉定新城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嘉定老城属于“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中的老城风貌区,将围绕西门、州桥保护性开发,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推动嘉定老城历史风貌区的改造提升,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品牌、海派小店品牌、疁城文创品牌,加快培育新兴消费业态,积极塑造市民生活的宜居空间、体现人文的休闲胜地。突出老城林荫道系统的完善,开放共享滨水绿化、街头绿地、单位绿化,提高城区绿视率,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城绿交融之美。规划占地面积 3.9 平方公里,“十四五”期间预计投资额约 20 亿元。
(一)优化老街规划,完善管理运营机制
一是安亭老街。2018年1月安亭镇成立镇属上海安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老街前期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梳理,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同时为进一步遵从市场规律,加快推动老街服务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自2020年12月1日起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上海申美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安亭老街项目整体开发的主体,对招商及运营、保安及保洁等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稳步推进安亭老街整体升级改造。
二是南翔老街。“十四五”期间,南翔镇将全面发力推进南翔老街升级改造项目,通过引进专业设计师团队,将“时尚古镇·国际南翔”的核心理念嵌入整个项目,形成“融汇古今、文化体验、业态空间、美化提升”相结合的规划目标,保留江南古朴建筑风格, 增添外观新元素。由南翔老街公司开展业态空间调整,在保护江南文化,做好古镇维护、老字号传统呈现的基础上,制定业态和形象管理机制,逐步淘汰低端业态,把业态、液态(客流)、夜态(夜间经济)进行整合。
三是嘉定老城。州桥老街由绿洲公司牵头开发管理,针对目前州桥景区商业用房所有权复杂、业态复杂,原有的业态层次较低的情况,开展了州桥老街内国有(集体)企业物业产权和租赁情况的排摸梳理;初步编制了州桥景区业态提升规划,近期开展了老街部分私有物业的经营权归集。西门老街由城发公司牵头开发管理,目前已启动西大街设计策划方案征集活动:包括整体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定位招商、后期运营等内容。
(二)深度挖掘特色项目,提升街区的文化内涵
一是传承弘扬“教化嘉定”文化底蕴。整合历史风貌保护区内的嘉定孔庙、法华塔、汇龙潭等资源,统筹老城古迹和非遗文化资源,共同打造长三角传统文化教育体验基地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护国寺项目建设,本体工程已完成11栋单体建筑的基础部分,年内完成12栋单体建筑主体结构;配套用房正在办理土地划拨。
二是推动州桥历史文化风貌区创建精细化管理深耕示范专项。落实“美丽街区”城市保洁、设施管理、立面维护、景观品质和动态管控等方面的长效常态运营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商业业态调整升级,推动州桥景区“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四态融合,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模式;借助和发挥好“一网统管”机制平台的作用,用“机器+人”加强街区管控和综合发现处置,切实提升州桥风貌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营造消费氛围,烘托老街购物环境。依托市、区两级各类活动平台,如“五五购物节”“嘉定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全国消费促进月”等,进一步加大对老街的宣传,鼓励企业开展各类集市、夜市活动,发挥老街特有的空间、内涵优势,凝聚消费人气,并联动周边景点、消费场所打造“微度假”旅游地标。
(三)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强化嘉定传统风貌印象
一是安亭老街。安亭老街升级改造一期工程主要强化在地文化讲述、增加互动体验、挖掘在地特色。以银杏叶为设计原型作为安亭老街标志,保留安亭老街三景“菩提寺、永安塔、严泗桥”,利用原“路-桥-街”格局增设形式各异的特色节点及更具阅读性的艺术景观装置,如“有光有影有记忆”“印迹”“昆曲投影”等,再现震川书院、非遗药斑布等在地文化,体现传统与时尚感融合的“新江南印象”,提升安亭老街街区文化内涵。
二是南翔老街。南翔老街提升改造项目计划以Tenant Mix(租户组合)的结构,构建“双核-五区块-五街-两河道-多点”的业态主题分布,合理利用云翔寺、双塔、檀园、八字桥码头、百草园、和平街等重点区块,布局餐饮美食、民俗客栈、主力店、文化民俗、零售、展览等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此外,考虑创造出不同的户外功能场地,塑造外摆街、户外市场、现场音乐、江南市集、江南夜市等功能场地,打造亮点业态,发挥夜间经济效应。
三是嘉定老城。自2020年底起,嘉定老城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已启动,本次规划以系统研究为基础,重点设计为核心,围绕整体风貌控制、功能业态提升、生活环境美好等为目标,更新嘉定老城综合规划,从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打造、西门和州桥两片历史风貌区保护开发、“两横两纵”骨干道路街景改造等方面,提出近期行动计划,争取在“十四五”期末老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配套设施明显完善、风貌区人文魅力更加彰显。计划6月底完成方案优化及成果整合,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重点推进实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