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基层科协组织科技服务能力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您多次协商沟通,结合区科协具体情况,现将该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
区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科协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坚持党建带群建,团结引领全区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一是加强科协组织建设。顺利完成区镇两级科协换届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科协的组织力、战斗力。区科协换届工作于2020年6月17日完成,选举产生新一届区科协委员94名、常委32名、正副主席15名,秘书长1名,班子成员在来源分布、知识层次等方面均更为优化;各街镇科协换届于2019年12月底前完成,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街镇科协领导班子,12个街镇共有正副科协主席54名、正副秘书长13名。
二是加强社区书院建设。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社区书院建设为重点,通过共享共用全区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嘉书房等各类基层活动场所,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公共科学文化空间和市民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家社区书院,其中市级3家,实现12个街镇全覆盖。
三是开展提升业务能力培训。围绕提升科普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分别组织区科协全体委员、基层科协学会协会,街镇、村(社区)、科技企业,科普基地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举办3场专题培训,共培训400余人次,从国家、上海市、嘉定区三个层面系统学习了当前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从科协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科技创新与科学普以及一体两翼方面学习了科协工作的重点,有力提升了科普工作者能力。
二、关于着力加强基层科协组织“3+1”工作机制建设
区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3+1”试点工作要求,通过“三长”广泛联系服务团结引领卫生、教育、农业等各领域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开展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抓住区镇科协换届契机,在新一届区镇两级科协班子中配备一批“三长”代表人物,全区12个街镇科协领导班子中有20名“三长”担任副主席,占比43.5%;区科协15名正副主席中配备了3名“三长”,占比20%。“三长”进入科协领导班子,接长了手臂,充实了力量,进一步扩大了科协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
二是组织“三长”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区“三长”结合自身职责,积极投身抗疫阻击战,回应和解答群众关注的疫情防控热点问题,引导群众进行科学防护;指导菜农及时补种蔬菜,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充足;坚持停课不停学,组织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等等,涌现了一批先进的代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夺取防控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充分发挥“三长”专业特长。结合“三长”的职责任务,强化基层科协与基层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农业推广体系等的工作联动,推动科技资源向医疗、教育、农业等一线基层领域倾斜,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区青少年创新大赛、走进社区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指导哈密瓜和葡萄水果种植等活动,积极为科协组织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与新时期相适应的科协工作新格局。
三、关于依托院士专家助力工程,深化产学研合作
区科协充分发挥科协跨界融合、智力密集、院地合作紧密的优势,聚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结合。聚焦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建立新材料与汽车工程、生命科学学会联盟,促进跨学科、跨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开展“汽车专业化领域需求采集”等跨界合作;大力实施院士专家助力工程,努力把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人才培养的“加速器”、交流合作的“立交桥”。近年来,促成智能驾驶红外技术、燃料电池和新材料技术等院士领衔的项目落户嘉定。截至目前,共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柔性引进院士3位,申请专利32项,新增产值约3.36亿元。
二是学术交流广泛深入。围绕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与物联网等领域,先后举办了《东生讲坛》《人工晶体讲坛》《白泽论坛》等论坛活动;举办《智慧城市芯片技术的应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等系列沙龙活动。近五年来,共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32次,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交流论文32篇。
三是促进科技经济融合。抓住中国科协推进“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机遇,整合区内科技需求、科技服务、创新资源强化对接,以打造“校地”合作、“院地”合作两个千亿级园区为抓手,以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为平台,推进需求对接,形成产学研用闭环,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项目已落地嘉定,获得市科协10万元项目扶持。
四、关于着力搭建长三角创新成果交易服务平台
区科协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以长三角科交会为平台,联动长三角城市群科协组织,更广范围寻求产学研合作。
一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依托长三角科交会平台,开展嘉昆太“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孵化”、“智能驾驶汽车测试”等3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已经促成3个项目融资4200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在嘉定揭牌成立,以成果转化、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战略咨询和科技攻关为重点任务,搭建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平台,首期共有200个院士专家团队的310余项成果参展。
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院士专家“三地行”活动,为嘉定、温州、苏州三地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氛围。积极推广壹柯院士专家工作站湿垃圾处理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杭州、嘉兴、南京、湖州、昆山等长三角10多个城市示范应用,建立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湿垃圾源头处置新模式。
三是推进科普资源共享。坚持科普惠民,联合昆山、太仓等地发行嘉昆太科普护照,已经发放两批,每批3万份,三地居民持“护照”可以在27家精品科普场馆免费参观游览,进一步增加科普场馆的人气和利用率,实现三地科普资源共享,有力推动了嘉昆太地区科普事业的发展。
五、关于着力打造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
区科协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当好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员,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服务,更广泛地凝聚起科技工作者的力量。
一是打造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直通车”。线上线下结合,组建科技工作者微信群,在微信群亮旗帜、发声音、回应需求。服务流程再造,在嘉定科技公众微信号,为科技工作者、科技社团提供一站式资讯服务。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通过向科技工作者发慰问信、组织开展科技工作者慰问活动等,送去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和温暖。
二是当好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店小二”。积极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走近科技工作者,了解情况,倾听心声。在嘉定双创大厦建立科协群团服务站,引入市场化专业机构,提供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服务。整合区域人才、产业等各类政策,加强政策宣传服务,积极协调并会同有关部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各类帮助,让他们安居乐业。近五年来,累计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提供货币化购房补贴额度249个,租房补贴额度390个。
三是筑好科技人才“蓄水池”。注重发现和培育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人才,建立跟踪服务联动机制,积极做好国家、上海市科技人才的举荐工作。近五年来,成功推荐全国优秀科技人才9人、上海市优秀科技人才94人,通过举荐发现人才、树立榜样,进一步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励他们不断奋发有为,为嘉定科技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推动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区科协领导带队,深入真新街道、南翔镇、嘉定新城(马陆镇)等街镇调研,倾听基层科协组织的呼声,了解实际需求。区镇联动,整合科协优势资源,加快推进落实,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了专门的经费,在条件相对成熟的街镇、园区试点建设一批科技工作者之家,着眼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科协工作体系,以科技社交为纽带,服务科技工作者需求。
六、关于推进科普教育战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区科协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并重,持续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20年末嘉定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1.2%,位列郊区第三。
一是夯实科普工作基础。发挥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扩大)成员单位协同作用,推动形成党委政府、行业部门、百姓群众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不断强化科普阵地建设,全区现有各类科普基地32家,社区书院13个,区科普示范村(社区)等151家。
二是创新升级科普手段。开展科普驿站平台试点建设,在各街镇部署一批科普触摸大屏、智慧科普盒子,打通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深度挖掘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学会协会的科普资源,建立嘉定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供各社区书院、街镇、村居等科普载体在线选择并对接,为基层科普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依托嘉定科技微信公众号、“农民一点通”、社区LED大屏等载体,将科普资讯及时推送到基层,实现科普知识与市民“零距离”对接。
三是打造科普特色品牌。以节点造势与常态化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通过举办嘉定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全方位开展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数量长期保持全市前列。实施 “一区一特”科普项目,整合同济大学、汽车城集团、机动车检测中心等单位科普资源,促进汽车科普与科研、汽车科普与科创、汽车科普与旅游的融合,着力构建智能低碳科普生态,打造汽车科普品牌。联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硅酸盐所、声学所东海站等院所,联动开展院所“公众开放日”活动,推动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向市民开放,让公众与科学零距离接触,提升公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非常感谢单涛委员的建议,区科协将以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为契机,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四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希望单涛委员在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方面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1年6月1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
联系人姓名:饶云锋
联系电话:69989094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