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琴委员: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种养循环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种养循环农业是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养殖场粪污处置能力水平、建立种养循环作业标准、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等建议,对于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稳步推进种养循环农业实施,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关于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种植主体的认可与支持是开展种养循环农业的基础。2021年5-6月份,区农业农村委积极组织行政和技术力量开展调研走访,全面摸清我区种养循环农业中的短板堵点,在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和争取种植主体支持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我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奖补标准、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打好实施基础。以尊重种植主体意愿为前提,在做好政策引导和技术答疑的基础上,全区共遴选出106户规模化种植主体参与实施种养循环农业,落实面积3万亩,以保障实施空间。实施过程中,区农技中心结合日常业务工作开展,加强种养循环农业相关技术的培训及现场指导,因受疫情影响,种植主体集中培训暂未开展,已先行以技术明白纸、典型案例汇编等书面形式发至各种植主体学习,覆盖率达到100%,同时也已制定培训计划,待疫情形势缓和后组织开展全员培训。目前在嘉定农业网、嘉定三农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2期,通过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支持本项工作开展。
二、关于提升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置能力和水平
畜禽养殖场粪污收集处置能力和水平是确保种养循环农业实施的关键。区农业农村委和区财政局从确保畜禽生产稳定、粪污处置达标等角度出发,对我区规模化养殖企业进行了相关扶持。2020年以来我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和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位于徐行镇的永辉羊场通过实施标准化改造,配备了现代化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位于华亭镇的超华奶牛场关闭了污水纳管排口,积极参与种养循环农业项目,今年将实现液肥全部生态还田;位于嘉定工业区的梅山猪保种场持续改进粪污治理设施和场地。针对外冈泉泾猪场粪污排放量大、存储空间不足的难题,新宇养殖有限公司也在猪场配套的废弃物处置基地建设项目中设计配置了猪粪发酵罐、干湿分离机等设备,设计了利用养殖废弃物和作物秸秆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工艺和设施,该项目已列入2022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立项范围,预计下半年将获批并启动相关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泉泾猪场粪污可达到80天的存储要求,实现种养的良性循环。
三、关于建立种养循环作业标准
建立作业标准是确保种养循环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我区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加强粪肥质量控制和施用技术管理,主推两种运行模式,确保种养循环农业有安全保障、有技术支撑、有模式可循。
(一)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 36195)和《沼肥》(NY/T 2596)为标准确保粪肥质量安全。严格要求养殖场除畜禽粪尿水以外的生活污水、雨水、消毒水、奶牛挤奶清洁消毒水等其他污水均不得混入还田液肥中,以保证液体粪肥源头安全。畜禽养殖的液体粪尿水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厌氧(或厌氧+好氧)发酵等无害化腐熟处理,粪大肠杆菌群数、蛔虫卵死亡率和重金属汞、砷、镉、铬、铅含量检测达标后方可还田。
(二)以《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技术规范》(DB 31/T 1137-2019)为标准确保还田技术到位。严格要求还田数量控制在农田承载量以内,为避免粪肥还田可能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单次还田量原则上不大于7吨/亩;每年还田最大使用量,猪场液肥施用于粮田、蔬菜、瓜果类(包括果树)均不得高于11.9吨/亩,牛场液肥施用于粮田、蔬菜瓜果类(包括果树)均不得高于21.5吨/亩。施用前检测还田液肥的养分含量,技术部门根据还田的速效养分量,在原来水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的化肥使用量中,扣除液体粪肥还田的有机速效养分量,制定液体粪肥还田化肥减量技术方案,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实现化肥减量。
(三)遴选专业主体构建种养循环运行模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我区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确定上海中皓市政建筑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本区2021-2023年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发挥专业主体在种养两端的桥梁作用,我区主要构建了“养殖场+服务组织+农户”和“养殖场种养结合”两种运行模式。“养殖场+服务组织+农户”模式主要用于泉泾猪场、梅山猪保种场、超华奶牛场和永辉羊场四家养殖基地,通过利用养殖场现有粪污处理的基础设施,对养殖场产生的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专业化服务主体转运并施用于种植地块,种植主体加强后期管理达到化肥减量和农产品提质的效果。“养殖场种养结合”模式主要用于沥江猪场,利用木屑、砻糠等作为生物发酵床垫料,采取生态方式消纳养殖粪污,形成符合标准的农家肥。农家肥由专业化服务主体转运并施用于周边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区域,实现种养结合、生态绿色养殖,做到对环境零污染。两种模式中,参与主体在整个种养循环链条中职能清晰,在各司其职中互相协作,能够确保种养两端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四、关于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种养循环农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科学高效的政策支持是其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在区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区农业农村委优化相关涉农资金的安排,加大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放大各方资金的协同效应。专门出台《关于做好2021年嘉定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粪肥处置利用环节奖补标准,设置第三方服务组织补贴资金300万元,设置宣传、培训、试验及监测评估资金41.5万元。出台《嘉定区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实施细则》,设立粪肥还田鼓励政策,按照50元/亩的标准直接补贴粪肥接收主体,引导种植主体积极参与种养循环农业。构建了对粪肥生产主体、消纳主体、转运施用主体均具引导性和吸引力的政策体系,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做好了扎实保障。按照现有政策,至2025年,中央、市、区三级财政将安排2450万预算用于我区种养循环农业。我区计划通过5年试点,形成并巩固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补贴方式,为种养循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五、下一步工作
去年以来,我区在种养循环农业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积极成果。但总体上看,各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2022年重点抓好具体任务的落实,针对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做好已有机制的完善和相关参与各方的磨合,如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和总结工作。至2025年,我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农业部、市农业农村委相关工作要求,从我区实际出发,强化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绩效考核,不断探索符合种植主体需求、适应绿色高质量农业需要、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径。
我们将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对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真知灼见,积极采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聚焦种养循环农业的安全、稳定、长远,努力打造形成具有嘉定特色的种养循环农业典型案例。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