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汽产办复〔2021〕3号
对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1-06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6-02

谢东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突破方面的布局情况

嘉定依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高校资源,发起组建了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创中心战略部署首批规划的平台中,唯一一家汽车领域的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主要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车用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网联、整车平台集成(风洞)等领域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和服务功能。目前平台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新能源燃料电池产业的研发布局方面,成立了由多位专家共同组成的“电池材料规划工作组”,将规划构建三大技术体系,形成基于“锂电池热失控分析、非大气暴露锂离子电池工程分析、非大气暴露锂离子电池深度分析、项目工程支持”四大模块的安全分析评价“电池医院”,整体技术能力具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测试分析法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在关键核心材料与零部件布局方面,与同济大学围绕“串链风洞技术链,构建‘数字’风洞(仿真平台)+缩比模型风洞+气动声学整车风洞一体化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风洞群”开展了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体系、汽车风洞类型、整车开发过程中汽车空气动力学开发流程(缩比模型风洞定位)以及缩比模型风洞整体建设布置可行性方案商讨。

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领域的布局方面,先期已串联起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测评基地、上海汽检智能网联测试道、上研智联(临港示范区)的场地资源,完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事业部组建,设定事业部目标任务与计划分解,进行整合性的现有技术能力梳理与后续规划,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业界客户,整合资源、整体推介事业部技术服务能力。

在车-路-云协同推进方面的布局方面,经过与上海科创办的沟通联系,已争取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落地嘉定,该项目为启迪云控(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智能汽车云控应用场景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在“全息路口”、“云端智能协同驾驶”、“智能汽车开放道路场景库”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为突破云控基础平台的核心共性技术问题,实现上海云控建设全国首个“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了涉及、部署、测试与运营的城市及云控样板,目前项目已通过中期验收。

二、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

优化产业政策体系,鼓励几大龙头企业会同科研院所、同济大学等单位建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联合体,激发原创技术创新活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着眼于打造长三角“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与同济大学开展全方位合作,依托汽车学科优势和嘉定汽车产业优势,通过“校区、社区、园区”三区联动,促进相关学科集群与嘉定汽车新四化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实践,大力推动环同济创智城建设,打造校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强化制度供给,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支持等方面政策的集成、创新,发挥综合政策叠加和专项政策集聚效应,形成有力制度支撑。到2025年,以汽车新四化产业为核心,将嘉定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高新技术企业高度集聚、创新创业生态优良的嘉定重要科创平台,成为全市大学科技园的标杆园区,成为G2发展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创新极、世界级高端人才集聚地和顶尖科技产业集群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千亿级规模。

(二)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助推智能网联企业创新发展

大力实施嘉定汽车产业创新企业发展计划,构建“科技创业团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卓越创新型企业”的梯次培育加速机制,推动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主体快速发展。2021年新增汽车类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

(三)加强各类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化落地嘉定

加强政策引导,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审核权下放,发布《嘉定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相应细则,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形成合力,聚焦汽车“新四化”产业领域中高价值、高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做好针对性扶持,营造良好的高企培育发展政策环境。同时,用足用好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政策,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企业申报国家、市、区级各类创新扶持政策。积极落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等相关科创政策扶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加强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仪器设施共享、研究人员流动,在前沿科技、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加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公共研发、生物技术产业化、行政审批申报等服务功能,助推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快速成长;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引导和支持嘉创联等科创服务载体开展嘉创联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市三大赛事,吸引优质资源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争取国家级重大功能平台落地,持续推进市级平台建设

依托同济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科技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级研发平台、科学装置等项目落地,同时持续推进好上海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建设,抓紧时间形成以“功能型平台”为核心的优质企业、高端技术集聚效应,争取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企业布局落子嘉定。

(五)推进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协同推动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嘉定、温州、苏州、芜湖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战略机制,联手布局内聚外合、协同融合的创新网络,探索构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

同时,为强化汽车产业前沿技术的自主研发布局,完善汽车全产业链发展中面临的短板,嘉定区编制了《嘉定区汽车“新四化”千亿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汽车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新四化”发展体系,构建产业规模领先、产业布局合理、核心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完善、示范运行良好的发展新格局。在产业规模方面,建成国内领先的汽车“新四化”产业集群,总产出实现千亿级规模。新能源汽车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总量三分之一。汽车“新四化”规上企业超过100家。在核心技术方面,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燃料电池、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构架等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汽车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全区汽车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0家;汽车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50家。在基础设施方面,建成覆盖面广、运营良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15座;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300公里,覆盖全区463平方公里范围。

 

上海市嘉定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6月2日

 

 

 

联系人姓名:戴杰                    联系电话:69989888*2869

联系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