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嘉定区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期对本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经排摸梳理,截止2020年,全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1525家,其中生产、研发类企业284家,重点企业78家,规上企业40家,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8家。从产业规模看,高性能医疗设备和精准医疗产业在“三个千亿级及倍增计划”中能级较小,距离“千亿级”仍有很大差距,2020年全区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仅联影医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有限,还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后疫情时代,抢抓机遇、加快加速推动我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一、强化政策聚焦,帮助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策聚焦。在现有政策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促进嘉定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标“千亿级”培育目标,在支持技术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对初创型企业,在研发投入、产学研转化、创新产品推广、租赁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扶持;对成长型企业,在生产质量管理、销售奖励、产业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对龙头企业,在设立总部、牵头重大专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特别重大项目,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二是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联合区职能部门和街镇等,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企业帮办机制,提高企业关键环节流程的审批速度。在资源、人才、空间等方面积极落实,发挥政策的组合效应。三是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通过“专家门诊”、“园区联络员制”、“重点项目跟踪制”、“首接负责制”等特色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医疗器械创新嘉定服务站的作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早介入、深沟通。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 全程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二、聚焦重点领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嘉定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发展千亿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已明确将体外诊断、康复器材作为我区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下阶段一是加快培育多层次产业群。聚焦体外诊断、康复辅具等重点领域,加快构建行业领军企业、核心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字塔”培育机制,形成多层次发展的产业集聚群;二是全面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围绕产业链加大创新链、资源链布局,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步形成竞争优势。三是进一步强化全产业链招商。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招商,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形成集聚效应;以上市企业为重点招商,抢抓上市企业再扩张的机遇,在政策、经营方面给予支持,发挥其资本带动效应;针对产业链短板弱项,实施靶向精准招商,认真梳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努力补链、延链、强链。
三、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
一是发展各具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载体,发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对企业的培育孵化的作用,增强科创载体服务科技创业团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服务能级和水平,打造“孵化+转化”平台;二是引导生物医药领域创业载体资源集聚共享,推动众创空间配套支持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创新创业。鼓励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举办诸如国际创客大赛智慧医疗专题赛、精准医学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活动,通过活动提升生物医药领域创业者的创新创业能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早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三是构建多层次发展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加速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支持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仪器设施共享、研究人员流动,在前沿科技、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四是加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公共研发、生物技术产业化、行政审批申报等服务功能,助推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快速成长。用足用好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政策,并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企业申报国家、市、区级各类创新扶持政策。
最后,感谢贵单位对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支持和指导我们的工作!
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委员会
2021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