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盛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新区位优势下,马东地区产业规划和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马东地区空间格局
根据在编的《嘉定区马陆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规划马陆产业社区位于镇区沪嘉高速以东,北至绕城高速,南至开发边界,西至沪嘉高速,东至澄浏中路-丰饶路-尚学路-马陆塘,总面积737公顷。马东地区属于马陆产业社区范围内,作为研发类产业社区,区域面积704公顷,规划工业用地317公顷,以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培育新型产业为主要导向。
二、马东地区功能布局
“十四五”时期,嘉定新城将按照“四个高地”的发展目标,立足打通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链接通道,实施新城“北拓西联”扩区计划,有力带动嘉定新城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构建“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的新格局。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发展的“四片区”之一。(“四片区”即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和老城风貌区。)
图 1:马东地区空间格局示意图
(一)发展导向
对标将嘉定新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的战略目标,马东地区将以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生态等功能,实现产业要素与城市生活协同发展,形成“空间更开放、产业更高端、企业更多元、社群更活跃”新型产业集聚区。
1、注重产业链式发展和产业生态营造。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互补,将产业链上的研发、生产各个环节有机串联;加快引进产业创新主体、创新科研平台、信息咨询、金融业务等企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本链的融合,形成有序的产业生态圈。
2、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协同机制。发挥协同创新对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性支撑作用,建立集产业创新、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协同机制,统筹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构建长期稳定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扩散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新产业。
3、提高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契合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产业社区物理空间的设计、居住舒适度的打造;加强生活性设施的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等生活配套设施,增加休闲娱乐公共设施,提供居住、餐饮、购物、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增加教育、医疗和体育等设施场所。
(二)产业总体定位
马东地区作为嘉定新城新一轮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中“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的东部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将依托嘉闵线建设,推动实施站点TOD开发和沿线周边圈层式发展,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等产业方向,保留一批效益高、贡献大、潜力足的企业,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出程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形成东部产城融合发展启动区,助推马东地区整体转型升级。最终成功打造高强度开发、高密度产出、高效率运营的新城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二)产业系统布局
1、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
目标将马东产业社区打造成为医疗电子产业、工业电子产业及消费电子产业主要承载地。一是重点推进生物传感器、植入式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测压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及其在医疗器械及设备、生化制药、精准医疗(基因测序)等领域的应用。二是加快推进温湿度检测、压力检测、速度位移及位置检测、气体检测等精密加工领域应用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三是以手机、笔记本、可穿戴设备等终端智能硬件的传感器需求为导向,推进光学传感、指纹传感、虹膜识别传感、硅麦克风、3D摄像头等智能传感器产品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协同推进智能终端产业发展。
图 2: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体系
2、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
目标将马东产业社区打造成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医疗服务创新策源地。一是依托核心区已建成的瑞金医院北院、区妇幼保健院及正在建设的健康科技园项目,结合马东地区在建的市中医院,打造以健康服务业为特色,以健康科技、健康管理、健康金融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二是打破高端医疗器械设备核心部件国外垄断,构建以数字化医学影像、植入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机器人为核心的高性能医疗设备产业体系。三是瞄准国际前沿,突破基因组测序、靶向药物研制、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打造涵盖“生化诊断+病理诊断+分子诊断+细胞免疫治疗”在内的精准医疗产业链。
3、现代服务业
提高产城融合质量,积极发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生活性服务业。一是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优化区域商业发展布局,促进传统消费提质扩容、增强优质消费供给和体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二是以5G、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解锁消费新场景体验、加快智慧零售发展;依托新城直播短视频产业优势,鼓励网红带货、社群带货、直播带货、内容带货等新业态发展,激发消费新潜能。三是充分发挥轨交站点人流集散优势,重点发展体验店、概念店、直营中心、无人零售、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区域商业活力,推动改善马东地区商业、服务业等配套设施不足的局面,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与新城核心区协同互补
新城马东地区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商业、教育等必要配套设施不足,且内部交通体系较薄弱,而核心区经多年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已十分完善,因此,需要协调核心区与马东地区关系,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整体发展。一是将核心区在新兴产业方面的优势,与马东地区成熟的产业基础相结合,互补协作,取长补短,实现城市现代产业整体快速发展。二是利用正在建设的嘉闵线与规划中的宝嘉线、S5立交,打通区域间连通,促进核心区与马东地区的相互融合。目前,马东地区与核心区之间的市政道路连通并不顺畅,通过加强区域间市政道路建设,打破空间阻隔,将使得新城核心区与马东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发展更加有力。
(二)打造TOD产业社区发展模式
TOD发展模式就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周边区域形成以满足工作、商业、居住、休闲、教育等为一个的区域中心。未来,结合马东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土地属性,依托嘉闵线、宝嘉线等轨道交通资源,形成社区型TOD和圈层式产业及商业布局,打造集智能传感器及网联网、生物医药、在线新经济等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端写字楼、精品酒店、区域商业中心及产业人才配套居住等生活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产业社区综合体。
图 3 TOD产业发展生态
(三)助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
在总体方向上,“104”区块以升级为导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能级和水平;“195”区块以转型为导向,重点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与产业链相配套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198”区块以工业用地减量化为导向,严格目录管理,重点加强土地复垦和综合治理。结合每个园区的实际,做好各自转型升级的详细规划,既重视基础设施及建筑形态规划,更考虑产业导向、产业业态规划,鼓励引导每个特色园区选择1-2个特色产业作为主导发展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在发展模式上,按照“基金+基地+项目”的模式,打造转型标志性园区,尽快形成转型示范效应。重点推进复旦复华产业园转型为传感器产业园,围绕智慧城市理念,探索发展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产业之路;上海国际健康产业园着眼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两大领域,鼓励吸引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企业入驻,力争成为上海排名前列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
(四)提高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效益论英雄、能耗论英雄、环境论英雄”为发展导向,合力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实现土地资源更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利用。一是集中整治低效土地资源,全面提高产出效益。全面排查、掌握辖区内空置厂房、办公楼宇等资源信息,为企业扩产及新项目入驻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分析预判,对符合产业定位的优质资源,尝试采取以镇集体资产回购回租的方式,落实土地规划与高端高新产业导入相结合的精准盘活,推动产业园区提升配套设施品质和服务能级,引导产业集聚。二是创新盘活存量用地路径,着力提升“经济密度”。全面推进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工作。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实施差别化资源要素配套政策。落实“资源高效优配”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推动优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低效企业调整转型,重点加速马东地区产业地块腾笼换鸟,优化产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经济效益,打造符合嘉定新城(马陆镇)产业发展需求的营商环境。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202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