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让嘉定新城更具持续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2021年新城建设主要工作
2021年,嘉定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城发力的部署要求,坚持“四个谋动”(谋定后动、谋定快动、边谋边动、谋定齐动),围绕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人民生活充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在此过程中,主要做到“三个聚焦”以实现新城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做到谋定快动。围绕“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的总体目标愿景,持续推进嘉定新城相关规划落地。总体规划层面,邀请吴志强院士团队领衔策划编制概念性总体规划,联合市规划资源局共同编制总体城市设计,进一步创新城市空间管理机制,组织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城市设计提升层面,率先启动重点地区国际设计竞赛,评选出优胜设计方案,并举行了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个十五年”为主题的优秀设计师走进新城学术论坛。三大样板示范区方面,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围绕“打造城市会客厅、塑造活力社区、实践智慧交通”三大示范目标,以国际设计竞赛优胜方案为基础,完成城市设计深化及控规任务书编制工作;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围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智慧发展”三大特色亮点展开,完成城市设计方案;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探索形成适合区域特色的历史街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模式,在房屋征收、土地出让等方面注重进行政策创新,现已启动控规调整的编制工作。
二是聚焦产业升级,创新产业集聚引领未来发展。聚焦三大千亿级产业及在线新经济产业,突出龙头引领,推动融合发展。汽车“新四化”产业体系竞争力不断增强。初步构建“1+2+4”体系,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孵化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圈。集聚上汽大众、重塑科技、百度等行业龙头企业,布局1个国家级、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业配套平台,全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全域开放,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集聚度更加凝实。加快形成产业生态圈,围绕上海“一体两翼”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已吸引禾赛科技、安波福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入驻。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辐射圈持续扩大。汇聚联影医疗、免疫细胞治疗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孟超肿瘤医院等重大项目的引领带动下,形成多点覆盖、上下游衔接、核心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极作用持续凸显。出台《嘉定区促进民营企业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财政扶持、认定奖励、购(租)房资助等举措,吸引民营企业总部集聚。
三是聚焦品质提升,凸显城市功能彰显美好生活。立足将新城建设成为比肩甚至超越中心城区的高能级、高品质区域,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能级,并以“独一份”的智慧建设体系让城市充满“未来感”。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持续引入。加快引入和推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等引领性项目建设,优化新城教育资源配置。推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整合提升和上海市中医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大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瑞金嘉定”“仁济嘉定”医联体建设力度。交通能级稳步提升。形成“嘉定新城综合交通发展‘1+6’专项研究方案”,嘉闵线城北路站、13号线西延伸、G15嘉浏段拓宽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已开工建设。生活品质不断优化。建设绿色社区,建成骨干绿道10公里。打造“15分钟社区综合服务圈”,稳步推进新城区域“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优服”在片区层级的融合。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探索打造智慧交通新高地,编制《嘉定新城智慧交通专项规划(2021-2025)》,开展全路段智慧化升级,白银路功能品质整体提升样板段已建成;探索打造智慧城市新样板,着力推进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与智慧能源深度融合一体化,加快探索打造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载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样板。
二、下一步工作设想
下一步,我们将把交通枢纽、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作为嘉定新城建设的“主抓手”和“突破口”,深入研究相关对策与方案,全力消除上述三大制约“嘉定新城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城市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不断提升嘉定新城的持续竞争力。
(一)把提升新城枢纽能级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根据《嘉定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嘉定区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切实推进安亭枢纽作为新城主枢纽的规划落地,进一步提升枢纽能级。
一是协调推动上海站部分功能外迁方案。目前,市级相关部门正在开展上海站部分功能外迁至安亭枢纽的规划研究,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做好安亭枢纽城市总体设计方案与上海站部分功能外迁研究的协调对接工作。
二是推进大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一方面,积极推动轨交14号线西延伸至安亭枢纽,打造上海东西向客运走廊,服务沪宁沿线发展走廊的出行需求,助力“国际汽车智慧城”品牌创建,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交通支撑。目前,14号线西延伸方案尚处于深化研究阶段,进一步论证必要性、迫切性及线位比选、站点设置方案等。后续将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争取将项目纳入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另一方面,配合嘉青松金线选线预控规划落地,助力五大新城组团发展,构建上海新城间快速联系的重要市域线通道。
三是优化调整枢纽周边骨干路网。一方面,市、区联手,积极推进枢纽外围高快速路扩容改造。“十四五”期间将主要开展G15嘉金段改建工程,同步增设金昌西路立交,提升通行能力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宝安公路、曹安公路货运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完善枢纽周边内部道路系统。“十四五”期间,围绕安亭枢纽规划建设周边配套道路,打通涉铁“断头路”,改善枢纽及周边区域的交通条件。
(二)把提升新城产业能级放在更为核心的位置
以“3+1”产业引领的新动能体系为契机,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快高能级产业项目导入,稳步推进联影医疗、禾赛科技等高能级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新城产业发展整体能级与辐射影响力。
一是深化“国际汽车智慧城”建设。持续优化国际汽车智慧城建设管理和发展机制,梳理园区及企业可享受的产业、土地、金融、住房、人才等扶持政策,以名园支撑保障新城产业增长。
二是集聚和推动高能级产业项目。围绕“强链、固链、补链”,利用数字化招商方式,探索形成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一链一图谱一清单”的产业精准招商。通过举办月月签活动,促进一批优质企业签约落户。编排2022年度产业供地项目“四个一批”推进计划表,确保出让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加强项目协调,进一步推进联影医疗等高能级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
三是强化产业政策支撑力度。全面推进落实“3+1”专项产业政策,加强差别化精准政策供给。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完善特色园区建设、企业主体壮大、低效用地转型等领域的各项政策,形成产业政策汇编。
(三)把打造人才队伍高地放在更为关键的位置
一是着眼优化生态,新建“上海·嘉定人才港”。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嘉定新城建设等重大机遇,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在新城核心区启动建设“嘉定人才港”,同步在重点园区、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设立人才驿站,建立“1+N”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嘉定人才港将着力构建长三角专业服务品牌园、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园、大数据智库聚能活力园、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园。建立健全人才专家库、人才培训资源库、高端人才名录库、产业人才需求库等人才大数据库,推动数字赋能人才工作,以更大力度打造人才高地、勇攀创新高峰。
二是着眼产才协同,持续加大引才力度。共同健全区级海外人才工作体系,发挥《关于支持五个新城人才发展的实施细则》和特殊人才引进等市、区两级政策叠加优势,完善综合配套。坚持国际、产业、未来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合力引进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型人才、产业提质增效支撑型人才、产业活力激发未来型人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更好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助力新城发展。
三是着眼长效机制,不断扩大留才优势。坚持制度创新,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信任举荐制、优秀用人主体专项奖励制等。组建区人才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人才政策指导、需求预测、认定评价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人才工作评审机制。坚持安居保障,落实市级人才住房政策,更新我区人才安居保障体系。把嘉定新城建设成上海市新的“人才高地”,推动嘉定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人才引领发展的示范地,人才服务供给的最优地,打造高品质的人才发展生态。
嘉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7日
联系人姓名:朱诗尧 联系电话:69989955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 邮政编码: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