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3-03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5-31

 

办理结果:全部采纳

 

万琦欣、徐锋、万刚、施晓青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长三角汽车‘新四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汽车产业作为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嘉定是国内汽车重镇,建设长三角汽车“新四化”人才培养基地有助于促进产业与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嘉定通过深化校企、院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策源动力。

一、深化校企、院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一)搭建校企沟通桥。持续开展“才聚嘉定,筑梦新城”系列校园招聘活动,参与企业覆盖嘉定“3+1”重点产业,吸引更多人才走进嘉定,服务嘉定。同时,深入建设“嘉定大学生实践基地”,鼓励汽车“新四化”相关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见习平台,并为企业提供相应补贴。支持企业开放适当留用机会,留住有潜力或干事能力强的高校应届生直接在企就业,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人才沟通,共同为汽车“新四化”和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发挥专业机构力量。不断深化与长三角国创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合作,积极对接上海市“1+N”产教融合区域发展格局,发挥嘉定丰富的科创资源优势,推动与我区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推进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产业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融合。鼓励上汽、蔚来、沃尔沃、理想、小马易行等驻嘉定汽车企业与嘉定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定向培育汽车专业人才,提供实地实习并开展定期性、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培训。

(三)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全方位加强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等行业协会的深度合作,同时,借助氢能及燃料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等汽车产业相关联盟的丰富产业资源,积极承办及主动参与更多能级更高、规模更大的世界级汽车“新四化”领域大会、论坛和展览,开展人才、技术、智力交流。整合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协会等各方需求和资源,培养行业人才,加快打造更具高端引领能力的产业人才队伍,形成产业赋能能力。

二、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汽车人才服务共享平台

(一)建设汽车人才培养平台。上海开放大学将积极开展汽车城产业学院(拟)的建设,试点探索平台型大学的转型。在嘉定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开放大学的框架协议下,上海开发大学嘉定分校将携手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在构建学习导向、平台营造、数字赋能、融通创新方面共同探索富有开放性、开拓性、开源性的开放教育新路径。汽车城产业学院(拟)的主体功能将紧贴嘉定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整合区域内外的优质汽车产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上海开放大学战略服务、课程融通、机制创新、技术支撑四大功能,携手嘉定职业教育集团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建设长三角汽车“新四化”人才培养基地。

(二)探索汽车人才培养新模式。借鉴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结合嘉定区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的实际需求,面向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初创企业、创业者、在校学生等目标群体,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定制化开发,依托实训室设备设施,以提升上述群体对于产业的理解及专业技术能力为重点,围绕测试、试验相关行业政策、技术原理、设备操作、成果输出处理等方面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实训,拓展项目经验,发掘、培育一批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三)组织常设招聘会。积极参与市中心组织的各项招聘好活动,走进重点高校,开展区名优企业招聘会、外出组团招聘会等专场招聘,通过优化方式提供精准化服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人才交流合作,近期我们已开展了“嘉昆太”人才工作交流活动,在公共服务、人才住房、人才招聘等方面进行互动研讨并商定今年“嘉昆太”组团人才招聘和交流工作安排。

(四)深化“人才港”建设。积极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园、大数据智库聚能活力园、全链条创新创业实践园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健全人才专家库、重点企业服务库、高端人才名录库、产业人才需求库等人才大数据库,强化数字赋能人才工作,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在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库,后续将通过该数据库主动精准定位汽车“新四化”相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鼓励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好市场化服务,推动机构和企业的进一步对接,助力企业和人才更好成长。

三、聚焦成果转化,拓宽科技资源集聚渠道

(一)做强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发挥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以及整车、汽车零部件企业等的产业优势,打造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围绕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领域,与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累计实现对外服务项目430项次、服务企业154家,申请自主知识产权68项,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孵化转化。

(二)推动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支持同济大学开展自主智能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建设,充分发挥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动力电池、汽车新材料、氢能源、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学科建设完备,原始创新能力强、人才培育储备机制完善的优势,支持智能交通实验室、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建设,深化与上汽、华为、启迪云控、检测中心等企业合作,突破车路协同、信息安全、测试验证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并加快产业化落地。

(三)促进汽车领域联合创新。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以打造嘉定区新汽车创新联盟为抓手,探索推动区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共同开展核心技术问题、卡脖子问题联合攻关,开展汽车“新四化”协同创新和供需对接。目前,已初步明确联合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联盟基础架构、明确首批成员单位,同时,聚焦龙头企业、优势企业的协同创新需求,积极推动各类主题沙龙、论坛活动开展,探索推动资源开放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上海市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