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3-06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5-15


田贵超等三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嘉定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提案收悉,提案对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出了详细而全面的建议。针对委员的建议,我委与区发改委、区经委、区投促中心等会办单位进行沟通,在反复研究并充分吸纳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将主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共塑一体化科技创新合作框架

一是强化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按照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更加紧密、更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2022年嘉定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安排》,围绕战略合作、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党建共建等七个领域提出34项年度重点工作。完善轮值机制,制定《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制度》,研究确定轮值会议的主要职责、组织架构、工作机制等内容。成功举办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总结五年来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主要成果,发布核心圈建设“五大共识”,促进产业、创新高质量协同。

二是扩大长三角城市科创“朋友圈”。嘉定与苏州相城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联合无锡等沪苏浙皖两区六市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并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等重大区域合作项目中贡献嘉定科创力量。

二、协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一是提升院士中心转化能级。充分发挥院士成果转化中心、长三角国创中心等平台作用,广泛对接市场化资本和兄弟城市的创新要素,深入产学研用合作对接,增强项目导入和培育孵化。常态化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对接”行动,服务、推动一批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推动院士专家团队项目落地累计超30项。

二是成功举办长三角科交会。成功举办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联动南京、温州、昆山等长三角兄弟城市开展线上线下展示、同期活动等,通过科交会“元宇宙平台”全方位推介科交会。推动长三角国创中心、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深度融入“3+365”科技服务体系。举办汽车芯片百人论坛、长三角青年科学家论坛、院士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

三是加强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开展区域优势产业协作,促进一体化发展。围绕汽车“新四化”产业,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组建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长三角汽车半导体创新联合体,成立氢能及燃料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汇聚各类创新主体。围绕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组建国家感存算技术创新中心,构建长三角“感存算”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和示范。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举办第二届中国智能传感大会,深化共享实验室建设,打造全产业链尤其是长三角创新资源集聚、开放、高效的跨区域跨领域的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

三、共建创新创业优良生态

一是建设长三角科创飞地。围绕共建机制、信息共享以及创新合作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园区共建、利益共享”循环模式,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一期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创新体系

二是扩大长三角科技双创券服务平台实现共享长三角高校院所、检测机构等各类服务机构260余家,提供研发服务资源1381项,加盟大型仪器1604台套,本区企业跨区域使用长三角资源累计服务金额238万元,服务中生复诺健疫苗研制等前沿技术研发工作。

三是共建长三角产业融资基金。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由上汽集团、嘉定、温州、昆山、太仓共同发起,围绕先进制造、前沿科技、大健康、大消费四大投资板块,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营,累计已投子基金17个、投资项目超80个,科创版上市企业4家,并吸引一批长三角优质企业投资嘉定、落地嘉定。

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一是与长三角国创中心达成深度合作。积极联动上海长三院,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探索“产研联动、拨投结合”创新模式,支持推动上海长三院与我区协同推进摩仑智能传感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共同支持一批优质创新项目,探索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二是持续举办品牌性科技创新活动。汽车“新四化”方面,举办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积极承接更多汽车“新四化”领域大会、论坛和展览,促进长三角地区汽车“新四化”企业、人才交流合作,吸引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领军人才集聚。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方面,加强产业间合作交流,举办第二届长三角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2022精准医学产业化高峰论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更多医学前沿科技成果合作共享,促进长三角地区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国际化的高端科创人才队伍。深化“上海·嘉定人才港”建设,吸引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实施五大人才培育专项工程,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领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在重点园区、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设立人才驿站,健全“1+N”人才服务联动机制。举办长三角青年科学家论坛,推动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营造良好双创生态和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一体化推进协同创新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探索研究嘉昆太信用应用服务路径。加快跨区域重点领域信用合作共建进程。加强信用信息共享,三地强化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已累计共享“双公示”数据21.28万条,“红黑名单”数据41.66万条。加强信用应用联动,开展《嘉昆太信用应用服务路径研究》,积极探索三地企业法人主体信用信息、信用等级在政策享受、政府采购、普惠金融、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应用联动,不断实现社会诚信营商环境共建、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互通、信用经济发展路径同步。

二是丰富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内容。联合昆山、太仓等地,发放嘉昆太科普护照超1万份,为三地市民提供免费科普场馆27家,推动汽车科普旅游线路向长三角地区推广,打造汽车科普品牌做优院所科普,引导高校院所高端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院士专家讲坛”等科普活动,推进未来少年科创营第二期项目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吸收你们的意见,立足嘉定区发展形势,聚焦协同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积极参与国家级长三角区域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完善提升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综合测试能力,探索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试点。充分发挥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纽带作用,增强行业互动。二是持续扩展合作“朋友圈”,深入联动长三角国创中心、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高质量办好第六届长三角科交会,常态化开展科交会“3+365”活动,放大科技交流、成果交易的辐射力、影响力。三是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智改数转”,加速嘉定新城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培育工业互联网创新企业、标杆园区、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融入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网产业跨界耦合、集群联动。四是持续做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产业引领功能,与长三角国创中心协同推动摩仑智能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首批高端智能传感平台建设。

感谢三位委员对本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5月15

 

 

联系人姓名:黄纯                    联系电话:69989392

联系地址:嘉定区博乐南路111号A206室 邮政编码: 2018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