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险峰、苏建华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规范农村地区线缆布局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加快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是中办、国办联合发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要求,我区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要求,最终实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有关情况如下:
一、任务推进情况
(一)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两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区共完成新改建农村公厕100座,维修126座。推进垃圾厢房新改建30座,更新垃圾收集桶7570只,新建两网融合回收站37个,农村生活垃圾全面实现100%有效收集、100%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内水环境,当前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累计完成505条段河湖消劣任务,消劣进度达100%。全区镇村级中小河道已全部轮疏一遍,共清理河道淤泥52167.85吨,清理沟渠331.78公里。全区农村道路实现硬化全覆盖。代表关注的低压电力架空线梳理工作,通过电力建设单位依法按规建设,目前我区农村电网低压线路绝缘化改造已全部完成,农村地区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居民客户端平均电压合格率达到97.5%以上,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总体上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保障条件的需要。
(二)生态环境整洁优化。2020年落实一般公益林2000亩。全区农业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正常运行率100%,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95%以上。宅前屋后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整治,累计拆除库内违法建筑15.62万平方米,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6549.7吨,全力整治宅前屋后“小厨灶”的突出问题,累计拆除13392个。农村人居环境变得“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全面实现“村内村外一个样”。
(三)农民满意度不断提升。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通过创新制度机制,深入挖掘农民群众的智慧和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通过采取“小广播”、“星级评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让老百姓充分知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思想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切实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机制完善情况
(一)高位推动,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在我区已建立的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框架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高位推进。区委书记陆方舟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对整治工作进行部署推进;分管区长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专项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不定期走访现场,实地查看整治进度,确保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二)开拓创新,助推整治工作稳步向前。一是入驻“一网统管”,实现科技赋能。我区在全市率先尝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一网统管”系统,建立专项模块,充分激活村级网格管理末梢。通过“一网统管”系统,有效将区镇村三级有效串联,以解决“靶点”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分配问题、反馈问题、处理问题,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循环系统。依托“一网统管”系统,有效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智能化,改变了“问题看见容易处置难”的现状,整治成效大大提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新突破。二是组建“啄木鸟”队伍,实现全面增效。针对“盲点”难寻,“痛点”难找的问题,区乡村振兴办引入“市民巡访团”,组建了30余人具有嘉定农村人居特色的“啄木鸟”队伍,深入全区143个行政村1294个村民组,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地毯式巡查,形成一个个“靶点”,以点织网,通过“一网统管”系统汇成“靶点库”。两次全覆盖巡访共发现解决4882个问题,实现了由被动发现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助推整治工作更加高效、精准。三是坚持因村施策,推进分类整治。针对我区农村村庄现状,全区143个行政村分为空壳村、非保留村、保留保护村3类,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分类分点开展整治工作。空壳村重点落实土地平整工作,规范建筑垃圾堆放,确保村域范围内尤其是主干道两旁整洁、有序;非保留村以清“五违”、清污染、清垃圾、清堆物为重点,做到村内环境干净整洁,道路、厕所等基础公共设施管护到位;保留保护村以创建市、区级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目标,持续开展覆盖村庄内外的清洁行动,“地毯式”排摸整治盲区,确保村庄内外无死角。我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充分用足用好村庄改造项目,将其作为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保障,通过基础设施修缮及宅前屋后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我区农村整体面貌。
(三)加大宣传,激发整治工作内生动力。一方面积极营造氛围,引导群众参与。区乡村振兴办以开展“百日行动”为契机,加大整治工作宣传引导力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通过嘉定融媒体、嘉定三农公众号等广泛宣传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各街镇通过镇级公众号,“小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注重信息交流,强化沟通共享。编发《嘉定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报》,通过“工作进展、工作动态、典型示范”三个模块,实时发布各区级相关部门、相关街镇的整治工作推进情况,加强信息交流,分享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强化横向对比,相互取长补短。
三、部门联动情况
(一)建立联络制度,整合工作资源。建立健全横向、纵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联络机制,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区与镇之间的沟通衔接,提高我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结合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建立镇级微信联络群,各街镇结合自身实际,参考行业部门指导意见,承上启下,查缺补漏,全面开展整治工作,确保整治任务顺利完成。代表关注的农村地区的架空线整治,我区成立了架空线整治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区架空线规划建设管理,按照集约化建设原则,要求各运营商对现有管线进行有效整合和规范设置。
(二)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督导检查。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区级开展日常检查及专项抽查,镇级开展每月自查,通过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压实责任,全面开展整治工作;分管区长及区乡村振兴办领导针对检查中问题较严重的村开展“回头看”行动,现场督促落实整治工作;区委办、区府办也积极发挥督查职责,加强工作检查和专项督办,做实做细目标管理,及时跟踪进展,合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据代表《关于规范农村地区线缆布局的建议》中提出的相关工作建议,区供电部门将认真组织开展排查梳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压架空线路设施的巡查和安全隐患处置机制,依托区、镇两级网格化平台积极开展电力联勤巡查和专项整治,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相关街镇以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专项协调例会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规用电和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
(三)加快全面覆盖,深化协作联动。为实现到“十四五”期末全区57个规划保留保护村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创建全覆盖的目标,同时按照《上海市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全区141个行政村从2021年起再用两年时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在对村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设施提档升级的同时,同步实施农村架空线梳理序化,持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建设等乡村软件设施建设,我区着力研究有关乡村振兴重点配套项目建设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项目相关指导意见,加强区镇联动效益,形成项目统筹合力,切实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