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静伟、陈剑委员:
两位提出的关于《整合托育资源,提供更好的托育服务》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整合托育资源是嘉定区近年来在托育工作方面努力的方向之一,我区积极按照“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托育资源布局,持续增加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着力打造普惠、安全、优质的托育服务体系,让“最柔软的群体”享受有温度的服务。
一、关于“整合托育资源,在需求大的地区,设立专门的托育园”的建议
两位建议中提出的“在嘉定城区等托育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建议设立专门的托育园”与我区近年来重视扩大托育资源供给、统筹扩容、加大供给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
(一)已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一是推进托幼一体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盘活现有公办幼儿园资源,创设条件开设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加大托育资源供给。从2019年19所幼儿园可开设托班27个到2023年54所幼儿园开设托班91个,可提供的入托学额近4000个,托育资源供给增长迅速。2023年开设托班的托幼一体园在全区公民办幼儿园总数占比已达55.1%,超过《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托幼一体园所占比不低于50%的指标要求”,全区普惠性托额占比79.2%,形成了公益普惠为先、托幼一体发展、服务形式多样的基本格局。
二是推进普惠性托育点建设。区教育局等部门在区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挖掘社区空余场地资源,按照社区适龄人口数,合理规划和布局,织好托育服务网。2020年已率先完成普惠托育服务街镇覆盖率100%(《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要求非中心城区街镇至2022年完成覆盖率85%)。全区现有民办托育机构16家(其中普惠性托育机构10家),为3岁以下幼儿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等多元化服务,满足适龄幼儿多元化的入托需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为托育机构提供市场监管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区卫生健康委对新开的普惠性托育点进行全流程的卫生指导评价,对托育机构开展全覆盖的卫生保健管理。如在托育需求量较大的地区马陆镇,已有10所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和4所取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的托育机构,可设38个托班,可提供的入托学额近850个,每千人常住人口托位数达2.9,托育资源供给量现居我区各街镇首位。
(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2022年我区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为1.9个,按照国家和上海市规划,2025年我区将力争达到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需达到4.5个,目前我区托位资源距此目标还缺少约4800个的托位差距。到2023年底,区教育局将在15个幼儿园中新增托班,托幼一体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60%以上,同时积极落实市政府、区政府实事项目,新增7个普惠性托育点。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各类托育资源,满足适龄幼儿家庭多元化的入托需求。
二、关于“在外冈、徐行等需求较小的地区,可以将散落在各个幼儿园的托育班整合到一个幼儿园内”的建议
我区是人口导入大区,在全市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我区3-6岁幼儿入园需求量保持稳定,同时幼儿园的布局、托班的布点均是根据区域人口科学规划设定,方便老百姓就近入园。目前,我区正积极构建“机构托育、社区托育、家庭带养”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体系,力争在托育需求较小的地区,也能让有需求的家庭享受“家门口”的托育服务和科学育儿指导。
(一)已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一是探索配置社区“宝宝屋”。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本市社区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社区内建设嵌入式、标准化的托育服务设施,开设公益普惠的社区“宝宝屋”,打造让1-3岁幼儿方便的15分钟托育服务圈,满足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多元需求。2023年4月嘉定区教育局等10部门联合制定了《我区开展社区托育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宝宝屋”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及各项保障措施,由区教育局牵头,以各街镇属地管理为主,利用各街镇公共服务资源,全力推进建设社区“宝宝屋”,目前12个街镇社区“宝宝屋”建设在积极推进中,2023年街镇“宝宝屋”覆盖率将达到 85%,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力争达到3.2个,将建立一批嵌入式、分布式、便捷式、专业化的社区托育设施,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让更多社区家庭享受到便利优质的托育服务资源。
二是不断提升科学育儿服务能级。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扩量提质。每个街镇做优配强1个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升级“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持续推动“嘉育户晓”科学育儿“五进”服务(进楼宇、进园区、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各街镇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点为有需求的适龄婴幼儿家庭提供每年不少于12次的线下指导服务,线上资源推送与线下指导服务相结合,实现有需求的常住人口适龄儿童家庭科学育儿服务覆盖率100%。
(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各街镇将根据辖区人口结构、托育服务需求及综合服务设施资源配置情况,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社区“宝宝屋”建设,到“十四五”末,本区的社区托育服务将以街镇为规划单元,按照街镇1-3岁常住幼儿数不少于20%的比例配置“宝宝屋”托额,街镇“宝宝屋”全覆盖,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国家规定的4.5个。
三、关于“落实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
(一)已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区财政局多方面提升托育服务能级,从不同的层次上提供财政资金保障,已将我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支持托育服务工作的发展,保障日常办公、监管与指导、专业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2021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普惠性托育机构专项补助政策。近年来已落实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我区民办普惠性托育点扶持与奖励补贴、我区民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疫情专项补助和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管理及专业支持服务项目,各项专用经费均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的内容、经费构成明细接受审计检查,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落实到实处。在民办普惠性托育点扶持与奖励补贴经费发放方面,2022年共有6家普惠性托育点获奖补,发放经费共计38.2万元,生均1091元;2023年将有15家普惠性托育点获奖补,发放经费共计84.05万元,生均1167元。
(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区财政局将多方面优化涉及托育服务的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后续教育部门将充分考虑当前区级财力状况,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扶持,助力民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四、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已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拓展普惠托育资源,积极推进托幼一体,扩大托幼一体规模,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托育服务队伍,这是《上海市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的关于托育服务队伍建设的要求。为此,我区围绕师资配置、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落实具体举措,推动托育服务发展。
一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嘉定区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指出,要统筹使用事业编制,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机构设置和教师配置,根据最新编制改革意见,建立区委编委核定、区教育局统筹、学区集团动态调配机制。盘活编制存量,完善各学段师资配备。区委编办在市委编委核定的本区事业编制总量内,做好教育系统编制保障工作,支持区教育部门进一步优化教育系统各学段人员编制配备。近五年我区围绕教师招聘打出“组合拳”,一方面从编制上保证新建幼儿园新开托班教师编制落实,确保符合《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求:2-3岁幼儿与保育人员的比例应不高于7∶1;另一方面在招贤纳士过程中,将招聘视野从学前专业扩展到更多专业。我区还与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合作,针对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开展职后培训,帮助他们更好适应工作。
二是构建教师发展机制。随着我区“托幼一体”建设的推进,为了便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托育经验,明确存在的不足、短板,一方面形成了通过专职03教养员引领全区托班教师及托育机构育婴员开展培训、03主题教研的队伍培训模式,满足托育服务事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构建形成园级、片级、区级“三级”骨干培养框架,结合各类区级评选、实践展示等方式,选拔出一批区内优秀骨干教师组成托班教师核心队伍,起到区域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全区托班质量。
(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是要进一步充分考虑托班特点,将托幼一体保教人员的配备进行更科学的测算,满足我区托班教师队伍有待扩充的需求。
二是要加强保教队伍建设。依托区“雁群发展”项目引领,全面提升全区托幼机构3个层面10支队伍的专业素养(园长层面:区级名园长、新手园长、新手业务副园长、后勤副园长;骨干层面:区级名师、青年骨干教师、男教师、卫生保健教师;新教师层面:潜力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感谢两位对嘉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