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对区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23-0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14

陆静伟委员:

提出的“关于采用组团式翻建模式,推进本区村宅更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嘉定区现有 141 个行政村,其中规划保留保护村 57 个,涉及村民房屋 3.1 万户,70%的房屋为 1990 年以前翻建,老旧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嘉定区注重改善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在实施原址翻建、归并平移等农村住房更新方式的同时,创新探索了农民“组团式”规范有序自主翻建房屋的模式,2021年,试点完成207户、2022年稳步推进197户、2023年计划推进580户。嘉定区引导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满足了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又解决了农村建筑风貌不协调的问题,成为近郊城镇化地区农村房屋规范更新的有益实践。

一、破解难题,探索组团翻建基本范式

嘉定区在推进农村住房更新实践中,为解决老式联排住宅不易翻建、零星翻建带来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拉链式”施工等难题,为整体提升农村村宅面貌、改善宅前屋后环境、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创新实行“听民意、旧址翻、争先后、定风貌”的农村住房组团式翻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四个尊重、四个破解”。听民意是尊重村民自身意愿,由其自行决定是否参加住房组团翻建,在限定范围内赋予村民自主决定权,体现村民当家做主,有效破解归并平移模式村民意愿统一难。旧址翻是尊重原村宅基建设,通过优化空间布局,集约利用土地,有效破解归并平移模式受限于土地资源管控的选址难。争先后是尊重主动参与优先,通过给予主动参加村民适当帮助、扶持和奖励,带动、激发其他村民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破解个人原址翻建模式推进难。定风貌是尊重风貌管控规定,实行“房型统一设计、施工统一队伍、房屋统一建设”,严控房屋风貌、施工质量,有效破解个人原址翻建项目风貌难统一、质量难保证和邻里失谐等难题。

二、凸显民本,发挥村民组团主体作用

结合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全覆盖目标,嘉定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农房翻建“人、地、钱”三要素,在组团式更新模式中实行“自建、自筹、自治”原则,顺应和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自发自主性。

一是整体支持,房屋自建。坚持“村民自主、政府把控”原则,细致做好政策宣传,深入听取村民意见,逐步消除村民在房屋性质、面积、质量及资金方面的顾虑。由政府精心筛选符合条件的设计公司、建设公司,再与村民充分见面,最终由村民遴选确定。建设过程实施村民全过程参与,由村民一同跟踪建设进度,监督建造质量,建成后按照相同面积房屋,由村民民主抽签决定房屋分配。

二是适当奖补,资金自筹。坚持“村民自筹资金为主,政府奖补为辅”原则,按照村民共同确定的房屋建造费标准,明确建房费用,由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各镇、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房屋风貌规范、房型结构规范、宅基地调整规范、新房委托管理规范等方面给予翻建农户适当奖励补贴。

三是党建引领,村宅自治。通过打造“老大人”、“四个百管”、“客堂汇”等党建品牌,努力营造“村事共商、村宅共管、村情共知”的村民议事氛围,最终形成“村域共治、户域自治”的村宅长效管护机制。各试点村村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在推动自主翻建中积极发挥作用,主动做好政策解读,认真听取村民建议,解决可能碰到的各种困难。

三、整合资源,促进组团更新持续高效

嘉定区通过政策措施,积极牵线搭桥引资引贷,注重乡村资源利用,强化公共配套服务能级,解决组团式更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长久可持续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嘉定通过镇村牵线搭桥,引入第三方资本,为村民筹集组团翻建资金提供新途径,同时也盘活农村房屋的余量。徐行镇红星村由村级搭台寻找第三方出资,通过第三方盘活利用新房多余房屋偿还建设费,有效解决贫困户筹集资金难问题;马陆镇北管村与上海农商银行嘉定支行合作,设立个性化“家园贷”,以低利息、随借随还的方式开展金融支农,大大减轻了村民筹集资金压力。

二是推动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嘉定推进农民自主组团翻建过程中,也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基本导向,尽可能实施宅基地置换、村宅空间调整,使耕地连接成片以便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如徐行镇红星村组团式翻建项目节地率达到35%。

三是推动配套设施提档升级。组团翻建有利于更好建设“上海市乡村15分钟生活圈示范标杆”,加大农村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村民文化礼堂、社区卫生服务站、党群服务站、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村史馆、社区餐厅等服务保障,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加强休闲文娱设施建设,如标准型篮球场、农家书屋、党建公园等,满足村民群众文娱活动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53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