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1-01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6-03

高岚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嘉定竹刻文化发展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嘉定竹刻起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嘉定竹刻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定竹刻融诗、书、画、刀为一炉,是极具文化内涵的高雅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但嘉定竹刻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存在着“技艺传承不够丰富”、“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推广宣传比较单一”、“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等问题。区文旅局将结合工作实际,加快推进嘉定竹刻文化发展。

一、加强对非遗文化社会传承人培养。在做好竹刻传承人和竹刻协会会员技艺传承培训的基础上,同时,发挥传承人作用,在工艺美校、部分区内中小学开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的竹刻培训班,促进竹刻技艺的普及和推广;区残联针对残障人士开设了竹刻技艺培训班,区司法局针对失足青年开设了竹刻培训班等;同时,编写了简易教学PPT,竹刻艺人陈玲莲设计了教学微课作品“竹刻工艺基本表现方法之线刻”。

二、纳入教育体系完善非遗活态传承。一是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积极组织劳技教师进行跨校交流展示活动,定期举办竹刻技艺培训,博采众长,不断丰厚专业技能。与社会品牌专业团体合作,继续面向全体教工开设“艺术实践与人文素养提升”课程,开设竹刻专栏,广泛招收学员,提升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发挥工会组织效能,深入开展教职工竹刻体验活动,广泛培养竹刻爱好者。招募竹刻大师,成立竹刻文化工作室,培养竹刻技艺的尖端师资力量。二是挖掘社会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校与高校、社会文化组织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举办竹刻主题夏(冬)令营、竹刻文化主题讲座等活动,积极创造学生与竹刻艺术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加强“馆校结合”,充分挖掘、调动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合作开发课程、编写手册、研究课题、组织师生参观等。调动家长资源,开设竹刻主题“家长微型课程”,以父母、祖辈的视角传播竹刻文化。三是搭建优质平台,推进“非遗进校园”。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竹刻艺人职业体验日”活动,结合传统节庆日、大型主题集会、展会等,大力开展线上、线下师生竹刻作品展评活动,引导师生踊跃参与,展示优秀作品。深入推进“青少年民族文化优秀传承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项目,建设学生社团,评选“竹刻文化特色校”,将竹刻文化引入校园、扎根校园。

三、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和形式。目前的宣传推广方式包括展览展示、宣传视频、专题书等形式;近几年开展各类竹刻展十余场,连续三年参与进博会专题展以及交流活动;此外,嘉定电视台拍摄《嘉定》系列纪录片之《竹人匠心》,上海博物馆、嘉定电视台联合摄制《竹刻工艺》,“璀璨百工”系列“嘉定竹刻”专题片,嘉定竹刻专题书。随着嘉定竹刻工艺美术地位的持续加强,收集、整理嘉定竹刻发展脉络对于规范竹刻作品征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序的良好发展,后续将筹备《嘉定竹刻年鉴》的编撰,计划于五年内完成统稿。

四、注重数字技术融入创竹刻之新机。竹匠网在市文创办的支持下,依靠嘉定竹人的积极参与,展示、交易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内容打造方面,旨在崇尚经典,展现特色,充分反映各位嘉定优秀竹刻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特色,体现对入驻平台艺术家的人、事的动态内容补充以及作品呈现的更新。增加网络拍卖功能以及微信小程序的微拍卖。设立大师工作室数字化展示空间。目前正在创意设计和脚本制作阶段。已经完成5位艺术家的人设与素材整合编撰工作。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6月3日

 

联系人姓名:奚佳                  联系电话:31220056

联系地址:塔秀路33号             邮政编码:201821


嘉文旅主办〔2021〕5号 对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第21-014号提案的答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