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3-06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5-15


朱菁、田贵超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强化院企、校企合作,助推嘉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嘉定区始终牢牢聚焦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聚焦重点领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资源,深入推进院企、校企合作,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构筑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沃土。根据您们提出的对策建议,结合嘉定科技发展实际,下阶段将聚焦以下方面予以重点推进:

一、关于鼓励市场化中介机构建设方面

一是将加快建设院企、校企合作平台。广泛对接市场化资本和周边城市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深入产学研用合作对接,协同推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推动关键领域科技协同攻关。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成功开展成果对接、学术交流活动,市场化对接院士专家团队,推进院士专家科研创新成果和战略咨询成果转化。

二是将持续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发展。支持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卡脖子、迈科技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服务机构发挥市场化主体关键作用,聚焦科研院所可市场化、高成长性的项目,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家重大科技成果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常态化、高效率的产学研沟通、合作平台,打破科技产业化的信息壁垒。

三是支持中介机构培育专业服务人员,定期组织科创企业家、科学家为院所、企业开展讲座培训,为成果转化提供专业的财务和法律咨询途径,帮助中介机构更好服务于院企合作。开展专项中介协助工作,设置专人为中介机构提供针对性服务,协同各部门、委办,积极解决中介机构工作中的政策障碍。

二、关于鼓励研究机构加强产研合作岗位配备方面

一是将持续支持院企人员流动交流。依托于驻区科研院所研究方向和市场主流需求,鼓励支持院所和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人员交流,帮助科研和产业紧密结合,掌握产业发展热点,提升产业化成果与市场需求契合度。同时,提供院所科研人员到区科委挂职机会,定期对挂职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评,从政府层面、宏观角度把握嘉定科技产业需求和发展重点。

二是积极构筑产学研人才培育机制。做好“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工作,推荐拥有重大科研攻关需求的企业与院校对接,鼓励企业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科研攻关人才。聚焦四大新兴产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突出企业主导,促进产教融合缓解供需矛盾,助力解决我区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目前,我区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企业16家,名师工作室7家,预计2023年,将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企业2家、名师工作室2家。

三是利用“人才港”做好需求对接。充分发挥“人才港”人力资源产业集聚优势,鼓励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好市场化服务,对接企业各类科研人才需求和培训需要。深入推动“嘉定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见习平台,并为企业提供相应补贴。支持企业开放适当留用机会,留住有科研潜力或干事能力的高校应届生直接在企就业,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为企业科研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三、关于鼓励企业机构协同开展课题攻关方面

一是加快落实新一轮科创政策。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技术攻关、创新需求发布、应用场景开放等政策支持,聚焦嘉定区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突破,遴选一批优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培育,更大力度支持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赋能企业发展,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

二是优化项目扶持管理体系。鼓励高校、院所、企业联合创新,企业根据自身技术需求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促进科学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落地。依托与国创中心持续深化合作,盘活区域内创新资源,导入优势科技创新资源,通过“创新工坊”“共享实验室”“联合工厂”等形式,推动上下游相关企业、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共享新模式。

三是优化政策扶持机制,探索完善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创新项目及揭榜挂帅项目的扶持机制,优化财政资金的扶持比例,鼓励企业优化项目经费配比,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更大程度提高项目开展效率和科研人员科研热情。

四、关于校企、院企合作中成果转化效率偏低方面

一是推动校地、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建设。通过多点布局,联动发展,推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校地合作科技园建设。如导入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复旦精准医学产业园、建设“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微纳技术公共交叉平台”等。依托驻区科研院所雄厚研发力量,加速推进“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的院地合作科技园建设。重点支持推进一批思路成熟、具备先进性示范性的院地合作项目,聚焦数字科技、先进激光、材料科技、绿能环保、空天海洋、生命医学等“6+21”科技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研究,放大成果转化溢出承载效应。

二是优化长三角产学研合作生态。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长三角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重要资源,持续办好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依托科交会平台推动院企、校企合作,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进一步促进上海长三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等重要机构平台与科交会的深度融合,用好“嘉定双创大讲堂”等平台,在科技服务、常态化活动等方面,与科交会一体设计、一体谋划,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科技交流合作效能,推动长三角范围产学研合作,持续放大品牌影响力。

三是探索产学研市场化深度合作新模式。推动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等市级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做强核心功能,更好发挥平台在技术溢出、资源开放和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持续助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联合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探索“产研联动、拨投结合”创新模式,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探索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以更高效率、更大范围承接和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畅通企业技术需求与院校科研资源的双向传导通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早期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形成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下阶段,嘉定将着力推动科创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对标国家战略,以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高端医疗设备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发挥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服务等创新平台重要作用,打造更具显示度和辐射力的成果转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全力建设创新活跃、要素集聚、功能完备、效益突出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特色产业创新高地,形成有力链接全国、有效辐射长三角的综合性科技节点城市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15

 

 

联系人姓名:金戈                         联系电话:69989898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A214室    邮政编码: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