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超、居晓方、沈逸腾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和利用的相关建议》提案收悉,经与教育局、规土局、地区办等多部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嘉定体育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峰。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目标,全民健身总体水平持续领先,多项国家级赛事签约落户嘉定,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一批大中型体育设施相继落成开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功创建。
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现有资源挖掘不充分的问题,诚如委员们所述问题,依然值得重视。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提案建议,结合会办部门意见,结合嘉定社区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调整,力争尽早解决或缓解社区体育场地供需矛盾。
一、嘉定区社区体育场地现状
在社区层面,我们已经建成了5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4个体育公园、144条步道、157片公共球场、1040个健身苑点。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实现了区-街镇-村(居)三级网络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嘉定区规划建设66个“我嘉·邻里中心”,体育健身设施也被列入基本配套内容。目前,已建成的14个邻里中心中,13个配备了室内体育设施。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健身房、乒乓球房、体操房等健身设施,为周边居民创造体育健身有利条件。
此外,嘉定目前有公办学校74所,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数48所,已全部对外开放;不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26所,主要原因是:体育场地未分隔、无卫生设施、无灯光设施等。目前由于疫情防控,学校体育场地一律暂停开放。
截至2021年底,嘉定区共有4206个体育场地,总面积758.3万平方米,全市排名第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13平方米,全市排名第二。但除去上赛场和高尔夫,目前我区实际供给到市民的体育设施总量仍有待提高、设施分布仍有待均衡、室内外结构仍有待优化、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
二、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的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解决社区体育设施发展不均衡,资源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完善市民健身环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体育局将会同教育局、规土局、地区办等部门,扎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规划计划,设施建设补短板。
继续按照《嘉定区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紧抓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资源,积极助推紫气东来都市运动中心升级工程,扎实推进街镇级市民健身中心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老旧社区健身苑点更整新工程。
社区级体育设施规划充分考虑人口变化的弹性应对,按照较高人口规模充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逐步落实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着力打造体育强区。
结合城乡规划及升级改造,完善社区与乡村“一场一点一室”工程及“一居(村)(企)一站”工程,近期体育场地覆盖率达到95%,远期达到100%。
二是多效整合资源,引导各方共同参与。
充分利用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和城乡环境整治产生的“金角银边”,优先建设一批小型多样、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弥补总量不足。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统筹和规划,积极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创造条件,推进2022年新建的17所学校体育场地向市民开放。
紧抓“我嘉·邻里中心”建设契机,在功能设置、运营模式等方面充分考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健身服务项目的进驻。力促各中心在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上体现差异,在服务成效上凸显特色。
三是采用多重方式,提升设施使用效率。
进一步盘活体育设施存量资源,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公益性应开尽开。持续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鼓励经营性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
尽快完成全民健身卡的升级改造,纳入“一网通办”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通互融,不断提升体育健身项目、体育活动场地等在周边居民中的知晓度。
结合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推动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探索应用“场所码”,实时记录进入校园锻炼人员的动态信息,加强对校外锻炼人员的管理,保护人身安全,避免人员滞留等情况发生。
探索开发“我嘉·邻里中心”线上服务平台,助力“一网优服”为民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逐步探索活动场地和设施的线上预约和线下使用模式,鼓励周边居民利用邻里中心场地和设施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嘉定区体育局
2022年6月27日
联系人姓名:张青泉 联系电话:59999195
联系地址: 嘉定区新成路118号 邮政编码: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