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3-04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14

杨航、毛欢欢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恢复部分竹林风貌,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竹林是长三角地区乡村传统的景观植被,是江南村落自然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户自身利益需求的转变,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本区以自然村为单位种植的竹林逐渐消退,截至2022年底我区竹林面积89公顷,较2021年减少了2公顷,主要分布在华亭镇、外冈镇和嘉定工业区等北部建设进程相对较慢的街镇。鼓励竹林种植,还原本区江南乡村传统风貌,是实现本区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宜居乡村”的有力抓手。为此,我委将作出以下两方面的努力。

一、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种植成规模的竹林

2023年我区待创建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共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共26个。可推荐以上村落在建设过程中,结合自然风貌、搭配人居格调,在河边景观带内和村内主要道路边种植竹类作为景观植物;亦可推荐如向阳村等有大片公共区域且有意向打造特色景观绿化的示范村种植成规模的竹林,或在公益林中点缀小片的竹林,增加村内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对于已创建完成的示范村,也可因地制宜地增加竹林规模,用以提升绿化面积和景观效果;对有文旅产业较为发展的示范村,如灯塔村、联一村和毛桥村灯等,种植竹子可使文旅产业锦上添花:竹材可用于制作竹编、竹鞋等传统手作,竹笋可用于烹饪传统菜肴,即发扬了传统乡村文化,增加了旅客的体验感;使村民增效增收,令游客不虚此行。

成规模种植的竹林或以竹子为主栽植物的景观带宜选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或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两种竹子均为长三角地区的本土种类。毛竹属单轴散生型竹类,植株高大,茎干较粗,四季常青,适合构成恢弘大气,苍翠挺拔的大片竹林;苦竹属复轴混生型竹类,兼具散生和丛生两种株型,茎干较细,较之毛竹观感更秀气,更适合种植于河流及道路边作为景观植物。村内公共区域景观带内多种植灌木,该类区域内可以点缀以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其为合轴丛生型竹类,植株低矮,竹叶宽阔,适合与其他丛生灌木搭配,既丰富了植被,也能起到区域隔离作用。

村内依规划种植于河边、道路旁及其他村内公共区域的竹林,由村委会牵头,与其他公共区域内绿植一同养护管理。

二、结合“小三园”建设,鼓励农户在宅前屋后小规模种植中小型竹种

美丽庭院建设“小三园”)是提升乡村风貌水平的重要抓手。我区在“小三园”建设上持续投入,2022年共计建设4574户,较2021年增长53.4%。通过对农村宅前屋后自留地及公共区域的改造,把闲置地、村内空闲地、荒废宅基地变为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修整完毕的庭院中,村民一般按照自身需求,种植蔬菜、果树和花卉;而村内公共区域内,一般种植灌木和花卉植物,绿植种类较为单一,竹类使用率不高。

可推荐村民在庭院中种植箬竹和凤尾竹(Bambusa multiplex)等植株较为矮小的合轴丛生型竹类,起点缀、隔离作用;有条件的较大规模庭院可推荐种植少量毛竹,可起到遮阴防晒的作用。村内小公园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竹种,搭配其他绿植,构建品种多样、层次丰富的植被群落。

村民庭院内的竹类由村民管护,区农业农村委可与区绿化市容局、区林业站沟通,针对竹类种植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拟定一份简单易行的竹类养护指南,下发镇、村以供学习,方便村内管理和村民咨询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5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