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李虹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是由中办、国办联合发文推进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专项行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我市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到2020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各级要求,加快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终实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
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各项要求,我区制定了分两年完成全区143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项目优化整合、任务镇级分解,2019年完成了58个村的整治任务,2020年完成85个村整治任务。结合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全区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改变,路洁、河清、水美、岸绿的村庄面貌逐步显现。
1.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区共完成新改建农村公厕100座,维修126座。推进垃圾厢房新改建30座,更新垃圾收集桶7570只,新建两网融合回收站37个,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实现100%有效收集、100%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内水环境,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累计完成505条段河湖消劣任务,消劣进度达100%。全区镇村级中小河道已全部轮疏一遍,共清理河道淤泥52167.85吨,清理沟渠331.78公里。全区农村道路实现硬化全覆盖。
2.生态环境整洁优化。2020年落实一般公益林2000亩。全区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正常运行率100%,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宅前屋后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整治,累计拆除库内违法建筑15.62万平方米,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6549.7吨,全力整治宅前屋后“小厨灶”的突出问题,累计拆除13392个。农村人居环境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全面实现“村内村外一个样”。
3.农民满意度不断提升。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通过创新制度机制,深入挖掘农民群众的智慧和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通过采取“小广播”、“星级评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让老百姓充分知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思想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切实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上海市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我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方案》(嘉乡村振兴办〔2021〕2号)。方案要求针对全区143个规划保留村和规划非保留村,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从2021年起再用两年时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具体围绕村容村貌提升、生态环境修复、美丽田园营造、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长效管理落实为主攻方向,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持续推进。到2022年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基础设施配置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基本形成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
2021-2022年间,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将加快推进村内破损道路、沿线破损桥梁基本达标改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集中居住归并点的道路提升示范。推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对早期实施村庄改造的村开展新一轮风貌和功能提升工作。聚焦保留村核心功能区域开展村庄设计,实施乡村建筑风貌融合、架空线合杆整治,增加乡村标识标牌导览,开展“小三园”建设,美化庭院环境,结合区级“美丽系列”文明城区示范点建设,积极开展“美丽村落”、“美丽庭院”、“美丽河道”等示范点创建工作,巩固文明成果,提升环境质量。以镇为单位,兼顾村庄内外、镇村连接处、镇与镇之间,全域推进村庄公共环境绿化、美化,打造景观节点,推进开放林地建设,提升农村公路沿线景观,加强乡村风貌的串联和融合。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姓获得感。对照“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要求,我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各相关委办局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垃圾分类宣传监管
针对农村垃圾分类成效不高的问题,我区农村地区将垃圾分类投放分为定时定点投放和统一上门收集两种形式。近年来,各街镇切实落实“自我纠错”的销项式管理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排查治理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实施销项式管理,并定期上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自我纠错)任务量完成情况进度,及时整改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各类问题。同时,区环卫管理部门聘请第三方对村容村貌及环卫设施进行实地测评,加强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管理问题的检查、督促、整改,并将各街镇农村环卫管理工作纳入街镇市容环境卫生综合考评体系,农村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二、对标开展农村厕所改造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农村厕所建设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全面推进“厕所革命”,2015-2020年,我区共计新(改)建农村公共厕所517座,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地区公厕的硬件设施水平,保洁管理要求也逐步向城市化地区环卫公厕标准靠近。下一步,我区将制发《嘉定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方案(2021-2025)》,进一步明确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标准,逐步提升农村地区公共厕所的建管水平。
三、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嘉定区共有行政村143个,农户4.65万户,目前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66万户,在建0.84万户。
一是规划保留村庄。针对规划保留村庄主要采用纳管排放和就地处理两种方式。目前,全区57个规划保留村庄共有农户1.96万户,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1.39万户,在建4058万户,全区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69座。
二是规划非保留村庄。针对规划非保留村庄主要采用纳管排放和农村生活污水末端收集处理方式。全区86个规划非保留村庄(含31个空壳村)共有2.69万户,其中平移归并村0.64万户,规划撤并上楼2.05万户,已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27万户,在建4356户。剩余农户大多按传统方式自建三格化粪池,基本上做到了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处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情况
2019年,我区制定了《嘉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和养护考核实施意见》(嘉府办发〔2019〕15号文),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切实加强和规范本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养护,巩固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成果,确保设施长期有效运行。
一是实施专项工程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针对实施专项工程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区水务局加强行业管理,指导街镇按照“市场化手段、专业化管理”的模式,落实专业的运行养护队伍,开展处理设施及管网的管理养护工作,并做好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监管、运行管理维护检查和长效管理养护考核等工作。
二是村民自建的农村生活污水设施。针对村民自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制定《规划非保留村庄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管理办法》。一是鼓励公众参与,组织动员规划非保留村庄内农户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自行收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二是加强集体管护,由镇村组织开展三格化粪池清理和管网养护,集中处理生活污水残渣,防止对环境造成直接污染。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措施
一是规划保留村庄。问题: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有些区域管网未延伸覆盖,农污处理尚有盲点。措施:为实现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目标,计划“十四五”期间继续对保留保护村 0.57万户实行源头治理、逐户收集。
二是规划非保留村庄。问题:农民自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三格化粪池为主,由于化粪池消纳污水量规模小,农户卫生间、厨房和场地等污水全收集后存在冒溢的隐患,同时经化粪池处理后的尾水水质也不满足排放要求。措施:针对近期无动迁或平移计划,将于远期拆除的非保留保护村,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末端收集治理,彻底解决农污排放问题。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