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侨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村民住房多模式更新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
(一)区级、镇级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我区已全面开展并完成区、镇两级村庄布局规划。“全区村庄布局规划中期评估及优化调整”的规划编制工作已于2019年初获得区政府批准,并已同步将成果纳入区总规。各涉农镇的村庄布局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汇总成册后上报市规划资源局。综合考虑上位规划要求、村庄发展条件和镇村意愿,全区规划形成“27E+47X+54Y”村庄布局体系,优化完善城市开发边界外村庄布局,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向保留保护村集中归并。
(二)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通过对涉农镇的现状分析及规划实施评估,我区已完成九个涉农镇的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并获得批准,实现郊野单元规划全覆盖,规划成果均已上报市局进行备案。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根据村庄的区位、发展条件和各街镇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各类影响因素,统筹各专项规划中建设用地需求,提出农居点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案。针对“三高”沿线、零星分散、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其他区位环境或配套服务不佳的村组,在镇域内选址集中归并点(X点),逐步引导农村宅基地平移归并。
二、共享共通,提升农村资源效能
(一)用好现有优势资源。我区积极加强与配套单位的沟通协调,利用既有市政管网、产业发展区域等优势条件,不断优化平移集中居住区公用设施配套建设方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例如,外冈镇周泾村根据村庄规划天然气管网计划从墨玉北路高压管接入,涉及高压转低压入户,需要建设用地指标建造转换站,通过与燃气公司沟通协调,优化施工方案,管线布局调整从外钱公路气源点沿望安公路至外青松公路口,直接通过既有低压管入户,节约土地指标,降低投资,实现全村527户天然气管网布置,同时解决了沿线医院及学校使用液化气钢瓶的现状。
(二)发挥片区辐射作用。在归并点公共配套设施配置上,选择主管距离近的区域,优先配置天然气等可选项,降低项目红线外的建设成本。针对与公用设施主管有一定距离的项目,以片区辐射为考量,充分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对周边村宅和其他项目起到促进作用,发挥规模集聚效益,降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户均成本。例如,华亭镇联一村一期187户,公用配套设施户均投资较高,但是未来通过推进二、三期平移集中居住归并点建设,联一村681户农户公用配套设施投资成本均摊,户均成本下降近半,实现村庄全面提升,投资规模适度。
三、培育人才,助推农村持续发展
(一)党建引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落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坚持村党组织领导地位不动摇,完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全面领导机制,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强化以“5+7”组织生活为基本模式,以“三五”制度为基本内涵,以“党员手册+积分管理+年检评议”为管理载体的组织生活体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落实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引导、村委会主导、村民自主工作格局,体现组团式更新“全过程民主”。
2.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实践。聚焦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工作重点,加快网格党建(宅舍党建)、“结对百镇千村”、农村自治组织党建等工作创新实践,持续提升农村党建质量和水平。深化“村居管家”先锋行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和组织引领,广泛发动农村党员加入村务工作站、组务工作站、楼组自治站等村级民主议事平台建设、参与志愿服务,为村民住房多模式更新提供力量支撑。
3.强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完善深化村居干部区级联审、备案常态化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持续深入推进“育林工程”“班长工程”“基石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制定我区工作方案,推动“一肩挑”率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提升,并强化第一书记的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
(二)激励扶持,注重专业人才导入
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十三五”以来,全区已构建了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目前,我区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97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965人。
2.制定专业人才保障政策。为了促进本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我区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嘉定区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参保补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农委规〔2020〕5号),明确了在本区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并建立劳动关系一年以上的本区户籍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参保补贴。同时,我区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奖励政策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保补贴政策,印发《关于印发<嘉定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补贴办法>等4个文件的通知》(嘉农委〔2019〕112号),明确了农业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奖励办法、农业人才激励政策和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以上两个文件为嘉定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激励各类优秀人才和农村有志青年投身农业。
四、多策并举,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一)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提升村容村貌和改善农居环境,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委民心工程的决策部署,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村庄改造、清洁行动、厕所革命”为抓手,打出打好“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治路、治风”的“六治”组合拳,持续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不断改善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
(二)认真开展农村公厕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农村公厕百日攻坚行动”,摸清我区农村公厕现状,制定《嘉定区农村公厕建设和管理方案(2021-2025)》,在7个涉农街镇的57个规划保留村的553座农村公厕开展农村公厕提档升级工作。7个涉农街镇同时制定契合实际的执行方案和管理措施,并认真落实。截止目前,7个涉农街镇共完成农村公厕提档升级182座,完成率33%。
(三)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结合《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沪委发〔2018〕35号)》和市农推办等相关要求,我区制定《2021年嘉定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嘉垃分办〔2021〕1号)》和《嘉定区2021年度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考核方案嘉垃分办〔2021〕3号)》,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和分类工作。
五、为民而建,关注民生民情民意
(一)保障村民利益。在规划方案编制、搬迁补偿方案和安置方案等方面,充分征询和听取农民意见,让农民对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有充分了解和支持。在安置补偿、安置面积等方面严格按照本市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做到安置补偿标准公开透明,安置面积不小于原宅基地建筑面积,确保了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尊重村民意愿。乡村振兴示范村依据《上海市村庄设计导则(2020)》编制村庄设计,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指导乡村建设,注重地域特色的传承和展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塑造高品质的乡村风貌,助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业区灯塔村为例,村宅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农民意愿,考虑建设成本,制定分期实施计划。各个农居点设计均形成农居点总平面图和农居点效果图,并提炼形成农居点设计图则,在农居点设计图则中提出平面引导要求、公共环境风貌引导要求和民居建筑风貌设计指引。
六、村民自治,提升乡村自治水平
(一)发挥平台作用,加强政策宣传教育。“社区云-居社互动”平台主要针对村居对外工作,包含实时展示社区信息的社区公告、社区服务与办事指南,体现居民心声的议事厅、身边事、邻里社交等。“阳光村务”信息平台是通过东方有线、中国电信电视终端将村务公开从公开栏、信息栏“搬”到电视屏幕上,村民可通过电视及时了解掌握政务动态、政策讯息、便民信息、生活指南、村务信息、通知公告等情况。
(二)利用议事协商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探索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激发参与活力、提升议事协商实效等实践问题。突出群众关切,把议事协商贯穿村级决策和实施全过程,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议事协商目录,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其中,如“部分村宅房屋老旧程度严重、宅基密集度高、村民单独翻建存在困难”等。完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村“两委”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确定议题和主体的机制,拓展老党员、老干部、外出务工人员等人员的参与渠道。
(三)利用村规民约,完善制度约束。全面开展新一轮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各村可按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村宅安全监管、垃圾分类、公厕管护等治理问题相关标准及规定的村规民约,并综合运用物质奖惩、道德约束等手段保障落实,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推动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变“要我守规”为“我要守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村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七、资本参与,提升乡村建设成效
(一)创新资金提供新途径。通过镇村牵线搭桥,引入第三方资本,为村民筹集组团翻建资金提供新途径,同时也盘活农村房屋的余量。徐行镇红星村由村级搭台寻找第三方出资,通过第三方盘活利用新房多余房屋偿还建设费,有效解决贫困户筹集资金难问题;马陆镇北管村与上海农商银行嘉定支行合作,设立个性化“家园贷”,以低利息、随借随还的方式开展金融支农,大大减轻了村民筹集资金压力。
(二)探索资源利用新方式。围绕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研究制订村庄道路、强弱电、天然气、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支持政策,并在全市率先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以市场化方式与城市工商资本开展合作。同时,进一步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平移项目节地率达25%以上,上楼项目节地率达40%以上,结余的土地也为我区的城市发展预留了空间。
八、活用资源,激发资源价值潜力
(一)产业连线,实现休闲农业新模式。2021年,我区推荐的“嘉定文化艺术乡村游”线路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之一。这条线路集合了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小灶村体验农场、宏泰园和嘉源海艺术中心等休闲农业点,形成休闲农业集聚区。同时积极挖掘农耕文化,举办马陆葡萄文化节、小灶村沉浸式森林灯光秀暨水世界嘉年华、“马陆葡萄香”长三角书画名家作品展和第四届"嘉源海"杯《农野寻光》乡村振兴主题摄影大赛、《有无相生》熊炘个人书法作品展等文化艺术农旅活动,以马陆葡萄这张名片,把葡萄文化与艺术、乡村相结合,汇聚更多人气,带动乡村其他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基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的休闲农业新模式。
(二)“治收”双赢,创新房屋管理新模式。2021年,安亭镇星明村作为我区首批组团式翻建试点村,在充分总结学习赵巷村“安客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安联房屋租赁模式”,村委会与壹号湾科技园区域化党建联盟,推行“1+3+N”管理方式,推出样板租赁房与辖区企业签订房屋租赁协议,一次签约、三方共治、N项便民服务,鼓励村民将房屋租赁给企业,实现社会治理与村民经济收益双赢。另外,嘉定工业区为了有序推进村民住房更新,缓解园区企业租房压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通过调研学习兄弟区县有效做法,积极探索租住综合“乡村公寓”式住房,创新和优化房屋内部空间设计,植入标准化“居住单元”的一种房屋形式,包括一个卧室、阳台、独立卫生间和入户厨房,以满足租房人员的基本住宿和生活需求。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