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中小河道整治后加强管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前阶段主要工作
嘉定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的东缘,在全市水利分片中属嘉宝北片。嘉定共有河湖2286条段,总长度1982.04公里,水面率8.64%。其中,市管河道5条段62.86公里,区管河道25条段191.47公里,镇管河道154条段408.3公里,村级河道1843条段河道1270.38公里,湖泊7个0.6342平方公里,其它河道252个49.02公里。
(一)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我区实行“双总河长”,由区、街镇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总河长;分管领导担任同级副总河长,同时兼任同级河长办主任。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精简匹配均衡设置”的原则,全区河湖和小微水体均落实河湖长,共设置河湖长545名,其中区级河湖长13名,镇级河湖长119名,村居河湖长413名。此外,注重吸纳社会力量,发展“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和志愿者队伍,全区现有民间河长418名、企业河长43名、志愿者1290名,全民参与、监督治水的氛围更加浓厚。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积极做到四个“率先”:印发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媒体上公布全区河长名单;制定河长制考核、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河长制督察等四项工作制度;建立河长制APP工作平台。生态环境、绿化市容、房屋管理等16家职能部门和12个街镇作为河长制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在涉污企业整治、雨污混接混排等方面形成联手整治、联合作战、联袂提升的强劲合力。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建成12个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和144个村居河长工作站,实现街镇、村居创建全覆盖,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水平、检验工作成效。
(二)水环境面貌和质量持续改善。水质改善率全市最高,劣V类水体占比从“十三五”初的54%到现在的基本消除,19个国市考断面达标率从22%提高到现在的100%。一方面,削减入河污染负荷。一是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完成2371户市政企事业、沿街商铺和355个小区雨污混接混排改造;完成规划保留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1万户以及非规划保留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4万户。二是提高污水输送能力。建设污水管网60.8公里,改造污水提升泵站15个。三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完成南翔污水厂5万吨/日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安亭、大众、新城三座污水处理厂37.5万吨/日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四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化肥使用量控制在24公斤/亩以下,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在1公斤/亩以下,降低农田灌溉排水和雨后地表径流入河污染量。另一方面,提升水环境承载力。通过拆坝建桥、拆涵建桥、实地开河,沟通水系257条段,进一步连通畅活河网水系。通过疏浚河道底泥,按规划疏拓河道,增加河道库容2500万立方米,共完成河道综合整治406公里,河道轮疏445公里。增加水面积3270亩,水面率由8.17%提高至现在的8.64%。
(三)河湖长效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围绕河湖管养“十个无”的工作目标,区水务局认真贯彻落实本市河湖长效管理养护工作要求,一是实现全区河道养护市场化。“十三五”期间,完成河湖管理养护市场化改革;落实经费保障,根据河道养护设施量、养护成本等基础情况,确定河道养护经费保障,由市区镇三级资金承担;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中标单位。完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由市财政局会同水务局、审计局建立河道养护资金的绩效评估制度和审计制度并对河道养护项目进行专账明细核算。二是制定河湖管理养护办法。区水务局联合区财政局制定嘉定区河道管理养护办法和考核办法,建立河道管理养护“四定”机制(定人、定岗、定河段、定标准),“十个无”标准(无水体黑臭、无违法排放、无水面漂浮物、无垃圾倾倒、无违规堆载、无违法建筑、无恶意垦殖、无枯枝败叶、无岸线坍塌、无三无船舶),确保不摆花架子、不做无用功、不花冤枉钱。三是建立河湖管理智慧平台。形成以横沥河为主干的水情监测体系,对20条市区级河道106个点位实时视频监控;在嘉定环城河的东吊桥和西吊桥两处试点AI智能感知设备,实现河道漂浮物的早发现、早处置;引入GPS巡查智能设备,实现人员位置、轨迹可视化,有效解决监管难、巡查不及时等问题;融入“一网统管”,将日常巡河、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管理统计分析等纳入信息化、平台化管理,全面构建无缝对接、运转流畅的工作闭环。四是依托社会力量监督考核。设立河长公示牌,在全区所有河湖醒目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公开河长姓名、河湖信息、养护人员、监督巡查人员、河湖养护标准以及监督电话;落实区级巡查队伍,每日巡查并上传智慧平台;开通嘉定水务热线和河长热线,倾听群众呼声,扫除整治盲点。
二、下阶段具体措施
对标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新期盼,对标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新形势,下阶段,区水务局将紧扣水系统治理管理“十四五”规划,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做优河湖长效管理,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嘉定创新活力之城的生态魅力、人文灵性和独特品质,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幸福,满足老百姓对美丽环境、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一)强化河长履职,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建设。重点强化全区545名河长履职尽责,持续开展河湖长制培训,学习贯彻河长湖长履职规范,进一步明晰各级河长湖长和河长办职责;建立“周暗访、月通报、季约谈、年考核”工作机制,每周联合生态环境、交通、城管执法、房管等河长办主要成员单位开展河长制周暗访工作,制定周暗访闭环管理方案,建立联络报送机制,落实问题整改措施;每月召开河湖长制工作通报会,实行“每月一考核,每月一通报”,对河湖长巡河达标率、河湖水质等情况开展通报;每季对月通报中河湖管理保护问题突出的河湖长及养护单位开展约谈;年度按照市河长办“河长制绩效评价及水质达标率”的考核要求,开展河湖长制工作考核。
(二)完善长效机制,落实河湖养护四项责任。重点强化全区养护单位“养护巡查、水质维护、问题处置、情况报告”四项责任,建立河湖长效管理养护“日巡查、周报告、月评价、季考核”机制,每日落实区镇两级巡查,每周养护企业主动向河湖管理单位、相关河长报告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每月管理部门对养护企业进行月度评价,每季对养护企业养护情况开展考核,将养护质量与养护资金挂钩。大力推进河湖“清四乱”、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河湖管理养护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养护企业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河湖管理工作制度,深化养护“四定”机制。
(三)凝聚区域合力,赋能融合精细管理智能平台。一方面,充分运用河湖长制平台,加强市区两级、块区域、跨部门河湖管理保护联动与协作,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引导全民治水护水,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治、社会参与、多维管理”的合力治水格局。另一方面,不断丰富河湖管理神经元智能感知触角,将河湖管理养护模块纳入“一网统管”系统,完善河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水务其他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同时,探索实施河湖一体化养护,试点开展河湖综合养护,实现养护标准提升化、养护作业集中化、养护管理数字化、事件处置协同化。
我们将积极采纳您们提出的3点建议,持续加大爱水护水宣传,加大对河湖长效管理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河湖长效管理机制,让嘉定河湖水环境长治久清。
上海市嘉定区水务局
2022年5月20日
联系人姓名:戴婷 联系电话:135******0221
联系地址:塔城东路400号1号楼 邮政编码: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