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英、李虹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妥善处理职业举报助力企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应对职业举报现状由来已久。自2015年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以来,我局投诉举报量增速迅猛,从2015年5543件,到2016年17654件,同比增长144.5%,其中职业举报工单7500件,占投诉举报总量42.5%,数量是2015年度的7.3倍;涉及职业举报人1348人,数量是2015年度的5倍;涉及电商企业的职业举报占职业举报总量84%,是职业举报的主要突破口。嘉定区电子商务企业云集,近年来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速,投诉举报总量居高不下,职业举报现象泛滥。
为了应对职业举报数量持续几何级增长、缓解基层行政资源被长期占用、防止企业正常经营被扰乱、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倡导崇尚劳动、按劳分配的市场经济规律,我局自2016年起,多措并举,形成自上而下一致应对职业举报的态势。
一、统一思想,不对职业举报行为妥协
我局于2016年底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全局干部思想,一是制定各科室、市场监管所和执法大队的处理口径,比如:对于违法事实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案件,通过三级案审合议后,不予行政处罚,阻断职业索赔人牟利的可能性;在法定期限内充分利用规则,依法对立案的案件延期办理,进一步增加职业索赔人获利的时间成本;二是编撰历年来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案例库、被撤行政复议案例挂到内网系统,要求基层所业务主动学习研讨案例,主动规避履职风险,复议被撤案件数大幅度递减。三是对于职业索赔人含有原工商、食药监、质监、物价等市场监管综合性业务的投诉举报件,《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程序规定(市府第61号)》出台前,消保科在前端及时予以甄别、梳理、拆单,按不同业务条线分派,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基层干部因工作繁忙出现的适用不同业务程序的错误。四是对即将到期的投诉举报件每天通过电话、微信群、电子邮箱等途径对承办单位予以通知提醒,以防超期。五是对于来自不同职业索赔人针对同一违法主体的举报,在一定的期限内,通过三级、二级案审合议后,慎重地选择并案处理。
二、联合第三方对职业举报现象进行研究
2017年12月,我局联合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开展实地调研、座谈讨论和个别访谈、进行线上问卷抽样调查,学习观摩和交流经验做法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三个分报告:《嘉定区真新市场监督管理所调研报告》、《京东集团华东地区总部调研报告》、《嘉定区消费者投诉举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最后形成总报告《嘉定区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课题研究报告》,供嘉定区人大、区委、区府和上海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相关主管部门和领导参考。
三、聘请第三方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法规培训
通过购买服务,邀请专业律师对被诉企业集中开展案例分析式有针对性的培训,连续数年开展了30场4000多人次的专题培训会,并建立了被投诉企业主管人员与监管干部业务指导工作群。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好评,目前此项培训已成为每年度的规定动作。
四、做法得到时任分管副区长批示肯定
2017年6月,时任分管副区长陆祖芳在我局撰写并上报的《关于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工作中涉职业索赔情况汇报》进行了批示,对我局在全市市场监管范围内率先遏制职业举报和维护营商环境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肯定。
五、得到法院、检察院、区法制办、区纪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
我局将职业举报人投诉举报挤占行政资源的情况专题向分管副区长作了汇报后,副区长在我局上报的《关于投诉举报工作中涉职业索赔情况汇报》上作了重要批示,并亲自带队前往电商企业听取了企业汇报,同时专门协调区法院、区政府法制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关于职业索赔复议、诉讼涉及我局行政效能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大大解除我局的后顾之忧。数年来,针对职业索赔人因牟利不成,频繁向区纪委、区检察院、区监察委信访、诬告我局干部渎职等问题,我局多次向区人大、区纪委、法院和检察院作职业索赔人现状的专题汇报,各部门对职业索赔破坏营商环境以及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形成共识,得到各职能部门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六、推动七部门联合出台应对职业举报的指导意见
我局干部自2016年年底开始与职业打假开展斗争,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2018年10月12日,市工商局根据嘉定局的案例和取得效果,联合市政府法制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管理办公室、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物价局等市政府7个组成部门,联合出台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有效应对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维护营商环境指导意见》(沪工商办〔2018〕910号),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七、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将整治职业打假定为十大行业治乱专项行动之一
根据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关于我市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我市开展市场流通行业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市场监管总局扫黑除恶办公室《关于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场流通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场流通行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制定了《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场流通行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将整治职业打假定为十大行业治乱专项行动之一,聚焦打击惩治“职业打假”违法犯罪行为。
八、我局将职业打假人敲诈勒索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后,区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同年被宣判
为强化对恶意职业索赔职业举报行为的梳理排摸,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环境,我局响应市局和区扫黑办的工作要求,发布了《关于向超市、商场、电商等进行扫黑除恶行动宣传培训的通知》和《应对恶意职业打假推进扫黑除恶的行动方案》。截止2020年10月,我局组织召开培训37次,参与培训企业共665家,共制作询问笔录528家,向区扫黑办上报涉黑涉恶线索17条,已实现辖区超市、卖场培训、排摸全覆盖。2019年我局上报的涉黑涉恶“职业索赔人”陆某某、魏某某已被区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同年被宣判;“职业索赔人”张某某等人的线索,已经公安嘉定分局认定涉嫌敲诈勒索,待进一步调查取证。2020年8月我局按照规定对一起职业索赔人团伙(陈某梅、周某宝、李某滨等人)疑似敲诈勒索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区扫黑办。
九、推动“职业打假”领域涉嫌敲诈勒索行为统一定性
我局汇总了职业打假移交相关线索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建议,专题研究“职业打假”领域涉嫌敲诈勒索行为的定性问题,联合外脑撰写了《关于职业索赔人涉嫌刑事犯罪的边界研究及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初步形成关于职业打假领域涉黑涉恶及刑事犯罪移送的参考标准,报送市局,并向公安、检察、政法委等征求意见,进行沟通。
十、2020年市扫黑办出台《打击惩治职业打假违法犯罪的若干意见》
市扫黑办明确界定了职业打假和普通消费维权的区别、职业打假常见的违法犯罪手法和步骤,要求建立完善的职业打假违法犯罪线索信息移送机制,各部门联合打击惩治职业打假违法犯罪行为。
十一、贯彻落实《免罚清单》,及时给予企业行政指导
2019年年初,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和《关于实施<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若干意见》的通知,对于违法行为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遵照清单执行,另外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尚不构成违法违规的瑕疵,及时给予行政指导,留下工作轨迹,避免陷入“不作为”,缩减职业举报牟利的空间。
十二、利用电商平台会员规则,对职业举报予以规制
我局拓展与电商平台合作渠道,已与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签署了《互联网监管合作的备忘录》。阿里巴巴集团运用会员规则强化会员管理,对异常的会员相继推出了推送实名认证、注销会员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我局的倡导下,京东商城北京总部也出台了相应的会员规则,对职业举报进行了规制。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来多措并举的摸索与实践,我局对职业举报职业索赔人与普通消费者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处置,不仅规避了行政风险,也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局行政诉讼从42件/年,下降到7件/年;行政复议从276件/年下降到45/年;涉及职业举报的投诉举报工单从2018年29055件下降到2020年14907件,占比从52.4%下降到21.3%,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针对委员提出的“在嘉定区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统一处理涉及企业网站上的违法广告用语的投诉举报”的建议,会办单位公安局嘉定分局函告将与我局保持互动沟通,确保行刑衔接机制的畅通,确保有限线索不流失,并对此类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区司法局函告将严格履行行政复议职能,与我局达成一致,坚决不通过向经营者施加压力给予职业索赔、职业举报人经济利益的方式,促其撤回行政复议,坚决堵住职业举报人的牟利空间;同时开展“4.8法宝服务日-法企同行”集中服务行动,组建专家咨询团,开展党员律师为民服务行动,强化企业法治意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5月11日
联系人姓名:徐辉 联系电话:59999120
联系地址:嘉定区迎园路955号 邮政编码: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