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覃黎明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嘉定城市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立足“教化嘉定”深厚底蕴,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持续加强规划统筹,不断优化文旅资源配置,加快文旅公共服务品质升级、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文博非遗活化利用、文旅市场释放活力,持续丰富嘉定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嘉定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坚持规划引领,提升行业发展整体水平
制订《“十四五”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嘉定区域实际开展中期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并在2023年全区“十四五”中期评估工作中获评优秀等第。重点围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体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等方面,科学评估重点指标、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后半期趋势和问题,研究下一阶段实施的对策措施。同时,在各相关领域制订具体的中期分解规划及配套方案。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制订《嘉定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3)》,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发展能级,以深化体系建设、聚焦平台发展、构建创新模式、打造品牌集群、形成多元合力为举措,向精准化、智慧化、订制化、集群化、多元化进阶。2023年,嘉定区在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复核工作中获评“优秀”等第。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已启动区级重大行政决策项目《嘉定区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4-2026)》编制,指导新一轮创新发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工作。
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以《嘉定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系统化落实不可移动文物“一点一策”保护利用方案,目前32处不可移动文物已完成修缮15处,正在修缮2处,完成报批并预计年内开始修缮12处,另外3处正在持续推进中,探索打造印氏住宅、秀野堂等一批不可移动文化修缮利用新空间。
另外,制定《嘉定区关于在线文娱发展专项扶持的若干意见》《区文化旅游行业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嘉定竹刻五年发展规划(2023--2028年)》,联合制定《嘉定区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推动行业发展、筑牢行业安全底线。
二、聚焦文旅供给,强化民生服务保障
(一)高水平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聚焦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和文化旅游工作发展规划、战略目标,持续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推进公共文化嵌入式、碎片化、多元化模式作为服务体系有效补充,主动为公共文化供给不均衡破局,为公共文化带动旅游促进消费破圈,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效能不高破题。扩大嘉定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辐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探索嘉定路径、积累嘉定经验、提供嘉定示范。
(二)完善文化公共设施布局。深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织密服务网络,结合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老街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嵌入小而美的我嘉系列公共文化空间。精准聚焦市民和城市建设需求,优化我嘉书房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我嘉秀空间、阅空间、艺空间等文化新空间点位增补和标准化建设工作,试点推进上海市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打造工作。实施村居公共文化阵地效能提升计划,优化提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施,拓展市民艺术夜校教学点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三)持续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场馆阵地服务和品牌活动建设。做好“我嘉艺术团”团队培育孵化,指导开展原创群文项目创作,积极纳入文化资源配送平台,丰富基层文化供给。聚集区内文化场馆资源,用好各类线上线下平台,推出“美育一刻”社会大美育项目,打造线上美育慕课系列。持续深化书香嘉定建设,打造“行走江南 阅读嘉定”品牌,围绕“阅读嘉定历史、人文故事”“阅读嘉定建筑、传统文化”“阅读嘉定品格、城市精神”等,打造百名阅读推广人、千场阅读推广活动、万名读者参与阅读活动“百千万工程”,在全区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
(四)提高文旅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动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布局智能化设施建设,落实旅游地图应用、景点介绍、建筑可阅读等智能终端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新城建设、北虹桥建设,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持续做好文旅嘉定云平台功能升级工作,提升市民游客旅游智能体验和便捷度。
三、赓续城市文脉,强化文物保护活化
(一)高质量完成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联动区镇落实“一点一策”修缮方案,倒排时间,抢抓进度,破解痛点难点,加快推进危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探索研究西门历史风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出让、开发、利用整体方案。结合城市更新规划,加快推动西门历史风貌保护区、安亭氢能港等重点范围内考古勘探工作,挖掘文物历史脉络,讲好文物故事和地方文化故事。有序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坚持普查与保护工作同步推进,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巡查,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二)持续落实不可移动文物活态利用工作。聚焦嘉定孔庙修缮重启和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展陈更新,策划文博新展、学宫市集、沉浸式体验等活动,配套推出孔庙主题文创及周边文化产品,扩大学宫文化传播影响,研究提升孔子文化节品牌内涵。持续推进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重点项目,探索印氏住宅、秀野堂、王敬铭住宅、高氏住宅、秦大成住宅等修缮完成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空间利用新模式,打造融合公共服务、论坛讲堂、艺术品拍卖、非遗研学基地、艺术展示等功能的文化新空间。
(三)做好文博艺术展示宣教工作。以陆俨少诞辰115周年为契机,启动“陆俨少年谱长编”项目,推出“江海毓秀”明清精品书画展、“南陆北李”陆俨少李可染艺术联展、历代文房用具特展等精品大展。推出一批嘉定竹刻、嘉定园林、馆藏碑拓等原创特色主题展。推动中国科举文化展在全国范围(江苏、宁夏)内开展交流巡展。持续打造“特展教室”“嘉博学堂”“爱上美术馆”“我来韩美学篆刻”等社会大美育服务品牌,推出科技艺术系列活动。
(四)加快推进非遗普及传承。做好第十三批区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选工作,组织策划好非遗日活动,持续打造“非遗点亮生活”非遗品牌。聚焦“三街一学宫”,打造州桥、南翔、安亭老街和孔庙学宫非遗市集四大品牌,围绕“江南韵、古镇味、现代风”,提供非遗传承新体验。以马陆篾竹编织工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试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联动属地、保护单位、传承人和高职院校,打造非遗项目提升工程试点。以上海国潮大会为展示舞台,举办非遗文创大赛、非遗体验市集等活动,提升区内非遗项目社会和商业影响力。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一步培育非遗公园、非遗学校、非遗基地,全面推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弘扬。
四、丰富产业业态,提升文旅消费动能
(一)助力文旅行业加快复苏。研究制定嘉定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用足用好市、区两级文创发展资金、旅游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一批反映上海特色、嘉定特质、行业特点的优质文旅企业,引导区内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项目、打造新体验、开拓新市场。联动区内金融机构,提供惠企金融服务,为优质文旅企业提供专项贴息贷款,支持文旅行业优质企业提升经营能力。整合区内银行、演艺场所、景区、民宿宾旅馆、商圈及头部支付平台资源,持续推出满减促消费活动,刺激文旅市场消费。加强对文旅企业的走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情况,积极发挥旅游协会功能,依托文旅节展活动,做好各类优质资源对接,指导文旅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品质。
(二)持续推动文旅产业业态提升。推动汽车博览公园、南翔老街、菊园百果园等A级景区功能和业态升级,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工业旅游点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建设项目,持续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民宿建设,指导华亭镇、南翔老街做好民宿项目推进,配合市级部门做好民宿“一业一证”证照办理流程梳理。
(三)高标准打造全域文旅热点IP。围绕传统文化、汽车文化、国潮文化,策划打造文旅热点IP。一是聚焦F1中国大奖赛赛事回归和20周年庆祝活动及FE落“沪”回“嘉”,导入更多宣推资源,整合久事集团、中汽摩联、蔚来汽车等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力量,举办好上海汽车文化节,做好汽车文化内涵课题研究工作。深化文旅消费,突出“节赛融合、节赛引流、节赛赋能”,拓展全民参与体验,形成“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大众参与”的汽车文化体验氛围,不断丰富赛事人文内涵,打造“汽车+露营、电影、集市”等体验形式,提升上海汽车文化影响力和知晓度,打造嘉定独有的江南文旅汽车文化品牌。二是聚焦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非遗技艺活态传承、国风国潮展示展演,提升上海国潮大会内涵表现力,将嘉定历史人文、生活民俗、商业街市及江南古典园林的国潮形象、产品内容进行集中展呈,生动演绎南翔古镇的文化内涵及时代故事,打造文旅消费市场新热点。三是以“嘉定景、江南韵、未来感”的理念,聚焦远香文化环建设,依托远香文化源及周边标志性文旅空间,凸显远香湖艺术节文化融合力,围绕演出、展览、市集、论坛四大板块,集聚并配置一批优质文旅资源,助力推进“2+10”新型文化矩阵建设,形成与周边业态联动的非遗文创展示、休闲游憩、文化体验新文旅空间链,推出艺术节、嘉年华、音乐会、非遗市集、文化体验等活动,提升“远香文化源”品牌影响力。
(四)高质量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嘉定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等相关工作。推动文化事业单位采取“单招单录”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人才,探索面向专业院校“定向招录”文化专业人才。积极探索以签约、项目合作、岗位聘任、客座邀请等方式,发挥区内文化名家自身影响力、撬动自身“朋友圈”,为文化人才和嘉定牵线搭桥。探索“柔性引才”,积极打破体制束缚,把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体制外人才纳入到文化队伍中来,坚持系统培养、联合培养,深化拓展“文教结合”工程的广度和深度,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在地高校,混知、萌芽熊、蓝硕、上海国际短视频中心等区内重点文化企业、园区,共同探索建立文化人才孵化基地,建立适岗交流、定期评估、岗位培优的培养路径,形成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培养运行机制。
五、加强宣传引导,塑造城市文旅形象
(一)做好城市文旅形象宣传推广。聚焦“爱赏嘉定”品牌影响力提升,综合运用线上推介、媒体推广、事件营销、节事活动等方式,拓宽宣推范围、途径和载体,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主题打造“嘉定四季”文旅宣推栏目。扩展线上文旅活动参与渠道,进一步提升文旅嘉定云服务效能。结合平台安全能级需要,启动文旅嘉定云信创升级改造。
(二)提升文旅节展活动影响力。通过节展活动集中展示嘉定城市形象和文旅发展,迭代升级2024年上海汽车文化节、国潮大会、远香湖艺术节、嘉定旅游节等重大文旅节展活动。打造嘉定全域特色文旅节展活动矩阵,进一步强化区镇联动、部门合作,持续做好孔子文化节、南翔小笼文化展、嘉北稻草文化节、马陆葡萄文化节、北水湾音乐节、紫藤季等节展活动的策划和宣推,做好文旅资源导入和文旅形象宣传,营造文旅新体验新场景,满足市民游客文化旅游需求,推动嘉定重大文旅节展活动形成更大影响。
(三)提升文化交流广度深度。积极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东西部协作交流,长效联动昆山、太仓、久治、德钦、宁化、清流、明溪等兄弟城市和国内文化发展示范区域,开展文化互鉴交流活动,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互引、经验互鉴等方面深化交流,加大联动采风、联动参展、联动发展力度。
(此页无正文)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5月20日
联系人姓名:肖宁 联系电话:69983299
联系地址:嘉定德富路1288号1104室 邮政编码:201800